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学习能力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核心素养自然也就成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小学是学生性格、人格养成的基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找寻方法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比较关键。文章基于教学实际经验,先论述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养成的限制因素,接着从两个角度探讨核心素养养成的语文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将来才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去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3.
李继柏 《成才之路》2014,(31):97-97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提升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可以使人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4.
彭莹 《教师》2010,(1):59-6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5.
倪刚 《快乐阅读》2013,(16):119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将来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将来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而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强调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语文素养的养成仅靠语文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依托大量的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可行之道。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育部门、学  相似文献   

9.
韩月英 《新疆教育》2012,(13):120-12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戍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将来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0.
王建国 《学周刊C版》2019,(25):113-113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要注意小学生语文认知能力的有效发展,助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学习态度的端正,使学生逐步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教师需要较多地考虑到学生的态度及相关的意见,制订适宜学生语文学习的教学计划,使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渗透.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0,(74):39-40
在新课程理念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主要目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的入门时期,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塑造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奠定全面素质发展基础的大好时期。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课程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  相似文献   

12.
一、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内涵、构成及基本特征 小学生语文素养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它是指要求学生要以汉语拼音、词汇、句法、修辞、篇章等知识的掌握为语文的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并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以及学生品德、个性、审美、人格等方面的养成,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内涵,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五个部分: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方法与习惯以及语文情意.同时,由于小学语文的重要性以及小学生的特点,小学生语文素养还具有基础性、整体性和发展性的特征.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的保证.它形成的过程是各构成要素相互融合的过程,是不断前进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苏花 《青海教育》2013,(6):22-22
小学生学好语文要抓好“双基”,更要抓好学习语文的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学习方法指导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语文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相信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为每个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机会和条件.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将来才能自觉地去学习.去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可见,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是职业院校学生必修的公共课,也是人文素质课,但是许多学生认识不到它的重要性,也没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的说、写技能是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语文素养是文化素质的最直接体现。笔者将从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养成阅读的习惯、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三个方面谈谈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正为加快中学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教学大纲中提出:"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这里明确提出了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是我们每位教师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  相似文献   

18.
李林卿 《小读者》2012,(10):34-35
现代中学生要养成哪些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初中和高中语文的教学大纲分别要求,“提高阅读写作和口头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这充分说明了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9.
<正>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背景下,语文核心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逐渐成为语文教师重视的教学内容之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有效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全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核心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改革之下,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是中学生能够学好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中学生能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口语交际能力,则是中学语文素养培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所谓口语交际,就是一种有声的语言信息,主要通过口语来进行多向交流。口语交际能力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学生只有具备了口语交际能力,才能在各种交际活动中进行交流、表达和倾听,实现和他人文明交往的目的,进而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需求,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气质。因此,培养总学时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