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锋 《青年记者》2008,(12):12-14
在报业经营管理中,长期存在"内容为王"、"广告为王"和"发行为王"的争论.笔者历来坚持."发行为王"的观点.进入2008年以来,由于新劳动法的实施导致报纸发行劳动用工大幅攀升,报纸发行面临严峻挑战.笔者认为,报业经营中的"发行为王"理念不能动摇,但须根据形势变迁重新认识这一理念的精义.  相似文献   

2.
王荧 《传媒观察》2003,(5):45-46
近年来,国内各大城市报业都存在十分激烈的竞争。竞争结果造成报纸加厚,运营成本逐年增加,办报内容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报社老总们为摆脱这种竞争胶着状态,在内容定位和版式风格上绞尽脑汁不断创新,对争夺广告资源不惜投入人力财力,而对报纸发行似乎无暇顾及。在很多报社的采编、广告、发行三部门中,发行最没有地位,而且总认为前二者是脑力劳动,发行是体力劳动,人员安排以老弱富余人员居多,工资奖金远不及广告人员,营销策划活动基本没有。  相似文献   

3.
报纸不仅仅是党的重要舆论宣传阵地,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拨款、报社办报、邮局发行"的报业发展模式已经过去,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报业改革发展、竞争创新的需求,编采、广告、发行"三轮"驱动的报业发展模式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4.
曹鹏 《新闻三昧》2001,(4):38-39
在报纸实际经营工作中,大家越来越重视有效发行这一概念,以往那种粗放型办报模式,报纸只关心发行的绝对数量,只要总数达到某一目标就大功告成,几乎没有谁对发行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定性定量研究,近来随着报业竞争的加剧,特别是广告客户的货币选票,使报业同行们自觉不自觉地明白了必须重视有效发行。  相似文献   

5.
崔巍 《记者摇篮》2005,(2):45-45
随着中国报业经济市场化运作的不断深入,报刊“自办发行”已成为众多媒体解决报刊发行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垄断色彩较浓的国内报业领域仍然普遍存在着“内容为王”的传统办报意识,而将发行人定位为送送报纸,发行人始终以“蓝领”形象出现情况下,《半岛晨报》却在经营管理中将人才经营作为发行公司经营的核心内容之一,大力筑就发行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6.
中国报业正经历从"征订时代"到"零售时代"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的都市报业大战,在各家报纸的编采实力、内容及品相均不断提升的前提下,报业的竞争,其实就是发行的竞争。从北京、广州、成都、南京、西安等竞争相对惨烈的城市看,无不说明这一点:谁在发行上占主导地位,谁在发行上抢先,谁就是王。  相似文献   

7.
武志勇 《现代传播》2006,3(3):102-106
"邮发合一"是一种邮政与发行业务相结合的制度.新中国成立之初,为适应社会转型期的政治文化建设需要,确立了"邮发合一"的报刊发行体制.报业生态也因此发生重大变化.报业整体影响力大幅提升,发行数量增加、读者范围扩大、投送速度加快;报纸发行自主性减少,预定和计划发行成为发行的主要形式,征订时间、订阅时段、发行费率、给报社的缴款方法都取决于邮局;报纸发行范围行政属地化,新闻舆论监督功能受到局限;报社本身的发行功能基本丧失,报纸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减弱,内容、风格同质化严重;报纸发行工作政治任务化,摊派发行与强迫征订屡禁不止;邮局长期垄断导致报纸发行服务质量、效率下滑.  相似文献   

8.
广告是报业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也是报社员工的“衣食之源”。一张报纸广告量的多与少,是由读者对这张报纸的认可度,也就是报纸的办报质量、发行的数量以及广告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决定的。从一个地市的一张报纸来看,在报纸质量稳定、发行数量稳定的情况下,广告经营管理体制越合理、机制越灵活,广告竞争力就越强,广告就越多。因此,把报业做大做强,探讨广告发行经营体制和管理历来为各家报社所重视,特别是在报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显得更有必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吴锋 《今传媒》2009,(6):32-34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重庆报业市场一直硝烟弥漫:先是1995年《华西都市报》携政治和内容优势强行登陆,以"敲门发行学"撬动重庆报业发行市场,引发第一轮报业大战;后是2004年《华商报》携巨资入渝创办《重庆时报》,以全新的办报风格和营销手段搅动重庆报业发行市场,引发了新一轮市场博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报业发展迅猛,变化深刻、报纸已不仅仅是党的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她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拨款、报社办报、邮局发行”的报业发展模式大势已去,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报业改革发展、竞争创新的需求,以市场为主导的编采、广告、发行“一二轮”驱动的报业发展模式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报业发展迅猛,变化深刻.报纸已不仅仅是党的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她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拨款、报社办报、邮局发行"的报业发展模式大势已去,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报业改革发展、竞争创新的需求,以市场为主导的,编采、广告、发行"三轮"驱动的报业发展模式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2.
报业自办发行的成本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报纸自办发行已经有了20年的历史。如今,全国已有800多家报纸开展自办发行,大多数报社(集团)均成立了自己的发行部或发行公司。随着报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报业自办发行的运营成本正在不断提高,引起愈来愈多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报业发行要想在竞争中继续生存和发展,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必须加强成本管理,走战略经营管理道路。  相似文献   

13.
报业自办发行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以报纸为导向的发行手段转变为市场经济时期以订户为导向的发行营销手段,这种观念和策略的转变,使得报业发行真正地进入了市场化运作的轨道。从《南方都市报》为标志开始,到《新快报》、《信息时报》相继出现,新兴报纸发行使“有效发行”理念深入人心。所谓新兴报纸,即以根据市场形势确立自我价值核心,内容专一为某种或某几种分类领域,采用窄幅排版,通过有效发行打破传统报业发行市场格局,赢取自身发展空间的报纸产品。  相似文献   

14.
吴锋 《新闻前哨》2009,(10):62-64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重庆报业市场就一直硝烟弥漫:先是1995年《华西都市报》携内容优势“强行登陆”,以“敲门发行学”撬动重庆报业发行市场.引发第一轮报业大战。后是2004年《华商报》携巨资入渝创办《重庆时报》,以全新的办报风格和营销手段搅动重庆报业发行市场,引发了新一轮市场博弈。面对一轮又一轮的市场搏击,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为代表的本土报纸不仅经受住了外来媒体的冲击,而且在竞争中实现了创新与超越。  相似文献   

15.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明文规定了各级党报发行量的最低限额,达不到标准的要撤销刊号,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可适当放宽标准。报纸发行工作事关报业的生存与发展,也是报业经济的支柱之一。一张报纸发行量的多与少,覆盖面的大与小,一方面体现了报纸的办报质量、办报水平,读者对这张报纸的认可度;另一方面影响到这张报纸在当地的影响力和宣传效果,也直接影响着广告市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华西都市报》为代表的都市报在中国大地兴起,各地纷纷创办都市类报纸或对报纸进行改版使其向市场靠拢,从而使中国的都市报进入到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都市报的兴起,不仅仅是办报理念上的转变,而且在发行方式和经营模式上都引发了新的改革,尤其是全新的市场化自办发行模式对原有邮发模式的巨大冲击,更加剧了报业市场的震荡。回顾90年代的大连报业,不能不让人感觉到与南方改革开放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17.
往昔的大连从6月开始,报业市场便展开了发行大战,愈演愈烈.如今,大连各都市报总编辑的手互相握在一起,"化干戈为玉帛",有奖订报不搞了,各社区报纸促销的广播喧嚣声没有了,停止了一些低价促销活动,各报都在办报质量和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互相促进,使大连报业走向了公平、有序竞争的繁荣之路.这是大连各都市报吃尽报纸发行恶性竞争苦头、经过充分协商、共同签署<规范大连地区报纸发行秩序合作协议书>后,带来的喜人变化.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报纸发行已经成为报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点,也是报业竞争的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在计划经济时代,党报是龙头老大,无论是办报还是发行,竞争的压力都很小,甚至没有压力;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都市报异军突起,成为报业市场的新宠.党报因其特殊的报纸属性,挺进市场变得异常困难.  相似文献   

20.
叶奕 《今传媒》2007,(8):25-27
报纸的发行工作,即报纸编辑印刷完成后,由印刷厂传递到读者手中的流通过程.它是办报活动一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扩大广告收入的基本条件,更是实现新闻传媒社会责任的必由之路,可以说,报刊发行绩效是报纸成败的基本标志.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报业发行市场形势更加复杂,面对巨大的市场空间与不断变化的环境,沿袭旧的发行思维和发行方法无疑很难突出重围,创新发行策略成为确立新的发展优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