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讨论陕南混合方言韵母和声调的演变类型。陕南方言按接触关系分别为中原官话与江淮官话、江淮官话与中原官话、中原官话与西南官话、江淮官话与西南官话,韵母变化结果呈两种类型:中原官话与江淮官话接触或是江淮官话与中原官话接触韵母读音都发生了变化,而中原官话与西南官话接触、江淮官话与西南官话接触的韵母读音没有发生变化,变化主要表现在知三章合口字和遇通摄合口明母韵母上。声调除安康宁陕江口回民方言仍维持在关中方言而没有发生变化外,其他各点均发生变化。其变化类型是:陕南西部只是调值发生变化而调类没有发生变化,如汉中的汉台、西乡、勉县、略阳等县的城关方言;陕南东部调类、调值都发生变化,如安康的汉滨县河、宁陕城关、石泉城关、岚皋城关、镇坪的北部和商洛的镇安城关方言。调值的变化,有的完全演变为所接触的方言声调,如陕南东部的宁陕、石泉、岚皋城关以及镇坪北部由原江淮官话声调变为西南官话声调;有的则产生新的调值,如陕南西部的汉台、西乡、勉县、略阳等县的城关以及陕南东部的白河城关、汉滨县河、商洛镇安城关。  相似文献   

2.
安康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方言资源,不仅存在着中原官话、西南官话,而且还存在着江淮官话和赣语。在全面启动重修安康县级方言志之时,针对安康的方言实际,本文试就安康地理与安康的方言分布、移民历史与方言的相互印证、方言调查与方言志的撰写体例等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安康方言属中原官话区关中方言,具有关中话的语音特征,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上人口流动迁徙、移民杂居等原因,安康方言中也渗入了西南官话的语音特点。本作为笔“安康方言研究”的首篇,将从安康话中古泥来(n、l)两母混读现象,谈谈西南官话对安康方言的渗透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详细的实地调查基础上,归纳了湖北西北部竹山(宝丰镇)方言的声韵调系统,简要分析了其音韵特点,又在共时层面上将它与江淮官话黄孝片方言进行比较,揭示出竹山方言的江淮官话特征,并据此将其划归江淮官话,但它同时又兼具了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描写了陕西安康汉滨区牛蹄乡赣语方言岛的语音系统,列出了同音字汇。通过调查比较发现,牛蹄乡赣语依然具有赣语怀岳片的主要特征,同时也有江淮官话的主要特征,而中原官话、西南官话、普通话对牛蹄乡赣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声调和文白异读。  相似文献   

6.
巩映梅 《现代语文》2009,(12):85-86
固始方言是河南信阳方言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语言地图集》将其归属于北方方言的中原官话。由于特殊的区域文化背景,它兼有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特征,呈现出交融性的特点。本文试从称代词、助词“的”两个方面来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7.
官话方言方位介词与体貌标记的关系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方位介词和体貌标记不同音,如:北京官话、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和冀鲁官话.一种是方位介词和持续貌同音同形,如:中原官话和兰银官话.一种是方位介词和持续貌完成貌同音同形,如:江淮官话、西南官话.方位介词与体貌助词关系的地域性分布与移民史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官话方言方位介词与体貌标记的关系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方位介词和体貌标记不同音,如:北京官话、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和冀鲁官话。一种是方位介词和持续貌同音同形,如:中原官话和兰银官话。一种是方位介词和持续貌完成貌同音同形,如:江淮官话、西南官话。方位介词与体貌助词关系的地域性分布与移民史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安康方言在句法上有几种特殊句式,既有关中方言色彩,又有西南官话的渗透影响.与普通话句法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安康是一个多方言区,不仅存在中原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而且还存在湘语和赣语,因此方言混合现象十分明显,而其中又以词汇融合最为普遍。其融合方式主要为:一是障碍性词语近于消失;二是强势方言词汇相互渗透;三是替代原有方言词;四是部分移民词语随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而消失;五是词形更新、词义叠加和减少。  相似文献   

11.
安康是一个山区地带,自清以来境内随移民而来的中原官话、江淮官话以及湘语、赣语等方言虽经数百年之久却依然还保持着原方言的基本特征。但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发达的交通、迅猛的城市化建设、长年的打工浪潮以及无所不在的媒体宣传和普通话的强力影响,都将促使安康方言再一次迎来新的变化时期。本文对安康方言可能出现的变化趋向及结果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粤方言、闽方言、湘方言、赣方言以及客家方言部分方言点,把"潜水"的词根读成"[mi(U)]"、"[mei(U)]"、"[m(U)]"等,相关方言著作普遍认为"沕"是这一词根的本字.然而从古文献材料来看,"没"才是这一词根的本字."没"的初文为"(回又)",根据<说文解字>"(回又)……读若沫"推测,"没"在<广韵>之前存在有微部阴声韵三等去声明母一读,此音正是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粤方言、闽方言、湘方言、赣方言以及客家方言部分方言点"潜水"的词根的共同读音来源.本文还附带证明周德清<中原音韵>中的"氽"是用来书写"没"的俗字.  相似文献   

13.
卢海 《现代语文》2010,(6):92-94
河南新县方言处于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过渡地带,补语可能式的肯定形式有两种:"VC得"和"VC了得",这两种形式的补语直接粘附在述语后头:助词"得"位于补语之后,兼表可能性和确认语气;宾语位于述补结构之后、助词"得"之前。  相似文献   

14.
以官话区量词的特点为参照,选取西宁方言和银川方言为代表点,呈现了西宁方言和银川方言的量词系统与特色量词,并与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兰银官话、冀鲁官话、中原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的量词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次方言区量词体系的扩充方式,考察了各点通用量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新县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信蚌片。本文就新县方言中的处置式、被动句、双宾句、比较句以及疑问句等几种句式做了肤浅的论述。以期为研究新县方言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6.
安康方言的声母、韵母、声调均有多项文白异读。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安康中原、西南、江淮三个方言区文白异读的接触关系,并认为安康方言文白异读的融合方式属于不同方言在接触融合之中所产生的语言累增。  相似文献   

17.
信阳方言特殊的语法现象论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信阳方言总体上属于北方方言的中原官话,但受下江官话和西南官话的影响较大,存在许多不同于中原官话和普通话的特殊语法现象,带有某种交融性的特点。本文举例式地分析了“子”尾词、“可”式句和双宾句,从构词和句型两大方面论述信阳方言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8.
无为县地处皖中,南濒长江,北依巢湖,无为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次方言--江淮官话,此方言中有一个虚词"吱"较为特别,它同时具有动态助词(表持续和完成)、语气助词、结构助词等多类用法.  相似文献   

19.
信阳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的信蚌片,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独特地理位置使信阳处在中原官话、江淮官话和西南官话的过渡地带,因此,信阳方言也呈现出相交融的过渡性。本文拟从AXX式状态形容词着手,通过和普通话的对比来揭示信阳方言中AXX式状态形容词的四种构成形式;最后通过和性质形容词对比,简要说明AXX式的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20.
德阳黄许镇及邻近乡镇方言中常用词“咖”不同于城区的西南官话,具有丰富的语法功能和独特的语法特征.本文对其体现出的多种时体特征、作为结构助词和语气词的用法、以及在比较句当中的作用分别进行了语法分析。结合黄许的湖广移民史,从“咖”的历史演变我们可以看到黄许方言同西南官话、湘语及客家话等方言的一些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