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尚书·说命中>说:"非知之艰,行之惟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事较难.你是否赞成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2.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尚书·说命中》说:"非知之艰,行之惟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认识事情的道理较易,实行其事较难。你是否赞成这个观点?请联系现实生活,以"知易行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题目自拟。  相似文献   

3.
宗璞的《东藏记》塑造了孟樾、吕碧初、卫葑等人物形象,写出了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在抗战时期的"亡国之痛、流离之苦、漂泊之难、生存之艰"及人格本相,歌颂了中华民族的大无畏精神和不可战胜,表达了作者对儒家文化的景仰、对物质主义或商贾主义的批判;语言清丽典雅,风格含蓄蕴藉、藏而不露,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行文手法多样灵活;但也存在着情节缺乏必要的戏剧性,不"很抓人"等缺憾。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  相似文献   

5.
关于"汉寿亭侯"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汉寿"为地名说;另一种是"汉"为朝代名说。我们对"汉"为朝代名说的依据一一辩驳后,认可"汉寿"为地名说。关于"汉寿"位处何地,大致有三种观点:一为"武陵说",二为"蜀地说",三为"两地说"。而我们经过考证后提出第四种观点"两地皆非说"。因为据汉制,亭侯之号不得袭用县名,而武陵之汉寿与蜀地之汉寿皆为县名,故两地皆非,汉寿当为"亭名",即"亭名说"。  相似文献   

6.
汲安庆 《师道》2010,(12):42-43
关于知行观,古代先哲多有论述。比如最早出现的《尚书·说命》认为“非知之艰。行之维艰”.宋代朱熹提出“论先后,当以致知为先;论轻重,当以力行为重”。  相似文献   

7.
莲蓄赋     
荆楚东北,大别山南。群峰迭起,逶迤千里;中有一水,蜿蜒回环。曾传璧人之香艰清波,有芙蕖出水;说爱侣之赴水相随,则并蒂莲开。自此蕊扬香远,此地因名白莲。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人间词话》之"境界说",是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继承和发扬,又是对西方美学哲学思想的批判吸收,其标举的"境界说"所体现的基本情致在于"真"之表达。凡"有境界"之词,在于境界之"真",带有赤子之天然本真,其景其情真切直观,不为雕琢,浑然天成。"境界"之所谓真景真情,是能够令人有"不隔"无碍之感,直至其中景而能深感其中情,故言真贵于美。因此,"真"作为王国维"境界说"的内核质,乃是王氏《人间词话》的中心要义。  相似文献   

9.
研究南宋张炎撰写的词学研究著作《词源》之"雅正说",视野应当投射到"雅正说"的过去——对南宋词之复雅倾向的历时性回溯、"雅正说"的未来——清代浙西词派对"雅正"的拓展,在这样一种共时性的时间之轴中回归到对雅词的本位把握,从而实现文本与解释者的有机融合。从"雅正说"上下推理出词之雅化的理路,检省今日大众文化中雅俗之争,具有一定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定势》提出的"定势"理论对古代文论的发展影响深远。苏轼提出的"随物赋形"说与"辞达"说就贯彻了"定势",即情之"势"、体之"势"与言之"势"的理论,并予情之"势"一个完美的注脚、为体之"势"注入新的内容、使言之"势"达到一个新高度,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创见。  相似文献   

11.
朱筱园的“气论”内涵与溯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庭珍的"气论",集中国古代"气说"之大成,建构起从养气、炼气的理论基础到具体内容、方法;从文学创作的"真气"说,到艺术鉴赏诚中形外之"文气"论等,是较为系统,较为完整的"气说"理论。  相似文献   

12.
李轶婷 《衡水学院学报》2010,12(3):42-44,70
《文心雕龙&#183;定势》提出的"定势"理论对古代文论的发展影响深远。苏轼提出的"随物赋形"说与"辞达"说就贯彻了"定势",即情之"势"、体之"势"与言之"势"的理论,并予情之"势"一个完美的注脚、为体之"势"注入新的内容、使言之"势"达到一个新高度,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创见。  相似文献   

13.
周芳 《现代语文》2014,(7):31-33
这是省坛滕世群老师教学《诲人不倦》中的一个片断:师:"如切如磋"这个意思要苦读,像什么?像加工牛角玉石一样反复切磋,"之谓"这个结构译得很好,应该翻译成什么?"大概"是相对于哪个词,是"其",不是代词,而是表示猜测的语气词,相当于"大概"。"斯"是这,"之谓"呢,就要译成"说""就是说""说的就是",这个含有固定的翻译的格式。我们换一个内容译一下,"滕老师之谓也"怎么讲?生齐声:就是说的滕老师或说的就是滕老师。师:语文课代表之谓也。  相似文献   

14.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教学环境,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学习欲望,方能让学生以学为乐,欲罢不能,文言教学也应该如此。  相似文献   

15.
一、以"容"树威 "容"指的是班主任的仪容、仪表、行为、举止、语言等。黑格尔说:"老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偶像。"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我国汉代学者杨雄在《法言》中讲到:"师者,人之模范也。"班主任的仪表真可谓"无言之语"、"无语之教"。  相似文献   

16.
《诗·邶风·柏舟》的主旨,历来见智见仁,概为三说:一为仁人不遇说,二为弃妇之诗说,三为妇人自誓之诗说。从《孟子》、《左传》的记载中可以考见,先秦时期人们已确认此为仁人不遇之诗。而此诗最后一章中"如匪瀚衣"句,"匪"当为"篚","瀚衣"即"翰音",此句喻己"如笼中之鸡"。故本文认为此诗主旨当以《诗序》"仁人不遇"说为是。  相似文献   

17.
委托理财中的"委托"究竟属于合同法上委托还是信托法上委托尚无理论的释明。笼统以"委托抑或信托"之二元论主张存有委托合同定性之尴尬,无名化主张则更为空洞。而否认信托说的三个可商榷之处也致使否认"信托"说无力。基于此得出,"信托"才是委托理财委托之本质。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乡村小学教员的收入是极其微薄的,与城市教员相比有较大悬殊,甚至不及城市工人之平均工资和乡村私塾先生的实际收入。可以说,清末民初乡村小学教员待遇之菲薄,乡村新式教育事业之举步唯艰,是历届政府普遍漠视乡村教育的必然结果。以史为鉴,我们必须高度关注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乡村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9.
石云孙  陈东 《教育文汇》2011,(12):51-52
长江北障,天柱西屏,山水相映,人杰地灵。高人过而呼曰:"此地宜城!"①朝旨命安庆于烽火,太守筑城池于清平。名始于宋,省建于清②。得省会之地望,历教育之艰程。教施而敬敷书院树帜,学举而安徽大学诞生。遗址见在,红楼犹存。钟毓秀之灵气,萃人文之精英。硕儒姚姬传两任山长,名臣曾涤生再张院旌③。严复以教育家任监督,朱湘以名诗人就教席。  相似文献   

20.
晋代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品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应当有一个焦点才成。"中外两位文学大师所说的"片言""焦点"向我们表明:在有些文章中确实存在足以牵动全篇的关键点。钱梦龙老师也说过分析文章要找到"带动全篇"的"合适"的"口子"。钱梦龙老师所说的"口子",即"突破口",亦即上面两位文学大师所说的警策之"片言"、聚光之"焦点"。因此,在教学中寻找"合适"的"突破口",定能举纲张目,牵一发而动全身,投一子而定全局,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