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又到一年棕飘香。端午节是我国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西晋人周处撰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骛角黍”。  相似文献   

2.
农历五月五日的端午为纪念屈原而设一说已广为流传,家喻户晓。事实上,五月五日与端午自始是两个并不对等的概念,在经过漫长的演进后五月五日才始得端午的专名。而五月五日的最初原义祛灾与逐不祥也在节日的发展中逐渐被纪念屈原一说所取代而趋于消隐。浅究节日原义的丢失和性质的移易,屈原故事传说和节日习俗的契合以及民族心理的期待是两大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端午的含义是什么?词典上说;端午是指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相传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这一天有吃粽子、龙舟竞渡等风俗。 其实,早先的每月初五,均可称为“端午”。因为“端”就是“初”,所以初五就叫端午,端只作一般用法,并非专指五月的初五。后来,五月初五单独成为节日,就把“端五”称作“端午”,成  相似文献   

4.
端午的味道     
从小到大 尝过许多食品 最爱的却是端午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是五月里遍插的艾蒿 端午的味道是江上舞动的竹篙 端午的味道是高挂的五彩葫芦 端午的味道是龙舟赛上吹起的号角 哦,端午的味道,魂牵梦绕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伴着我的心跳  相似文献   

5.
端午     
【相关题目】赛龙舟青青粽叶艾蒲飘香端午随想温馨端午节那年端午【写作指要】端午是一个以严肃的心情来过的节日。相传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曾于农历五月初五含愤投江自杀,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一天当作节日,这一天要吃粽子,赛龙舟,艾蒿高挂,雄黄飘香,粽叶滴翠,香囊系身……端午节的民间风俗各地不同,但都围绕着驱妖祛邪。写这个节日要抓住本地区  相似文献   

6.
<正>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相传是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殉国的日子,各家各户的门楣上插着菖蒲、艾叶,江河上龙舟竞渡、锣鼓喧天,而香粽却是人们必尝的食品。据说端午吃粽子的风俗是因  相似文献   

7.
姥姥的端午     
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   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相似文献   

8.
端午趣俗     
农历五月初五,是民间传统的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西晋周处《风土记》:“仲夏端五。端。初也。”因唐老宗八月五日生,宋璟为避讳,就改称“端午”。古又以五为阳数,故又称“端阳”。《月令广义》:“五月初五日端阳节。”端午是仅次于春节的传统佳节,自古有赛龙舟、吃粽子、佩香袋、悬蒲剑等俗。【赛龙舟】端午赛龙舟有许多传说。据《曹娥碑》载,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子胥因劝吴王停止伐齐而渐被疏  相似文献   

9.
端午琐忆     
6月8日晴 清晨六点醒来,不知为何,却没有了睡意,我便打开电视来消磨时光。看到电视里正播着有关端午节的新闻,我才想起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节。单位因为有特殊事务要处理,只字未提放假的事。五岁的儿子不知何时也睡醒了,歪着脑袋扑闪着眼睛问:“爸爸,端午是什么节日?”儿子竟然不知道端午是什么节日。这也不能全怪罪儿子,连我们这个年龄的人,都会忽视端午节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相传是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殉国的日子,各家各户的门楣上插着菖蒲、艾叶,江河上龙舟竞渡、锣鼓喧天,而香粽却是人们必尝的食品。 据说端午吃粽子的风俗是因纪念屈原而兴起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得更加明白:“今俗以五月五日以为节物(指粽子)相馈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食粽祭屈原,寄托了人民对爱国诗人的敬意和哀思,故千百年来约定俗成,并广为传播,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那年端午节,五月初四下午,我们一家人就早早上了路,回农村老家过节去。两部自行车,妻一部,驮着大包小包的节日食品;我一部,前杠坐着小女,后架坐着大儿,我们在田间的土道上慢行,满眼绿色,心旷神怡。儿子问:“爸爸,端午也可写成端五,对不对呀?”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会咬文嚼字了。我说:“端午节又叫端五节、重五节、端节、端阳节。”女儿问:“爸爸,我们幼儿园老师说端午要吃粽子。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儿子抢着回答:“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自杀,为了纪念他,老百姓就把粽子投进江里,把五月初五定为节日。”我补…  相似文献   

12.
<正> 端午节(2010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是"岁时八节"之一,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关于端午节的来历说法不一,最常见的是两种:一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的楚国诗人屈原,二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被吴王夫差赐死、尸体于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吴国忠臣伍子胥。传说伍子胥死后化为涛神。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是端午的传统习俗,一些地区还会在家门前悬钟馗像镇宅,挂菖蒲驱瘴。此外,人们还有"躲端午"(指接已嫁之女回家过节)、立蛋(如在正午时将鸡蛋直立起来,表示来年会有好运道)、佩香囊等习俗和活动。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最新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的端午节成功入选。(韩国在2005年的申遗成功的项目为"江陵端午祭"。)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农历每年的五月五日,是传统人文节日——端午节。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也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是日,与夏至同。"从《说文解字》看:"端,物初生之题也。""端"有开头、初始的意思,而我们祖先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到五月恰好为午,因此五  相似文献   

14.
一、导入新课师:每年的几月几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生1:五月初五教师投影出示唐文秀的《端午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指名一同学朗读全诗)师:从这首诗中我们不难看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相似文献   

15.
端午直到今天仍是中国的传统大节,她被人称为“龙舟节”、“诗人节”、“粽子节”,我们从这众多节日名称中仍能感受到她的生命活力。但究其本源,端午并不是一个良辰吉日。端午作为五月五日的节名,就目前所见资料看,始于魏晋时期。晋人周处在《风土记》中有如  相似文献   

16.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  相似文献   

17.
正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及汉文化圈的传统文化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农历五月为仲夏,其第一个午日正好是登高顺阳的好日子,故五月初五又被称为"端阳节"。后来,因屈原在这天抱石投汨罗江,由此水神便被人格化为屈原,祭祀水神的仪式也就发展成了纪念屈原的活动。隋唐之后,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习俗开始成为全国性的节日风俗并流传至今。因而,每逢端午佳节,屈原便成了绕不开的话题,汨罗江、赛龙舟、吃粽子,这些字眼中都饱含着后人对他的敬重与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18.
话说端午节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故"端五"也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仍有很多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端午”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也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国务院决定,从2008年开始,端午节全国放假一天,加上双休日.形成一个“小黄金周”。“端午”的地位.也从此“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20.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之一。唐代诗人殷尧藩《端午日》一诗写道:“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动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