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行业特色高校是指具有显著行业背景的、学科分布相对集中的、长期服务于行业发展的高等院校。体制划转后的地方行业特色高校扩大了办学自主权与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因与行业的关联度日趋松散也面临着一些发展的问题。地方行业特色高校获得长远发展的关键在于以学科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走特色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行业特色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应以行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主要导向,推进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基于行业发展的新型学科体系,以及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行业特色院校因其学科领域的限制,使选课制这一能改变其只培养精于一隅的专才的制度无法发挥其真正的功效.文章分析了目前行业特色高校开展选课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考试》2009,(4)
西南交通大学日前获准筹建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这是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实验室,也是唯一建在非"985工程"高校的国家实验室。除了国家实验室外,该校还成功申建了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  相似文献   

5.
行业特色大学文化是行业特色高校的重要教育资源.要充分发挥行业特色高校的文化育人功能,必须把行业文化体现在教育教学中、融入到日常教育中、贯穿于职业教育中,努力构建特色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机制、行业文化日常教育机制和行业文化教育长效机制,大力培育行业特色高校的文化育人氛围,不断提高行业特色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行业(企业)成人高校与其它成人高校一样,在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行业(企业)成人高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行业(企业)成人高校只有发挥行业的资源优势,适应市场经济,办出行业(企业)成人高校的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行业成人高校的特点办学体制。一是由行业龙头企业投资兴办的成人高校,一般我们称这类学校为企业成人高校;二是由行业若干企业联合办学,共同投资组建的成人高校。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7.
我国行业特色高校继续教育工作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院校继续教育迅速发展,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由于起步较晚,仍然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多样化和专业化的需要,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人才培养尤其显得突出,本文从我国行业特色鲜明的院校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特点和优势出发,探究一条专业化人才继续教育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行业特色高校是一类特殊的高等教育学府,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行业特色高校正处在分化、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保持和强化自身办学特色,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行业特色高校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如何发展研究生教育,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上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这也是直接关系到行业高校是否成为高水平院校的重要问题。行业特色高校要针对自身特点,从正确处理招生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发挥原有行业优势、实行双导师制及与国内外其他高校合作进行联合培养等方面创新研究生培养途径,以成为高水平的院校。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国家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高等教育的新要求,行业高校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继承学校优良传统,保持学校特色与学科优势,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建设成为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高水平高校.  相似文献   

10.
行业特色高校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发展重心也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经济欠发达地区属地化行业特色高校要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应当明确高校转型的关键因素,全面分析自身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在此基础上,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行业需求为根本导向,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与思路,创新体制机制与政策,重视建设师资队伍与管理队伍,优化学科专业发展的特色,努力提升人才培养的层次与水平,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和直接服务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地方行业大学的教育发展必须以特色取胜。地方行业大学可以在校长的办学思想、教师的智慧和力量、学生的成长和成就这三个层面集中体现本校的学校教育特色,特别要在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和品格塑成等方面开展地方行业大学的教育特色塑建工作。  相似文献   

12.
生态学视阈下行业特色高校的学科建设,有其独特的内涵和意义,既要考虑与行业之间的外部环境,也要考虑高校内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系。反思脱离行业后的原行业特色高校,在遭遇外部环境变化的同时,学科发展的内部环境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利用生态学原理观照行业特色高校,重建新的学科发展路径,重构新的学科体系,能够使行业特色高校的学科建设在良性、协调的环境中得以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3.
行业特色型大学正处在分化。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保持和强化自身特色,形成新的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此类大学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文章对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发展历程、特殊贡献进行了阐述,从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创新科技平台建立等方面分析了行业特色型大学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行业特色高校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行业特色高校主要指那些源于行业管理,在世纪之交高教管理体制改革中划入省区市特别是教育部等为主管理的原行业部门所属高等学校。长期以来,这些高校在促进国家科技进步,服务社会、行业和地方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办学质量和学科实力的提升,其中一些高校从原来单一的  相似文献   

15.
正一、前言行业特色型高校因其显著的行业办学特色与突出的学科群优势,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特色,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卓越贡献。而学科建设作为高校发展的基础,以学科点与研究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学术队伍建设为基础和保障,以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为重心,集中体现了高校发展的方向和水平。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学科尤其是其优势学科,更是成为行业科技进步的  相似文献   

16.
利用ESI数据库检索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等全球22个学科领域中总被引次数排名前1%的研究机构,并对22个学科研究领域中的国家、机构和期刊的科研绩效统计和科研实力排名。选取北京交通大学等2000年前后划转为教育部直属的行业高校共计36所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检索2017年5月更新的ESI数据库中,中国行业特色高校进入ESI前1%和前1‰的院校情况、学科现状、学科分布等情况,得出结论:中国行业特色高校进入ESI前1%的学科共计90个,覆盖16个ESI学科,多集中于理工科,工程学入围次数最高,其次是化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生态学等学科领域;行业特色高校进入ESI前1%的表现差异显著;"985工程"、非"985工程"的"211工程"高校表现各不相同;不同行业特色的高校在ESI学科排名中差距较大,农业类高校的表现优于其他行业高校;从世界一流学科的角度分析,8所行业特色高校有10个学科进入ESI前1‰行列,这些学科集中在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地球科学和材料科学;行业特色高校没有进入ESI前0.1‰的学科达到世界顶尖水平。结合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高等教育发展态势,从外在表现和内在联系两方面,加强行业特色高校学科建设,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和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的校友捐赠长期以来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来自于高校校友的捐赠只占高等教育全部经费的很小一部分,并且捐赠规模小,捐赠额低.行业特色高校的校友捐赠与其他类型高校相比有着明显不同,通过剖析行业特色高校的校友捐赠现状和特点,对如何促进行业特色高校的校友捐赠这一问题进行探索,并以某煤炭行业特色高校为例,介绍了在当前煤炭经济下行的行业背景下,针对校友捐赠所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协同创新为当前高校的创新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模式。深厚的行业背景、高度契合的学科专业设置、雄厚的科研实力,决定了行业特色型高校在推进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立足行业特色型高校自身的优势和目标定位,结合行业产业特点,面向行业产业重大需求,行业特色型高校可基于不同的协同创新目标,如基于重大联合攻关、基于产业群聚集、基于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等,采取不同的协同创新模式,以推动行业特色型高校协同创新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9.
正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面对新形势下的新要求,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如何发展?笔者认为: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需要清醒认识自身定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突破传统固有瓶颈,整合力量,创新发展。应该抢抓协同创新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内涵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构建行业特色型高校师资培养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业特色高校过去长期隶属行业管理,依托行业办学,与行业之间高度契合、资源共享,共同培养高校行业特色型师资人才。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后,很多行业特色高校与原行业系统之间沟通渠道和机制日益弱化,行业对高校的支持力度不断减小,基于学用一致、资源共享的传统行业特色型师资培养模式难以持续,各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行业特色型师资规模逐步萎缩,从事行业领域技术研究的专注度下降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