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晓白  老赵  宋弢 《青年记者》2002,(9):56-57
晓白:如果我说职称评定是场一年一上演的闹剧,肯定有人会对这话不以为然,但也肯定有人会对此点头称是,这都不足为怪。单仅一番“职称论文”大战,就令它们的“缔造者”们万分感慨。老赵:哎呀!(老赵的一声长叹像是京剧中的叫板),不到3个月的时间,七拼八凑了7篇论文,为了保证发稿,大江南北地跑。那哪里叫什么论文?根本就没有任何价值,我自己看着都觉得不忍卒  相似文献   

2.
广告语言应要求准确、鲜明、生动,便于记 忆又浅显易懂。眼下,各种传媒中的广告,小到吃 穿用行,大至招商引资,可谓包罗万象。这些广告中成语广告不少:“咳”不容缓(药品)、默默无“蚊”(蚊香)、“衣衣”不舍(强力肥皂)、“奔 马”当先(缝纫机)、百“文”不如一“件”(软盘)、“精城”所致(摩托车),等等,或谐音,或仿用,或直入,不一而足。不知是广告创意者的模仿还是广告间的相互影响,成语广告也大有一窝  相似文献   

3.
在体育新闻报道中语法修辞错误不能不引起重视。笔者摘取少许,希望对提高体育报道和体育评论的文字水平有所裨益。 在报刊上不时可以看到“屈居亚军”这一词语。“屈”的意思主要有二:_一、“屈服”;二、“委屈”。在“屈居亚军”这一固定词组中,“屈”的第一个意思已经淡化,第二个意思却得到强化。所以,它用在下列场合中才是正确的:一、上届冠军在发挥正常的情况下输给了决赛中的对手;二、亚军获得者在决赛中曾一度领先或取得优势;三、亚军获得者的比分或成绩与冠军获得者的比分或成绩十分接近。前两条容易领会,问题在于对最后一条的理解以及对其尺度的掌握上。“接近”一词的内涵并无固定的标准,但其实质应该有“屈”之意,也就是应伴随有“遗憾”和“痛悔”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在收音机里。或在电视中,我们常常能听到这样一种播音腔调:它所传达出来的有声语言。无清晰之意,无鲜明之情,可又貌似“亲切”的“忽高忽低”。它不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真诚地对你说着什么。倒像是接通了一部语言处理机,不管文字上是什么含义、什么事情、什么风格,只要经过这部“机器”的处理.全都“熨平烫好”变成了一样的格式传达出来。于是,人们认为这种“腔调”是“播音腔”。[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重大突发事件可分为“灾害性重大突发事件”(无人为因素)和“社会性重大突发事件”(有人为因素)两大类。“灾害性重大突发事件”是指来自自然界的人类不可抗拒的力量,即由非人为因素而导致的重大事故或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水灾、沙尘暴、火山爆发等;“社会性重大突发事件”则多与各种社会矛盾或人为因素导致的重大事件相关,  相似文献   

6.
彭朝丞研究员撰文认为,新闻写作中常见的概括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点面概括。点面结合是新闻写作的重要笔法之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把握,都有个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这样,在新闻写作中点面结合的表现方法是不可少的。所谓“点”,即对新闻事实中,人与物富有个性特征或场景、情节特征的细节再现;所谓“面”,即是针对多个同类事实用概述方法写成的有总结性、概括性的事实材料。在新闻写作中,如果有“面”无“点”,固然会因缺乏深度与生动感人的细节,而显得肤浅、乏味;如果有“点”无“面”,就会缺…  相似文献   

7.
《人民教育》杂志上一位作者对绿色作文曾有过这样一段精彩的引论:“绿色作文,追求的是情感的真诚、思想的真实、个性的真切,“绿”在一个“真”上。绿色作文,或萌于“无字书”(社会)的切身体验,或源于“有字书”(书本)的阅读灵感,  相似文献   

8.
许静 《新闻前哨》2007,(5):80-80
在新闻实践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对某事、某单位或某人的舆论监督有“头”无“尾”,缺乏力度,导致公众对媒体产生“怀疑”和“不信任”。要消除这种“不信任”,新闻舆论监督就必须“寻根究底”。一  相似文献   

9.
“报”的传承与期刊的出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报刊媒介有其内在特殊的历史发展轨迹。先秦时期虽无报刊,但有图书、符传递信息。图书大致分六类,孔子分别编述,为之“六艺”或“六经”。其中《春秋》,就近乎国家的新闻媒体,被王安石称为“断烂朝报”。虽然“断烂”,但毕竟是“朝报”。应该说是一种最简陋最古老的“报”,是藏于宗庙、扬于王廷的文器。到了汉代,中国已出现公布于众的“布告”、“露板”或“露布”,用来传播重大新闻讯息。侯王官府在京设“邸”,属吏抄简书帛,以“通奏报”。唐代出现了传播政治新闻的进奏院“状报”或“报状”。公元8世纪,唐宣宗时中书省专管收发或拟…  相似文献   

10.
清人叶生在《书:调和》中讲:诗人须有“才、胆、识、力”。说:“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原诗》)笔者不禁深思,无“才”如何?元“力”又如何?其实,无“才”,不能成文,更不能成诗;无“力”,则无风骨,更无艺术公力。细究这四字,个中大有嚼头。借此四字,用于杂文的写作和评论上,则是再贴切不过了。先说“胆”。写条文是需要胆量的,元“胆”是写不出杂文的。郑板桥在《偶然作》诗中大呼:“直摇血性为文章。”让人读后拍案叫好。试问,杂文若无“血性”,谈何针及时弊、激浊扬清?因此,无“血性”者——胆小怕…  相似文献   

11.
一、要从“沙”里淘出“金”来,首先要检验一下,你所拥有的“沙”是不是“金沙”——即含金的沙子。我们掌握了各种新闻素材之后,也应首先鉴别一下,哪些是含“金”的素材,哪些是不含“金”的素材,然后从含“金”的素材中,选出“含金量”大的素材。倘若这些素材“含金量”不大或根本不含“金”,那就像巧媳妇无米做饭,再有本事也不行。 二、要从“沙”里淘出“金”来,还要善于慧眼  相似文献   

12.
王洁 《视听纵横》2005,(5):50-51
电视节目是一种“动”的艺术。人类的生活起居、探索自然、改朝换代,以及人类情感变化、善恶表露等等,无不体现一个“动”字。或自动、或互动,不动则就没有今大的世界。世界万物永恒的运动,又推动着宇宙的千变万化——包括人类的前进和发展、倒退与毁灭。作为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电视艺术,当然也就离不开一个“动”字。无“动”则无戏(艺术)。  相似文献   

13.
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新闻背后未曾引起人们重视的,或由热点、焦点而衍生出题材之外的称之为“冰点”新闻。相对于“热点”新闻而言,“冰点”新闻的采写报道要求记者具有更敏锐的嗅觉。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无新闻眼可抓的事件,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公众未来所关注的热点的“冰山一角”。可见,只要找准新闻的信息点,一次偶然的不经意的撞见或许会成为一则深度新闻的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14.
新说文解字     
编审稿件的过程中,经常发现一些用词用字不规范现象。有些问题,虽屡见不鲜,但实属以讹传讹;有些问题,字词典或教科书中并无诠释,但已约定俗成,不宜自行其是;有些似乎已被广泛接受,但严格说来应属误用……这里选取报刊文章或来稿中“常见病”“多发病”若干例,附以简析,“以正视听”。虽力求持之有据,亦难免一家之言,惟旨在净化祖国语言文字,治理文字工作“脏、乱、差”。是为“新说文解字”。【水平】借工程专业的术语,表示思想、政治、技术、生产、文艺、业务等方面所达的高度。既是高度,就有明确的高低之分。但水平的高低上下并不以“好坏”来度量评判,因而“水平”是无所谓好坏的,更不存在什么“最好水平”、“历史最好水平”,只能是“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1984年5月初,北京晚报的记者访问诗人艾青时问及写作情况,艾青说:“写诗要有灵感,没灵感就不写了.”这里说的灵感,就是兴。“无兴不强作。”写诗是这样,写杂文、短文、评语、按语也是这样。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写了五百篇故事,但在故事后面写了“异史氏曰”的也不过一百七十多篇。他并没有按固定的模式,在每一篇故事之后都加一个“编者按”,而是有兴则写,无兴作罢,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无兴而强写,就不免乏味,或失之于老生常谈。  相似文献   

16.
科技文章中一些常见的字词 ,有的意义或用法相近 ,有的读音或字形相似 ,有的读音相同但意义和用法各异 ;若不注意 ,往往出错。有些字词 ,现时通用 ,但分“首选”和“参选”。《现代汉语词典》中以释义项为首选 ,无释义而注“同某某”字样的作为参选。“参选”的只作为过渡 ,迟早将被淘汰 ,所以我们的科技书刊应尽量采用首选的字词。下面举出一些科技文章中常用的字词 ,主要按《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 )的释义做一简析 ,供讨论和使用参考。板 (b儯n)、版 (b儯n)与钣 (b儯n) “板”指片状的较硬的物体 ,如“木板”“玻璃板”“板材”等…  相似文献   

17.
嬗变与回归——纪录片的形态变化及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场无市”、“有市无价”、“有价无值”、“边缘化移位”、“夹缝中生存”、“叫好不叫座”、“可爱又可怜”……这是面对当前纪录片市场低迷业内人士发出的感叹。  相似文献   

18.
我国历史悠久、古籍浩繁,传统文化丰富多采,犹如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人们写文章,作演讲,经常引经据典,喜欢谈古论今。但引证既然是为征信考实,有理有据,那么在学术著作中则应当慎用演义手法或演义之说。虚构之词,尽量不用或少用,如系非用不可,那也应作说明,以免造成误解。决不能为了所谓“文笔生动”、“引人入胜”,无选择、无区别地滥加演义,以致大大降低了学术著作的严肃性和可信程度。如《谋略论》(蓝天出版社1991年7月出版)一书中,就有这类情况。这里试举几例。  相似文献   

19.
DAM全固态发射机是南京新闻台的主播发射机,在长期运行过程中,我们时常遇到机器故障,在及时排除故障的同时,也得到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一、发射机因“欠激”而引起的封锁有时,DAM全固态发射机处于没开播状态时,发射机面板上的功能检测指示绿灯全部是点亮的,没有出现异常现象。可是当我们按下发射机“低功率”或“中功率”或“高功率”的播出揿钮时,发射机的主电源开关立即合上,但随即又跳开,发射机被封锁。观察发射机的指示面板“,欠激”由绿灯转为红灯,按复位键后,再次开机,情况依旧。这种现象说明机器已完全处于“欠激”状态,发射机是无…  相似文献   

20.
一见《宜昌日报》时事专栏“但愿宜昌无此事”,脑海便触电似的跃出几句“好专栏”“好专栏”来! 仔细拜读了这个栏目的一些文章,均是新华社播发的新闻报道和图片。专栏所集纳的报道,大都是针对时弊,或社会事故,或反面典型,或不良现象。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