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改理念已深入人心,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开始从关注教学理念转向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改理念,如何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升教学效能?  相似文献   

2.
李静 《地理教育》2015,(Z2):142
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一直是一线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以少教多学为模式,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是本学期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少教多学模式是基于课程改革中,要求根据地理课程的特点,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能力为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控制课程容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精神,作为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而提出的一个能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的教学模式。它需要落实在常态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能力的有力保障。在以少教多学为模式,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的实践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后,传统初中地理教学逐渐改变,生活化地理教学理念被广大教育界同仁所接受,学生由被动地学习地理知识转向主动学习。本文从生活化教学在地理课堂的应用出发,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应用新模式,为初中地理课程的改革提出一点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根据。这就要求我们的英语教学要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教学成果的评价也要从单一转向多维。  相似文献   

5.
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与学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以自己的学识、见解、治学方法和态度作用于学生,学生则以从教师那里吸取知识,也以自己的活动、作业、学习方法和态度反作用于教师,使教与学双方得以统一。由于地理学科的特殊性和新课标改革的趋动性,使得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良好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考在科目设置、内容、形式、录取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高考内容改革是高考改革的核心,考题从以前的更多地关注知识立意逐步过渡到更注重能力立意,转变传统的封闭的学科观念,在考查学生能力的同时,注重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由比较多地关注考知识点转向更多地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地理教育尤其是中学的地理教育必须适应地理考试的变化,地理教育与教学无论是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或者是教学内容上都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教会学生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面对内地西藏班(校)高中生这一特殊教育群体,在地理学习基础薄弱、课时紧张的情况下,如何优化地理学习策略,教会学生学习,这是很多地理教师关注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系统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0,(40):141-142
在新的课程改革过程中,相关的地理课程教学目标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如今的地理教学更为强调的是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实践能力、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应着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课堂教学、户外活动、家校合作这三个层面入手,抓住课程教学的新型改革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教师也应在了解地理实践能力的内涵之下用好新型的课程教学模式,适时引入多媒体。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升地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档案袋(也叫“成长记录袋”)评价于20世纪90年代从西方教育界传人我国。以所收集的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相关资料、数据和作品成果及其呈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依据或方式,它将学习评价从对学生最终掌握知识或习得能力的关注转向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纪录评价和展示,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从结果性、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发展性评价的转变。应该受到地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地理教学中应用档案袋进行学生学习评价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学生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过去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进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程功能和目标的调整,使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着变革.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教学成为已是大势所趋.本文对地理情境教学的作用、原则以及创设的方法进行了细致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也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自我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掌握学习方法。本文就针对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形势下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地理教学在学生思维训练、启智引导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搭建学生思维训练与地理知识掌握的桥梁,构建适合初中地理教学的学生思维模式,具有深远的实际意义.地理教师要积极从学生思维训练的角度出发,将现代教学手段融合入教学过程中来,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思维训练的模式,从而培养学生在地理知识层面的自主思维、自主探究、自我创新的能力.本文旨在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在学生思维引导上存在的不足,剖析思维拓展教学的重要性,从而探讨有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13.
作业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地理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做地理作业不仅能有效地巩固、拓展、补充地理基本知识,还能有效地提升学习新知识能力和学习水平,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研究、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锻炼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地理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初步具有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然而,在课程改革实施中,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备受关注,而作业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地理作业繁多、机械、死板,致使学生课业负担重,抄袭现象频繁,不能完成作业的情况较多,更重要的是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对此,旨在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地理作业有效性,实现地理教学目的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实施,在初中地理的教学方式上,教育者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新的授课形式和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5.
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学过程中似乎过多的注重传授知识和解题能力的培养,很少关注该知识点如何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带着新的教学理念,我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地理教学如何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从生活中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地理课程的教学方案也随之变化,其中三维目标的教学方法适应社会潮流,被教师和学生所接受。三维目标教学方法将教学过程列为学习目标,它能够改变传统教学中注重知识效果、忽略学习过程和能力的教学弊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得以改变,更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三维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主攻方向,就如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教学方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从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转向个性化教学模式,从教师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等。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和创造者。那么如何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呢?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初中地理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地理是一门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科目,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重要的是要让人文关怀及德育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得以渗透,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也有很大的帮助。一、善用各种教学资源想要让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更为灵活高效,一定要善用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环境下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教学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基石.在地理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地理的学科内容已经植根于信息技术的"沃土",地理的教学过程也必须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平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运用教学设计理论指导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解读新课程、实施新课程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形式的简单改变已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中学地理课程应当积极发展内涵建设,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建立抽象地理概念与感性地理形象之间的联系;中学地理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过程中,形成地理学科思维,用扎实的学科底蕴理解人地关系。中学地理学科实验室建设,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培养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世界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