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底世界》是人教社新编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教学的重点是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教学这篇课文时 ,要以学生为主体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 ,切实把段的训练落到实处。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首先激发学生兴趣 ,揭示教学目标。齐读课题后问 :海底到底是个怎样的世界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接着让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侧重写海底景色奇异 ,哪几个自然段侧重写海底物产丰富?板书 :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这样 ,学生对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2.
《古井》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虽短,却集境、情、理于一体,是一篇感情真挚、意境优美、哲理深刻的课文。教学时可分四步进行。一、初读感知教学时可设计几个问题: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2.文中写了古井的哪些事?3.哪几个自然段的意思联系得比较紧密?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然后通过检查初读情况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好孩子》一课内容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生活 ,教学方法应以学生自学为主 ,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 ,同时要突出“读”的训练。一、释题激疑 ,整体感知1 课文里谁是“好孩子” ?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 ?2 范读课文 :听清生字词的读音 ,注意老师的读书语气。3 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 (读准每个字的音。读过以后 ,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4 边读边想 ,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5 检查 :(1 )认读生字卡。 (2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二、品词析句 ,体会情感1 学习第 1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每句话什么意思 ?教学这一自…  相似文献   

4.
问题教案一、导入:1.哪位同学见过瀑布?你能描述一下瀑布的样子吗?2.今天我们要认识我国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你们了解黄果树瀑布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黄果树瀑布?3.学生根据课外搜集的有关资料介绍黄果树瀑布。二、检查预习1.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朗读,齐读。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3.通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黄果树瀑布的?(写了作者听到、看到的和作者的感受)三、学习课文2—4自然段1.请你仔细阅读课文2—4自然段,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细细读一读,体会一下这部分的描述写出了黄果树瀑布的什么特点。2.学生读书、讨…  相似文献   

5.
《全神贯注》以细腻的笔触 ,从修女像、忘朋友 ,从正侧两面表现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 ,文章的字里行间也都蕴含着“全神贯注”这一中心主题。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 ,品词析句 ,赏读课文 ,从内容到思想逐步加深学生对“全神贯注”这一意思的理解。一、整体入手、品词析句、正面理解1 自由读课文。用一句话带上“全神贯注”这个词。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直奔重点 ,小声读课文第 2自然段 ,思考哪一句话能集中体现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板书 :像喝醉酒。识记“醉”。)3 罗丹的哪些动作神情最能体现他全神贯注地工作 ,你是怎…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组课文由两篇看图学文、龄前一篇讲读课文、一篇阅读课文组成。本组课文要使学生认识自然段中的句与句是有机联系的;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说话、写话的能力。一、教学要点段的训练是三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在理解每句话的基础上掌握一些组段方法,读懂自然段的基本结构,为今后学习分段、归纳段意作准备。二、教学方法与步骤本单元的教学要把握课文类型特点,做好整体设计。1、预习课文,提示学法。布置预习时,教师出示的预习提纲要渗透学法,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周总理的睡衣)自学…  相似文献   

7.
[案例一]《我们家的猫》(第1自然段教学)教法(一):1.学生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这部分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2.出示中心句: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提问:“古怪”是什么意思?能否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  相似文献   

8.
问题教案一、导入1.哪位同学见过瀑布?你能描述一下瀑布的样子吗?2.今天我们要认识我国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你们了解黄果树瀑布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黄果树瀑布?3.学生根据课外搜集的有关资料介绍黄果树瀑布。二、检查预习1.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朗读,齐读。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3.通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黄果树瀑布的?(写了作者听到、看到的和作者的感受。)三、学习课文2 ̄4自然段1.请你仔细阅读课文2 ̄4自然段,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细细读一读,体会一下这部分的描述写出了黄果树瀑布的什么特点。2.学生读书、讨论…  相似文献   

9.
《观潮》这篇讲读课文,描写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壮观、奇特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除第一自然段是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以外,其余的四个自然段可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的顺序分为三段。写潮来之时情景的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落,作者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把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来写的。 教学这课,一是让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这一雄伟壮美的自然景观,融情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这是教学的重点;二是寓写于读,指导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和描写事物的,这是教学的难点;三是根据课后的“思考·练习”的要求,指导学生练习给课文分段,读写、理解和运用重点词语,朗读课文和背诵有关自然段。  相似文献   

10.
细读重点品析词句《赵州桥》教学片断安徽休宁县板桥中心小学宋庆根根据三年级下学期读懂自然段的要求,在讲读时,要指导学生抓住“雄伟”、“坚固”、“美观”三个特点,分别体会相应的句群和段落。读中品词析句,真正做到一句一句地读,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同时还要了...  相似文献   

11.
《火烧云》是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九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此文语言活泼,文辞优美。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欣赏品析课文的语言,体会文中的情趣和学习作者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方法。其教学过程可作如下安排:一、初读感知,疏通文路上课伊始,教师可结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引导学生从读懂每一个自然段入手,把课文分成三部分: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到地面上的情景;2至6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火烧云的变化(这一部分还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为2至3自然段,写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相似文献   

12.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初冬季节自然界的一些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是怎样运用确切的词语描写景物的。 3.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秋天过去了,天气渐渐冷了。这时候什么季节到来了?说说在这个季节里你见到的自然景象。 1.板书课题:30.初冬读课题中的生字。初chu。正音。“初”是什么意思?(表示起头、开始。例:“初学”、“初中”。) “初冬”是什么时候?(冬天刚刚开始。) (说明:课题中的生字开始教为宜,这样便于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既要教生字,又要教生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的1 .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2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3.掌握生字新词 ,按课后要求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火烧云的。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一课时一、揭题谈话 ,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 .学生自由读课文 ,借助字典自学生字新词。2 .默读课文 ,思考 :课文哪些地方写霞光 ?哪些地方写火烧云 ?是从哪几个方面讲火烧云的 ?三、学习写“霞光”的部分 (第1自然段 )。1 .学生自读、交流 :读懂了什么 ?还有什…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15个生字 ,其中田字格上的五个只识不写 ,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 学习联系句子和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培养理解词语的能力。2 通过理解词句 ,了解秋天的美好。第一课时一、板题导入二、范读课文三、练读课文1 初读课文 ,画出生字词 ,并借助拼音读懂生字字音。2 默读课文 ,读懂每个自然段内容 ,并读懂自然段大意。3 指名分节朗读 ,交流自然段段意。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 齐读 ,划出…  相似文献   

15.
自然段是文章最基本的结构单位 ,逐段读懂意思 ,就为读懂整篇文章打好基地。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学习分析自然段” ,教学《海底世界》应着力引导学生认识句与句的联系 ,培养连句成段的能力。一、在讲读中认识句与句的联系段是由具有内在联系的句群构成的 ,如果忽略了它们的内在联系 ,就是把几个完整、通顺的句子放在一起也并不能构成段。因此 ,在分析自然段时除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外 ,还要选择典型段落 ,引导学生在感性上认识句与句的联系。可按下面步骤讲读课文。先让学生认识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从哪一段看出?…  相似文献   

16.
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三篇讲读课文《瀑布》《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一篇阅读课文《我和企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学习这单元课文,要在了解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的过程中,受到热爱祖国和爱护我们生活的自然生境的教育.学习这单元的课文,要在了解句与句联系的基础上,重点训练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学习理解自然段的方法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既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又学到了读懂自然段的方法.课后思考·练习安排有自然段的训练内容,教师可以重点训练,也可以从课文中选择有关的段落进行重点训练.基础训练中的“字·词·句”安排有读准韵母、反义词、词语逻辑归类、扩句的训练.  相似文献   

17.
教学本文可按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顺序来安排教学环节。 1.了解课文大意。从破题入手,在“李时珍”三个字下面加上着重号,让学生带着“李时珍是一个什么人”这个问题进入默读,引导学生从课文整体来理解: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个“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花了二十七年工夫编写了一部流传世界的著名药物书——《本草纲目》。 2.找出记叙重点。全文五个自然段,先启发学生用短语分别说出各自然段的意思。(板书:立下志愿随父学医研究药物亲自采药回乡写书)然后要求学生思考:哪几个自然段是围绕李时珍重编药物书这个中心事件来写的?从板书可以看出:3—5  相似文献   

18.
《小珊迪》是六年制语文第七册(24课)新选编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写了小珊迪卖火柴给人换零钱时,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而悲惨死去的故事,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和残酷,热情地赞扬了小珊迪的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贡。文章是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写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教学时可分四步进行。一、感知课文,直奔中心。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整体入手,要求学生自由地轻声朗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总体印象,问:小珊迪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课文写了他干什么?他是怎样卖火柴的?后来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认识后,再引导他们找出文章的中心  相似文献   

19.
《诺贝尔》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文析句中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重点、难点,使学生在品文析句中体会诺贝尔的精神呢?我是通过为学生搭建一个个台阶,引导学生拾级而上,逐步走进文本内核的。  相似文献   

20.
《大熊猫》(“九义”小语教材第二册13课)是学生首次接触的阅读课文.怎样引导低年级学生阅读这类课文呢 结合本文的教学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先谈《大熊猫》一文的教学构想.一、指导学生初读课文.1.板书课题.出示与教材配套的教学挂图(或投影片),让见过大熊猫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所见的大熊猫2.出示自读方法和要求,组织学生自读课文.①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②一句一句地读,把句子读通顺.③一段一段地读,认识自然段的标记.3.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①朗读课文(读后互评).②讨论:本文有几个自然段?读了本文后你觉得大熊猫怎么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