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试验研究了在发动机喷管中加装金属辐射板前后,喷管壁面温度、热喷流温度与喷管红外辐射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加装金属辐射板后,热喷流与喷管壁面之间的热量传递显著增强,热喷流中心温度降低,壁面温度明显升高,在90°方向上,热喷流3~5μm波段的红外辐射强度降低了38.5%。文中从热喷流、喷管壁面以及金属辐射板等相关部件的温度变化情况对红外辐射强度的变化原因进行了解释。   相似文献   

2.
海面红外辐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受其背景辐射的影响.背景辐射有:太阳辐射、天地背景辐射、月球辐射、地球及月球太阳辐射、海面背景辐射等.本文就海面辐射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建立了海水谱模型,并计算了海背景3~5μm和8~12μm的红外辐射.  相似文献   

3.
超高温多相流燃烧研究在快速飞行的航天飞行器应用领域中至关重要。本文依据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焰超音速射流燃烧中产生大量的氧化铝固体颗粒群和多组分气体实际应用为背景,结合粒子浓度的实际特征,建立固体颗粒群粒子浓度分布模型,并根据粒子质量加权平均直径经验公式,计算它们在波长3~5!m范围内的空间红外辐射强度随温度场的分布。同时对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几种多组分接近完全气体,计算其热传导系数,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红外特性研究和建立用于超高温多相燃烧红外辐射理论模型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红外隐身技术是当前隐身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采用红外隐身材料可以降低或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实现目标的低可探测性,提高武器装备的战场生存和突防能力.介绍了红外隐身材料产生的背景、工作原理以及组成,并结合红外隐身材料的研究现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辐射型隔热涂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过渡金属氧化物Fe2O3、MnO2为主要组分,掺入NiO、Co2O3、CuO,通过固相烧结制备红外辐射材料;优选发射率较高的A、B试样与堇青石复合制备堇青石-过渡金属氧化物红外辐射材料,并将制得的红外辐射材料作为功能填料制备辐射型隔热涂料,并对其隔热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添加40wt%试样B制备的堇青石-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红外辐射材料8~14um的红外发射率达95.4%;以TBH为成膜基料,添加2.0g堇青石-过渡金属氧化物红外辐射材料为填料制备隔热涂料的热反射率达73.2%。  相似文献   

6.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象虫污染蚕豆和正常蚕豆进行了测试,对两者的红外光谱进行分析,发现两类蚕豆的红外光谱频率在羟基、氨基伸缩区相差7.714 cm-1,在蛋白质、脂肪酸和多糖的混合振动吸收区,吸收峰频率相差5.785 cm-1.对两类蚕豆的红外光谱部分谱峰相对强度的分析发现,两类蚕豆的光谱在蛋白质和糖类类相差较大;研究表明,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对象虫污染蚕豆进行科学快速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在293~393 K范围内,分别测定聚乙烯的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四阶导数红外光谱和去卷积红外光谱来确定聚乙烯分子结构。进一步采用二维红外光谱研究了聚乙烯亚甲基变角振动模式(δCH2)。研究发现,聚乙烯分子中存在晶区,非晶区,晶区/非晶区过渡区。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聚乙烯分子中δCH2红外吸收强度变化快慢顺序为:1 457 cm-1(δ(CH2)amorphous)1 468 cm-1(δ(CH2)interfacial region)1 462 cm-1(δ(CH2)crystalline)1 473 cm-1(δ(CH2)crystalline)。此项研究显示出二维红外光谱在高分子材料热变性分析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种红外警戒系统单站三维被动定位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提出了利用目标的方位、俯仰角信息以及红外探测器对目标辐射的响应信息,解算目标位置参数的单站定位方法.建立了具有恒定辐射强度且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点目标的定位模型,得出了目标的方位角和俯仰角均变化时的一般定位公式,并将其推广到方位角不变而俯仰角变化、俯仰角不变而方位角变化两种特殊情况.对径向运动这种特殊形式的定位也进行了讨论,并得出了相应的定位公式.同时对由辐射量测量误差、大气透过率测量误差引起的定位误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定位误差公式.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有效定位范围主要由辐射量的测量误差决定;最小定位误差主要由大气透过率的测量误差决定;在所设定测量误差条件下,在15kin的探测范围内,测量误差小于200m.  相似文献   

9.
微波对食用油脂的性质和组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五种常见食用油脂为研究对象, 采用微波加热的处理方法, 探讨了不同微波辐射强度、辐射时间对食用油脂的酸值(AV) 和过氧化值(POV) 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 对微波处理前后油脂的组成进行红外光谱图的分析。结果表明, 油脂的酸值随微波辐射强度增大和加热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大, 但变化缓慢, 而过氧化值随加热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少再增大, 呈现曲折变化。但五种油脂的酸值和过氧化值经微波处理后均没有超过国家规定的指标, 红外光谱也表明微波加热一定时间后油脂组成未发生明显变化, 因此采用微波加热油脂是一种良好的加热方式, 为微波在油脂业中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和拉曼光谱分析的手段对聚氨酯固体电解质体系中的离子-聚合物相互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详细讨论了盐浓度、温度等对离子-聚合物相互作用及离子聚集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变化,离子-聚合物相互作用的方式发生转变,离子与体系中的羰基和醚氧基团的相互作用存在一个动态的平衡。此外,温度对于此种离子-聚合物相互作用平衡以及体系中离子的聚集状态也有很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曹庄煤矿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困难的问题,进行了井下原岩应力实测,采用基于实测地应力的锚杆支护优化设计方法,优化了巷道支护设计参数。工程实践表明,该支护技术有效控制了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提供了一种控制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的有效方法,对类似条件下巷道支护设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众多煤矿的深埋巷道支护中,锚杆破断甚至支护体系失效等问题日渐突出.以淮北临涣矿为工程背景,综合考虑影响深部巷道围岩变形的各种因素,建立了临涣煤矿的深部巷道计算模型.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软岩影响下的巷道变形特点.分析了锚杆支护下的巷道围岩变形的控制,并结合巷道应力破坏特点,对临涣煤矿锚杆支护进行了支护优化设计.对各种锚杆支护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分析,得出锚杆支护效果不仅与围岩条件及巷道自身特点有关,而且与锚杆自身设计参数有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林南仓矿业公司随着矿井不断延深,开采深度不断增加,巷道支护问题日渐凸显,深部软岩巷道的变形给支护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公司在-650暗立井下车场的软岩巷道采用了复合支护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深部钻孔软弱围岩层的岩石力学性质,通过软件对巷道顶板、底板等不同层位大直径钻孔的岩石力学特征进行了弹塑性状态下大直径钻孔二次应力分布特征、弹塑性区的变化规律以及钻孔径向位移的变化趋势数值模拟,并建立了数值模型,得出复杂条件下深部煤岩弱结构大直径长钻孔失稳的力学特性,给出了解决大直径钻孔稳定的关键技术和固孔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5.
软岩开拓巷道过煤层断层时联合支护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杨柳煤矿软岩开拓巷道过煤层和断层地段支护难的问题,提出了锚、架、注联合支护方案,实践证明这种支护方式很好的控制了巷道围岩的变形,保证了巷道的稳定性,满足了矿井的生产要求,且经济效益显著,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锚杆支护在软岩巷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公司现施工巷道的地质情况,根据锚杆作用的机理,选择合理的支护参数,采用光面爆破和锚杆支护技术在软岩中施工,控制了围岩的变形和破坏,提高了围岩的强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软弱岩层巷道塌方区防渗加固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姑山铁矿挂帮矿软弱岩层巷道塌方区水文地质的综合分析,提出了钢筋混凝土砌碹、回填灌浆、固结灌浆等综合治理技术,从而保证安全可靠地通过姑山采场挂帮矿-138m塌方区巷道。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深井高地压软岩强变形巷道复合性支护的可行性研究,确定合理、有效的支护形式,对煤矿安全生产,经济效益都有着十分重要重要的意义,这项支护新工艺有望在全国煤矿企业具有相似地质地压条件下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To evaluate the strength attenuation law of soft rock in the western mining area of China, we established an evolution model for the strength parameters of soft mudstone at the post-peak stage by employing a tri-linear strain softening model. In the model, a stiffness degradation coefficient co and a softening modulus coefficient a were introduced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stiff- ness degradation, and the subsequent yield surfaces at post-peak stage were all assumed to meet the Molar-Coulomb yield criterion. Furthermore, attenuation laws of stiffness and strength parameters of soft mudstone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an engineering case. Finally, the model's accuracy was verified by comparison of results from numerical calculation and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ttenuation of the friction angle was dominated mainly by the instantaneous stress states and damage features, while the attenuation law of cohesion was also related to the plastic behavior. The degradation rates of strength param- eter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onfining pressure and the friction angle tended towards its initial value. Residual strengths were also enhanced with increasing confming pressur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volution model can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strain softening behavior of soft rock.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甘庄煤矿近距离煤层巷道锚杆描索联合支护参数设计,从近距离煤层巷道闱岩实际及本矿巷道乏护现状出发,采用MIDAS/GTS数值模拟,分析了近距离煤层巷道围岩位移、应力分布及破坏范围;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巷道旧岩变形与破坏的影响,设计得出合理的是护参数,进而提高锚杆锚索联合支护参数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及实用可靠性,进一步发挥锚杆支护技术的潜力,为近距离煤层巷道支护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