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了深入探究身体与体育之间的关系,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中西方的身体哲学,对身体修行进行探索和思考。研究认为:身体修行所表达的“身体”可被看作心——自我的实践场,它是自我道德实践、文化实践、社会实践、生命实践之本体,是人类将理想的自我建构为现实的自我的结果,更是人类反映自我精神诉求的一种方式。修行是一种实践,它是人类将想象的自我变为现实的自我的一个过程。在修行的过程中,人类对身体注入了其自身自我想象的因素,使其具有“超身体”的意义,其一切行为都是在为使理想自我的现实建构服务,其内驱动力来自对理想自我的精神信仰。在当代社会,体育是最佳的身体修行,它使身体在外在磨砺和内在颐养的结合中实现自我提升,旨向的是“天人合一”的大美身体;中西方体育在身体修行形式、修行特征和修行重点上存在差异,可以预见的是中西方体育如果在未来实现和谐统一,将会使身体修行方式走向动静结合、刚柔相济、内外兼并,并有助于实现人身与人生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以西方男性健美发展历程为线索,运用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考察媒介与男性身体观念变迁之关系。通过论述摄影术、杂志、电影、互联网等媒介形式对健美展演带来的影响,发现视觉媒介在促进西方现代健美观念推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19世纪末开始,以摄影术的发展为依托,肌肉型的身体审美观开始流行,健美产业的规模和受众群体不断扩大。与此同时视觉媒介也助推力量型与肌肉型健美观念的分化、自然健美观念与奇观健美观念的分化、虚拟型健美观念与专业健美观念的分化。总体来看,在视觉媒体的主导下,西方男性身体观念越来越多地被商业化力量所规训,对媒介技术的依赖使身体本身走向被忽视和缺席状态。以此为镜鉴,我国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媒介与身体发展之关系,推广身心和谐的身体塑造观念。  相似文献   

3.
《体育与科学》2014,(2):88-91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现代传媒对女性运动员的性别角色和身体形象构建为研究对象,对现代传媒影响下女性运动员身体的异化和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认为:性化与性感特征是现代传媒的娱乐主导倾向;在其影响下女性运动员的身体呈现"工具化"、"符号化"和"扭曲化"的多元异化发展趋势;现代女子竞技项目呈现性感化发展趋向;在男权文化的影响下女性运动员的身体扮演着客体化与边缘化的角色,呈现明显的符号化特征;男权文化的控制、价值需求、经济利益、工具化和功用化(功用性美丽和功用性色情)等因素的多元驱使是造成女性运动员身体异化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4.
身体美学的研究赋予了身体审美的新理念,体育电影中残疾运动员“身体意象”塑造,是实用主义身体美学的实践探索。本文从体育电影的视听呈现,就残疾运动员“身体意象”的三个维度“情感”“痛苦”“超越”,探讨了该类型影片的运动美学特征,以期展示身体美学研究艺术实践的新论域。  相似文献   

5.
探讨后人类主义的思想内涵,认为:后人类主义主张应用科技手段克服身体的有限性,强化并完善人类身体的整体功能;通过对身体观的考察,思考不同身体观对待科技改造身体的态度。由于竞技体育追求卓越、追求极限的特征,后人类主义所倡导的科技观在竞技体育领域有所实践,并使得竞技体育领域出现科技崇拜的现象。通过对竞技观的深入思考,认为现代竞技体育为消解技术理性的霸权,保持竞技体育的文化特性和价值底蕴,应加强“自律”,加强“自觉”,增强“反思”能力,确定并设置严格的技术界限。  相似文献   

6.
考察民俗体育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民俗体育形式自身的特点和运动主体的身体建构本质,发现在宗教仪式“娱神”功能的掩饰下,民俗体育潜藏着“娱人”的本质。民俗体育以人的生存、健康与发展为基本依据,以地理、气候、生态等自然环境为条件,以遵守社会规范为追求精神自由的前提。最大限度地张扬着主体的个性,体验着身、心、宇宙最完美的和谐,从而获得掌握自主权力的满足感,最终构建出具有内在和谐之美的身体。从宗教走向世俗,从精英走向大众,从“他者”变为“在者”,真正实现“回归身体”这一现代身体文化主题,势将成为民俗体育现代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身体理论中身体哲学的研究,揭示出人本能的需要身体自由,身体自由追诉的演变历程和现实身体场域中身体自由的缺失。继而以身体社会学为研究视角,以"文明病"在现代生活中的凸显这一微观现象为切入点,具体分析文明进程中身体的社会性使其不可避免的遭受了"文明病"的侵占,身体自由的阻碍和身体自由的迷失,并探讨了体育与身体自由的内在联系。研究得出,身体健康是对身体自由的实现,"文明病"的困境下,体育完成了对身体器官的整合,增强了身体延展的张力,弥补文明进程中身体自由的缺席。  相似文献   

8.
雷国樑 《精武》2012,(35):122-123
“身体美学”是目前学界热点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其富含的理论价值对于在实践中开展正确的身体审美、体育英学的发辰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德勒兹作为法国当代哲学巨匠,其学术风格特点广月的视角,并不拘泥于那些传统美学的基本问题,并且在概念与理论上也往往是独辟蹊径。笔者通过对德勒兹的哲学思想中有关身体美学论述德研读,引发出对体育美学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查德·舒斯特曼是20世纪西方著名的身体实用主义美学的倡导者,他首次提出身体美学的概念,并提议建立身体美学学科.在舒斯特曼身体实用美学理论中,他构建了一个以审美经验为基础,以体育运动实现为主要手段的实践主义身体美学.文章通过身体转向分析了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理论基础及其主要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舒斯特曼身体美学对体育研究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芃  刘帅 《精武》2013,(35):2-3
本文选取滨州学院体育系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滨州学院体育舞蹈专业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身体美各项指标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两个专业学生身体美所表现出的优势和不足,结合对方优势,进一步提出合理的对策和建议,使两个专业学生在身体美方向向着和谐全面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经历一个多世纪西方体育文化在中国的推广,西方竞技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更快、更高、更强”的理念几乎成为国人对现代体育的整体认知。当面临21世纪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和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之时,全面认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独特价值,实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主体性建构对于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体育强国梦想的实现,显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全面比较和系统研究,我们认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所体现出的独特精神文化价值表现为天人合一、阴阳平衡、动静相兼、中和养生、见义勇为、美在意境、尊礼尚德、和而不同等理念。正是凝结了这些一以贯之、经久不衰的独特精神文化内涵,在面对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需求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整体观的世界性认同的背景之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自信与认同才能化危机为契机。  相似文献   

12.
身体美论     
张之沧 《体育与科学》2012,33(4):45-48,30
身体既是审美的主体和对象,也是创造美的源泉和动力。身体乃美之最;美即身体的快感和强力。不仅身体本身是最具魅力的艺术品,一切美也都需要通过身体去体验、领悟和感受。正是基于身体美及其审美功能,才产生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升华出生活美、身体美和体育美。既然身体与美如此紧密,整个美的世界都是源自活生生的身体,那么体育作为培育、训练和推动身体成长与强健的事业,当然要从身体的体态、体型、体格、容貌、力量、意志、耐力、激情、协调性、柔韧性、整体性、平衡性、对称性、高超精湛的技巧、令人惊艳叫绝的艺术表现力等诸多方面展示、创造、维护、延伸和塑造身体美和人类美。  相似文献   

13.
现代竞技体育具有多种美学特征,悲剧和崇高美是竞技体育美学的重要特征。同时,竞技体育美又具有多种表现形式,这种美在竞技体育中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由体育美学的视角审视阳光体育,从"阳光体育"的身体健康美,"阳光体育"的游戏运动美,"阳光体育"的精神品格美,"阳光体育"的人文和谐美等方面,研究探讨"阳光体育"的体育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体育运动具有除健身本质功能之外多方面的价值,美学价值就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体育运动的美有诸多方面的表现,如形体美、技术美、战术美、精神美、悬念美、心灵美等.该研究通过深入发掘体育的美学价值,将之与陶瓷专业高等教育有机结合,证明体育之美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够启发学生更丰富的创作灵感,帮助学生创作出更多具有体育美学特征的优秀的陶瓷艺术作品.由此可见,体育教育并非高等学校中的一般教育,高等学校应注重发掘体育教育的多方面价值,并与高等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高等学校专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近代体育已从"全盘西化"到了向世界输出中国体育文化的阶段.中国体育文化的输出,不仅包括运动技术、战术组合等对运动项目的本质规律的认识,还应包括在西方"永远争取第一,争取超过别人"的竞争精神基础上,融入"天人合一、身心一元"的中国哲学思想,融入"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实现全面创新的中国体育思想.  相似文献   

17.
冬季体育的教学目标不仅是增强学生的体质,还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美学视阈下深层次挖掘冬季体育运动中蕴藏的美学元素,总结出目前冬季体育教学存在缺乏对冬季体育运动美的发现,冬季体育教学过程缺少美的运用,冬季体育教学环境欠缺美的体现等现状;提出树立美育观,充分挖掘冬季体育教学中美的元素,将美育贯穿于冬季体育教学的全过程,提高教师美学素养,营造冬季体育教学美育环境等冬季体育教学审美教育的实施途径,为更好地完成冬季体育教育教学目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形体训练课中培养形体动作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体训练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美的行为艺术培养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美的教育过程。形体训练中的美育是以学生为对象,以美的音乐、美的形体、美的动作、美的语言等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导学生注重自我美的塑造,使学生动作美达到和谐、统一。在形体训练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流畅的音乐中展现形体动作美。  相似文献   

19.
裸露的文明——西方体育文化中身体的另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裸露在古希腊人眼里是一种极其自然而又非常美丽的身体状态,他们将身体自然美作为最初的和内在的审美标准,古希腊人对身体自然美的崇尚和敬重又体现在神人同性同形中。正是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现代体育中的裸露就演变成一种力量的展示,强调在塑造理想的身体形态的同时改造着思想。在现代,裸露已经成为一种人类摆脱异化回归自我的身体坦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