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语言接触的结果和表现之一是语码转换,表现为不同语码的混合.本文是以语码转换为参照系统,描述在现代汉语中新近出现的一种语码混合的语言现象.本文称之为"类语码转换",旨在揭示它与语码转换形似而质异的特殊关系.鉴于目前还没有关于类语码转换这种语言现象的描述与分析,本文欲在此领域加以探索,以效抛砖引玉之力.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一)语码和语码转换在社会语言学中,语言、言语、方言、俚语等都可称为语码(code)。语码的运用与语境的关系是社会语言学的中心问题,语码转换(code switching)是其重要的一部分。语码转换指的是说话者在同一次对话或交流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变体。正如 Numan 和 Cater(2001;275)指出语码转换是“一种在话语间从一种语言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的现象。”作为一种语言变体现象,它既可以是使用两种或两种语码以上的说话人的个人言语行为,也可以是存在或使用两种或两种语码以上的言语社团的群体言语行为。转换的数量,可以是一个词的转换也可以是几分钟的谈话的转换;转换的语码,可以是没有关系的另一种语言也可以是同一种语言的两种变体。本文要讨论的是在外语教学中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语码转换对目标语学习中语言输入有效性的影响。(二)外语学习中语言输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正>自二十世纪"语码转换"这一术语首次被使用以来,语码转换日益成为各个学术领域的热门话题。研究者们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或评述。其中,社会学把语码转换视为一种社会现象,企图在宏观的层次上探讨语码转换与社会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人类学则把语码转换看作是某个具体社团或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或是该文化在语言层面的具体体现;语言学认为语码转换是交际者的语言能力在语言使用中的表现。语码转换可以帮助交际者实现更多种类的心理动机,比如趋吉避凶、间接回答、缩短心理距离和排除其他交际者等。这充分说明了语码转换的诱因很多,且相当复杂,而英语课堂语码转换正是由于处于特殊的语言环境中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4.
语码转换是语言与语言自然接触自然产生的结果.由此而呈现的语言变化是语言变异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各国学者又从社会学、民俗学、语言学种种不同的角度入手,把语码转换作为一个普通的语言的社会现象。文章从语言学的角度旨在使读者对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遇到的双语或多语环境中未被人所重视的语码转换现象有更深的了解,重新思考我们对语码转换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语言接触常常会造成交际中的语码转换现象,学界通常将语码转换按照句间和句内两种位置进行分类研究.我们考察了汉语流行语中新近出现的X-ing现象,认为语码转换还可以发生在构词层面,包括了语素的转换使用.  相似文献   

6.
网络会话中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和我们在日常面对面交际中使用的语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中英"语码转换现象是网络会话语言中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本文从Jef Verschueren的语用员应理论的角度对网络聊天室中存在的"中英"语码转换现象进行探讨,阐述其发生的原因、社会语用功能及其与发生在面对面交际中的语码转换现象的语言特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语码转换是社会语言学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一般认为,语码转换不仅受到话语产生的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的制约,本身也成为话语产生和理解的一种语境因素.文章阐述了语码转换的研究现状、语码转换在语言教学中具有的社会语言功能以及英语语言教学中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等,以期对研究语码转换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李玉坤 《现代语文》2007,6(7):81-83
一、引语 语码指的是人们用于交际的任何符号系统,可以是一种语言,语体,或是语类.语码转换指"发话者在同一话段或语篇中同时使用两种或更多的语言的现象".Mayer~Scotton(1993)认为,凡是含有语码转换的话语或语篇,其中一种语码属于既出语,另外一种或几种属于嵌入语.语码转换可以发生在句子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句子内部,也就是主语的句内嵌入另外一种语码的单词,也称为语码混合.在本文中语码转换界定为基础语为汉语的语篇中嵌入英语句子、短语、单词或者缩略语.  相似文献   

9.
自从中国政府提出"中国梦""民族复兴""文化自信"的倡议以后,文化传承工作得到了极大的重视.2015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启动了为期5年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语言资源记录和保护工作目前在中国进行得如火如荼.在此背景下,本人获得了记录粤语代际自然语料、研究自然话语中粤语变异和粤语传承状况的项目.在收集并转写100名广州本地人近44小时的自然话语录音后,我们发现广州人存在粤语-普通话(C-M)和粤语-英语(C-E)语码转换(CS)现象,代际差异明显.本文重点从发生语码转换的人数、转换单位数量、转换句法成分结构等方面展现不同年龄广州人的差异,概括出CS的发生情景和交际功能,指出年轻人和未成年人由于语言接触更多而产生较多的粤语-普通话和粤语-英语语码转换.未成年人在语言接触中其粤语传承或许会受到一定的挑战,建议大力鼓励家庭有意识向下一代教授母方言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王琳 《教学与管理》2006,(11):67-69
一、教师语码转换的研究 教师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的一种重要现象,已经受到诸多研究领域的关注.它既指两种或两种语言变体在句间的转换,也指多种语言变体在句内的转换.在外语课堂中,教师往往采用语码转换这一语言策略来达到特定的教学和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从原语和译语中既存语言之间的相似度而言,英汉互译基本方法有三种:套译、仿译和创译.为了让翻译更接地气,有效地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仿译有其必要性.互联网、语料库的出现,又为仿译在翻译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可能.通过借助语料库等途径,仿译的可行性已经成为现实性.仿译的具体应用方式主要包括类别模仿、熟语模仿和行文模仿.仿译在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2.
汉语公示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其英译至关重要。作者将模因论引入公示语英译领域,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借用,仿译和创译,并指出翻译通用公示语时采用“借用”策略,而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示语则进行“仿译”和“创译”。  相似文献   

13.
模仿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慧 《黄山学院学报》2006,8(4):165-168
从发展心理语言学中儿童的语言学习方式,原始文化中模拟语言的产生与发展,以及模仿作为英语学习重要原则的角度探讨了模仿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心理语言学和认知科学中的模仿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其理论是刺激—反应论或强化理论。模仿的认知基础是建构主义和记忆心理学。在母语习得中,模仿是一种选择性模仿。在二语习得中,模仿表现为一种认知处理过程。这种认知处理表现为在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中分配认知资源,经过一系列的认知处理,从而使模仿输出成为可能。模仿的内容涉及到语音、构词、语句生成和语法等外语学习的各方面。模仿在外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史通》是一部史学评论著作,其内容总括万殊,包吞千有。关于散文,刘知几主张内容要“实录”、风格要简约,模拟古人以“貌异心同”为上;关于小说,刘知几就文言小说的分类、小说与史诗的关系、小说创作中的虚实关系、小说的杜会功能等方面提出了较为全面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时下流行的"语言模因论"观点进行重新思考,从四个角度挑战其解释力:模因到底是什么,让人费解;将人的作用置于何处,未能说明;模因接受有差别的原因模因论难以作出解释;难以解释语言所体现的人的目的意图。将其与仿拟研究作对比分析,显示该观点并没有表现出优于仿拟研究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7.
蔡勤 《成才之路》2020,(7):138-139
作文教学中的仿写训练能够降低学生写作难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创新,提升其作文质量。教学中,教师在明确作文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应重视仿写训练,从布局、立意、结构、语言等角度指导仿写技巧,并对学生仿写作文做出科学评价,有效提升学生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以建构主义理论和语言输入、输出假说为指导,充分利用网络的集成功能,创建"听力沉浸+口语模仿+自我纠错"的大学英语听说自主学习模式。该模式把英语视听说练习与自我纠错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以听带说,以说促听,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克服传统课堂教学易于产生的英语听说焦虑,改善心理状态,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感、培养初步的英语交际能力,有效解决我国英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的"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的老大难问题。它为网络环境下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现代流行语的仿词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流行语是目前词汇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强的表现力,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形成方式是仿词.这种修辞方式使现代流行语含义明白易懂,表达新鲜活泼,幽默风趣.有些还有强烈的讽刺性。仿词类型丰富多彩。是现代流行语中颇受欢迎的一种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20.
广告语中仿拟修辞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利莹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133-135
仿拟是对常规语言的违反,是一种有效的修辞手段,给人以新奇感、幽默感,因此备受广告制作者的青睐。本文分别从语用、认知和语境角度分析了广告语中仿拟的修辞功能、生成和解读过程,并运用相关理论,探讨广告语中仿拟如何取得最佳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