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视角下青年农民工的城市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农民工身处乡村场域、同乡网络场域和城市场域中,他们实际融入城市场域的情况以及他们在不同的场域塑造的不同惯习影响着他们的城市化进程,他们在各场域中获得资本的情况也关系到他们能否尽快融入城市场域。因此,青年农民工要实现城市化,必须加强生活场域的融合,实现同乡网络场域和城市场域的融合;逐渐摆脱乡村惯习,形塑城市所具有的惯习;增强城市空间场域资本竞争力,增加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2.
在线教学场域是师生参与网络教学活动的空间,内含结构、资本、权力、惯习等实体要素,并具有关系交联、资本争夺、权力博弈和惯习潜沉等诸多特征。新时期高职在线教学场域存在结构关系失调、文化资本失衡、主体权力失谐、传统惯习障碍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在线师生关系面临挑战与危机,需通过优化场域结构关系、提升场域文化资本、制衡场域权力主体、重构场域良好惯习的策略,改善在线教学场域关系结构,构建在线教学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生存于一个受到政治场域"统辖",并呈现出"金字塔"结构的场域之中,政治资本取代文化资本成为决定场域内部"位置"跃升的主导资本。政治场域与高职院校生存场域内的"支配者"——名牌高校"合谋",采取了"限制"与"赞同"两种统治策略维持着资本分配的"差序格局",高职院校的同质化惯习就是在这一游戏规则下诱发的。鉴于此,可以从划定场域边界、重塑生态场域、提升场域自觉三重路径出发消解高职院校同质化惯习。  相似文献   

4.
许子柱 《考试周刊》2015,(9):187-188
本文借鉴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分析班级环境中的学生心理、行为方式及形成原因,通过对"班级场域"、"资本"、"惯习"等概念的梳理,初步阐述三者的关系,并针对班级场域中改造学生惯习提出应对策略:以文化资本积累为中心,构建学生发展目标体系,催生学生的学习惯习;以制度建设为保障,营造和谐的学习场,强化学生的学习惯习;以教师的各种资本为资源,创造成长机会,增强中等及后进学生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5.
社区福利是世界各主要国家福利发展的主流模式,我国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福利建设应以民族社区为主要平台加快推进。在场域视角下,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福利建设的场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场域,各民族的福利文化传统是社区福利建设的重要惯习和资本。从场域、惯习与资本的特性和实际出发,我国民族地区的农村社区福利建设应走一条多元化的福利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理论中含有大量的教育思想,对教育发展和教育研究有着重要的启发与引领价值。尤其是其论述的场域、惯习、资本等概念含有丰富的教育意义。资本尤其是文化资本量的差异造成了区隔。而现有教育将这些差异制度化、合理化。“场域——惯习”理论为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为实践层面的教育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将大学教学同行评价视为一种场域,它具有自身运行逻辑与特点。作为从科学场域中分化出来的子场域,大学教学同行评价承袭了科学场域的惯习,在评价的民主性、专业性和公正性三个方面具有天然的独特优势;但作为一种新生的场域,在发展中又面临场域自主性弱、惯习潜沉、资本不足等方面的困境。走出困境的路径是进行制度构建以提升场域自主性、倡导教师文化以促进惯习更迭、动员资本以增加场域活力。  相似文献   

8.
单位制是中国特色的组织类型与制度体系,它构成了公立大学治理实践独特的"场域",形塑着公立大学的治理模式。随着单位制的改革,公立大学"单位场域"逐渐发生转型,由国家支配型组织向法人型组织、全能型组织向专业化组织、身份型组织向契约式组织的转变,形成"后单位场域"。根据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场域形塑惯习,惯习建构场域,当场域发生急剧变迁时,由于惯习的路径依赖性,导致新的场域与旧的惯习间产生"不适"。由此,"后单位场域"对公立大学内部治理提出变革的要求,单位"惯习"却仍然制约着公立大学内部治理模式,导致公立大学内部治理的困境: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断裂、行政化与学术化的矛盾、伦理文化与规范文化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在学校场域里,教师行为表现为一种惯习,教师惯习集中表现在课堂。教师的惯习使课堂生活富有效率,但惯习束缚了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并掩盖了教师对学生带来的压抑和伤害。教师惯习形成过程不仅是教师个体专业成长历史的积淀,是社会制度历史和观念历史的内化,是教师拥有的文化资本和制度权威的外显,也是社会中其他场域对学校场域作用的结果。本文尝试从场域和惯习的角度审视教师课堂行为,并对此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0.
《柳州师专学报》2021,(1):54-60
在易地扶贫搬迁背景下,移民的社会适应影响移民可持续生计发展的选择。基于W县XQ社区的调研表明,易地扶贫搬迁后移民的持续发展需要整体考量移民场域各要素整合的共同作用。其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惯习的稳定与拓展为移民在迁入地安居带来心理保障;生活惯习的养成与适应提升"安居"生活的满意度,增加移民对迁入地的心理归属;重新形塑的社交惯习帮助移民凝聚社会资本,推动实现社区认同。了解移民具体的社会适应情况,因地制宜加强培育和创造移民良好惯习,才能刺激移民内生发展原动力与外在资源运用的有效契合。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体育比赛中兴奋剂使用与禁止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体育比赛中使用兴奋剂 ,违反体育道德 ,破坏“公平竞争”的准则 ,危害运动员的生命与健康 .简述体育比赛中使用兴奋剂的历史和现状 ,兴奋剂对竞技运动的影响及其对运动员身心健康的危害 .阐述了国际奥委会反兴奋剂的鲜明态度 ,以及我国政府反对使用兴奋剂的坚决立场和不懈努力 .旨在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排除兴奋剂对竞技体育的影响 ,更好地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相似文献   

16.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以下放权力为导向的行政体制改革,对推进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权力失范,腐败现象呈蔓延的趋势。权力制约是防止腐败的有效手段,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是规范权力运用、遏制腐败蔓延、实现民主政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作为审美客体的散文文本,是创作主体的艺术创造变为社会性审美活动的中介,是创作主体与审美主体之间进行交流的依据.在接受主体眼里,它既是一种物化了的客观存在,又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审美存在,这与创作者追求的虚拟文本是不同的.本文从接受审美的视角,对文本的品质与层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内质的文本的审美探求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我国《物权法》对遗失物权属的规定排除了拾得人取得遗失物之所有权可能。建立拾得人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规则是权利与义务一致的要求,是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要求,在实践中应该依照过错与价值原则确定拾得人遗失物所有权。  相似文献   

20.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