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密 《百科知识》2004,(9):22-23
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对地球资源的过度索取以及过度开发与工业化污染环境的后果,人类的生存面临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的危机,而人类生存的主要资源是食品,这也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为了既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又能节约资源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精确农业的概念和实践自然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正>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着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和人口膨胀三大难题。其中环境问题尤为严重,它主要表现为资源枯竭、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严重阻碍了人类社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并且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为促进人类社会与地球自然环境的永久协调与和谐共存,专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人类12世纪可望建立的最佳的发展模式。人类在过去10年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空前丰富的物质文明,同时也造成了岌岌可危的环境问题。其中,制造业是创造人类财富的支柱产业,是人类  相似文献   

3.
刘汉丽 《科教文汇》2007,(10Z):118-118
《只有一个地球》这课的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有四:使学生知道地球是全人类共有的家园,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经济发展的各种需要,都要从地球上索取;使学生知道世界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和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使学生知道地球只有一个,为了人类的持续发展必须爱护地球,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爱护地球:使学生知道确定“地球日”是为了宣传和呼吁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  相似文献   

4.
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人口激增,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三大全球性问题.而航天技术可能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开发空间太阳能和月球上的氦-3,可使能源危机大大缓解;建立全球卫星观测系统,能真正认识全球环境变化的规律,从而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地球能容纳的人口是有限的(80亿-110亿),人类迟早会提出向太空扩展生存的议题.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和挑战,防御和减轻灾害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3S”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创新使科学家们对各种灾害的监测、预报及整治程度有了很大改进,并且建立起一套从宏观观察到微观观察的系统及测量方法,“3S”已成为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核心,也成为构成“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对“3S”技术进行简要介绍,分析国内外利用“3S”技术在森林火灾监测预誓中的应用现状,并就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正> 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面临着资源短缺、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的严重问题。要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环境科技是科学技术中的重要领域,近年来我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比先进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只有提高环境科技水平,才能实现“九五”环保目标。 一、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环境问题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自然资源而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另一类是人类在生产、建设及生活中向环境排放有毒、有害废弃物而导致的自然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在获得巨大财富的同时,也频频受到自然界发出的“黄牌警告”,如地球环境恶化、资源遭受破坏、能源短缺等问题。为此,寻求清洁的新能源成为各国科学家的迫切任务和热门话题。许多科学家将开发21世纪理想的绿色能源的希望寄托在太阳能上。  相似文献   

8.
正伴随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资源量越来越多,这同时也引发了多方面的自然灾害,例如暴雨山洪灾害、地震灾害等。这些灾害一旦发生便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人类的生命安全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为了能够将暴雨山洪灾害发生所带来的损失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了解暴雨山洪灾害的成因所在,同时也需要充分的掌握预报方法,通过有效的预报方法做好预防暴雨山洪灾害的准备工作,从而实现控制暴雨山洪灾害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只有一个地球》这课的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有四:使学生知道地球是全人类共有的家园,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经济发展的各种需要,都要从地球上索取;使学生知道世界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和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使学生知道地球只有一个,为了人类的持续发展必须爱护地球,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爱护地球;使学生知道确定"地球日"是为了宣传和呼吁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  相似文献   

10.
40年来,中国科学院一直把资源与环境的调查研究作为自己的重要战略任务,在为发展国民经济服务的过程中,发展了资源环境科学,造就了一大批科技人才.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国际性的社会问题.根据联合国统计资料,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人口不断增长,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平均每15—20年翻一番.但是,地球上绝大多数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不适宜的资源开发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世界观察研究所在《1980年  相似文献   

11.
《只有一个地球》这课的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有四:使学生知道地球是全人类共有的家园,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经济发展的各种需要,都要从地球上索取;使学生知道世界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和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使学生知道地球只有一个,为了人类的持续发展必须爱护地球,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爱护地球;使学生知道确定"地球日"是为了宣传和呼吁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  相似文献   

12.
浅谈城市雨水资源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它和土地一起构成地球上十大自然资源的母体资源。联合国环境署发布的《全球环境展望》指出:“目前,全球一半的河流水量大幅减少或被严重污染,世界上80个国家或占全球40%的人口严重缺水。如果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今后30年内全球55%以上的人口将面临水荒。”水资源的短缺可能带来水生态系统破坏,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危害人类健康等问题。水资源变为越来越宝贵和稀缺的财富。  相似文献   

13.
全球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对环境的索取能力越来越强,土地退化、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生态失衡,资源短缺等严重问题也随之不断加深。在这一背景下,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和高度共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如何让我们共同的家园变得更加美丽,绿荫常青,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是国际范围研究的热点之一,对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近十多年来,中国也积极开展了相关的一系列研究,在业界科技工作者们的坚苦努力下,取得了丰硕成果。现任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张煜星博士就是其中的姣姣者之一。  相似文献   

14.
海洋环境腐蚀规律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一、海洋环境腐蚀研究的意义 随着人口增加,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浩瀚的海洋是人类生命源泉、资源宝库和环境调节器。自人类有文明史以来,从“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的传统海洋产业的开发,到今天海上运输、深海采矿、港口码头、油气开发、海洋生物技术等新兴海洋产业的兴起,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逐步走向深入,海洋开发的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海洋环境又是一个腐蚀性很强的灾害环境,各种材料在海洋环境中极易发生劣化破坏,腐蚀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大类,它是一种悄悄在进行的破坏,世界各国每年因腐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2%-4%,其破坏力之大令  相似文献   

15.
林泉 《百科知识》2010,(18):16-17
人口的不断增加,给地球环境和资源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为了养活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口,人类不得不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使全球不可再生资源的存量日益减少。一份国际环保组织的报告指出,假设资源不会被耗尽的前提下,如果人类按照目前速度消耗资源,到2050年人类将消耗掉相当于两个地球才能提供的全部自然资源量。也许人们会关心一个问题:地球上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相似文献   

16.
自然资源不断的加速开采延续,从而造成了地球内外应力变化的快速升级,使得近几年来世界各地区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因为人类过度的开发地下矿产资源,所以才会出现地球内部的多“空区”和多“空洞”现象。同时,在星际之间的引力场、重力场以及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共同作用下,彻底的改变了地球内部原始地质结构的平衡应力。然而这种地质性的内部应力变化也是造成当前自然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科学钻探是获取地球深部物质和了解地球内部信息直接、有效和可靠的方法,是地球科学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也是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等重大问题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手段,科学钻探井被誉为人类的“入地望远镜”,科学钻探钻机被称为地球内部物质的“采样器”。  相似文献   

18.
人类只有一个可生息的村庄--地球。可是这个村庄正在被人类制造出来的各种环境灾难所威胁:水污染、频繁的雾霾袭击、植被萎缩、物种濒危、江河断流、垃圾围城、土地荒漠化??作为居住在地球上的村民,我们不能仅仅担忧和抱怨,而应必须行动。意识到那种无节制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生活方式是造成环境恶化的根源,我们必须选择有利于环境的生活方式来善待地球。  相似文献   

19.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和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社会大震荡,作为吞噬人类生命的灾难,前者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而后者则是社会层面的“制度灾害”。透过对这场制度灾害的震源分析,人们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所奉行的“金钱拜物教”的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20.
翟松天 《青海科技》2001,8(5):13-14
在世纪交替之际,“保护地球、保护人类赖以存在的家园”的呼声在世界各地浪潮般涌起,生态保护运动犹如一场“绿色风暴”,已经席卷全球,这是因为日益恶化的生态资源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严重障碍。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在这方面加大了管理的力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强制性政策,并提出了“加强环境、生态、资源保护,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战略要求,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又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从而使多数国民的环保意识迅速增强。然而,当我们冷静地环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