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技术的更新迭代,使得灾难新闻的速度、广度、深度都今非昔比。在这样的媒介生态中,如何做好灾难报道,关乎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也关乎其社会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聂祎 《新闻前哨》2008,(12):37-39
要实现灾难报道的正常、健康发展,灾难信息公开的法制化至关重要。惟有从法律法规层面保障了政府对于灾难信息的公开透明,才能实现媒介对于灾难全方位的、准确及时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灾后报道应遵循的传播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佳 《新闻前哨》2012,(2):76-77
】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专业的传播者到底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行动和道德标准,都是媒介伦理的指导和规则的范围涉及所在。信息传播媒体必须在职业道德规范和新闻传播伦理的约束下,确保所有信息的真实、准确,同时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本文剖析了在重大突发灾难事件应急报道机制中应注意的媒介伦理问题,并着重分析了应急报道中应遵循的媒介伦理。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灾难新闻报道外部控制的历史演进美国学者BernardRoshco在其《制作新闻》中指出,新闻是社会性的产物,"在这些(媒介)机制中看似独立处理运作的事物,其实都深受外界社会结构的影响。"我国的新闻报道,特别是灾难新闻报道也不例外,除了要符合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受到媒介内部种种报道规章的制  相似文献   

5.
"灾难性新闻"因其"负面性"历来是政府和媒体较为敏感的一个话题,其报道机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颇为薄弱.而在2008年四川汶川"5·12"地震的报道中,其信息的高度公开化、议程设置的多元化、报道指向的人性化、媒介融合的现代化等表征,使其传播效果达到了最大化、最优化,这在国内灾难新闻报道史上是空前的. "5·12汶川地震"报道模式将对国内灾难新闻的报道机制、新闻理论的变革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曹璐  万梅 《中国广播》2005,(3):20-25
2004年末发生的印度洋海啸瞬间吞噬了近30万人的生命。这场人类突如其来的浩劫震惊了全球。灾难像一面镜子,检验着多极化世界格局中从首脑到平民各阶层人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全球化责任,以及面对人类灾难的应急对策、应变能力。面对这场浩劫,当今似已不居强势的广播媒介,在全球性的防灾、救灾、减灾活动中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前沿性作用。广播媒介,特别是主流广播媒介在灾难报道中的理念和定位  相似文献   

7.
2005新年伊始,世界各国媒介关注东盟五国遭遇海啸袭击的报道络绎不绝.灾难报道原本就吸引人的眼球,何况这是一次死亡15万人以上的世纪灾难,媒介报道系统而又详尽地将全球人民的同情心充分调动起来,并将赈灾捐款推至历史之最.  相似文献   

8.
随着<1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我国对于自然灾难事件的报道日趋透明.从雪灾到矿难,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从吉林水灾到舟曲泥石流,大量的煤介报道不仅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而且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同时,也是媒介权力的实现过程.本文重在探讨自然灾难报道放开后媒介权力的实现问题,认清媒介权力的性质和媒介权力实现的意义和路径.  相似文献   

9.
陈文敏 《当代传播》2008,(6):113-114
“灾难性新闻”因其“负面性”历来是政府和媒体较为敏感的一个话题,其报道机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颇为薄弱。而在2008年四川汶川“5&#183;12”地震的报道中,其信息的高度公开化、议程设置的多元化、报道指向的人性化、媒介融合的现代化等表征,使其传播效果达到了最大化、最优化,这在国内灾难新闻报道史上是空前的。“5&#183;12汶川地震”报道模式将对国内灾难新闻的报道机制、新闻理论的变革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一些突发的重大灾难事件中,广播媒介以其快捷、便携的优势在救灾抗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专家学者因此说广播事业再次迎来发展的“春天“。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其中其实还存在很大的矛盾性。因为广播不可能指望每天都发生重大灾难事故。一般情况下,新闻媒体针对的只是一些生活中的正常报道。因此,不  相似文献   

11.
灾难发生后,灾难记忆通过电子媒介和灾难博物馆等媒介空间得以保存和传播,此时,媒介空间的主要功能表现为建构和再现灾难记忆;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转移,关于灾难的记忆通过高度科技化的VR技术得以重构和增强,VR灾难新闻通过场景建构让人类重新感知灾难现场的残酷。笔者从媒介空间的视角出发,探讨灾难发生后,灾难记忆在不同空间中的建构,空间势能以及不同的媒介空间与灾难记忆的建构有着怎样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媒体灾难报道的增多,因灾难报道引发对被采访者,受众,采访者的次生伤害也频频发生。这些次生伤害产生的背后有着媒介技术发展,新闻事件选择把关过程的导向性偏差,传播者脱离现实的受众想象等多方面社会诱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大众传播媒介功能理论为依据,结合哈尔滨市道外区"1·2"大火的新闻报道,将地方媒体与全国性媒体的突发灾难报道进行对比,从媒体报道的深度与媒体面对突发性事件时的危机意识两个层面,论述地方媒体在报道当地突发性事件时的局限性,并提出可供参照的经验。希望对各类地方媒体的突发灾难报道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世界各地灾难多发,对于灾难的报道工作都牵动着灾难发生国的敏感神经。对这些重大灾难的报道工作不仅是对媒体综合实力的临场考验,更是展示国家形象体现人文关怀的契机。全球各大媒体在报道本国灾难时都表现出了不同的媒体风格,尤其是日本和西方某些知名媒体在灾难性事件报道中体现出来的原则和经验,是值得我们中国媒体认真学习的。  相似文献   

15.
从"9·11"事件灾难新闻报道看中美媒介生态的差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对“9·11”事件的灾难新闻报道中 ,比较中美主流媒体的报道 ,可以发现其中存在很多差异。这些差异实际上就是中西方媒介在新闻理论、传播观念、文化环境与运营机制等方面所构成的“媒介生态”的差异在现实新闻传播实践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灾难新闻报道模式的转变,指出2020年中国南方水灾报道中新出现的"景本位"报道模式,通过案例分析,探究其新闻失范的表现与原因,提请新闻从业者们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还公众一个晴朗的媒介环境。  相似文献   

17.
环境意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环境的一种认识理念。集中呈现为人与环境关系的自觉性。新闻媒体在对突发性灾难进行报道时,这样一种自觉意识实际上就是一种职业素养。本文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的几起突发性自然灾害,从媒介人的职业素养去探讨灾难报道中的媒体环境意识,以就教于学界业界的同仁。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新闻事业产生以来,英雄人物便有了“媒介形象”.在新闻媒介中,我们的媒体特别是党媒塑造了很多的英雄人物,他们的“媒介形象”随着时代的变迁,呈现出了时代应有的特色与痕迹. 典型人物报道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新闻方式,英雄人物隶属于典型人物,但又高于典型人物.而灾难报道本身具有破坏性,灾难事件中的英雄人物塑造也经历了一段发展历程,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传播内外部机制的变化,英雄形象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本文选取《人民日报》对1998年以后发生的重大灾难事件报道为例,以内容分析、定性分析法为主,从英雄人物的“家庭观念”入手,研究人物形象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广义的灾难报道,指大众传播媒介将与灾难事件有关的信息传递给公众,新闻性和人性是其必须遵循的两个原则.我国新闻专业教科书中,鲜见对新闻性的定义.在某种意义上,新闻性与新闻价值等同.  相似文献   

20.
灾难性报道是电视和图片新闻报道中非常特殊的一类。在这里灾难是广义的,它既包括地震、台风、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类灾难,也包括战争、车祸、犯罪等人为灾难。灾难直接影响着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从新闻价值要素的接近性上来看,灾难报道无论在心理还是在利益上,都与广大公众息息相关。灾难性报道给公众打开了一条信息通道,让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