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爱梅 《小学生》2013,(9):27-27
语文新课标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预习的目的在于能了解教材各知识点,并初步理解和找出疑难问题,以便能在课内注意听讲,有利于达到学得快、理解透彻的目的。笔者认为,有效预习是实现这一教学思想的优选途径。一、语文阅读教学中预习的现状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预习普遍存在"单一、低效"的现象,更甚者,连预习这个环节都省去了。1.重教轻学的预习现象普遍存在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方  相似文献   

2.
<正>预习是语文学习的开始,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准备。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目前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认识到了预习的重要,纷纷布置预习,但由于教学繁忙等,对学生预习之后的检查、评价却跟不上,有的稍微翻看,"走马观花",草草了事;有的干脆放在一边,听之任之,光布置,不检查。长此以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学会预习是关键.预习新课不是走马观花地泛读,要注意预习概念、预习定理、预习公式、预习例题等.这些概念、定理、公式、例题等比较零散,理解、记忆的难度也较大,由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预习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预习乃"学生预先学习"之意,它应看作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课前预习让学生走在课堂教学的前边,接触教材,发现问题,确定学习目标,在自主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而变被动学为"我要学".预习是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尝试,它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序幕.设置预习题讲究方法.根据科学课的特点以及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归纳出实验预习法、情景式问题预习法、  相似文献   

5.
"少教多学"是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方法。实现"少教多学"的方法是有效预习,教师可以从指导预习方法、编写预习提纲、走出预习误区等方面入手,加强学生预习效果,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6.
"预习"是让学生把所学内容事先看一遍,为教师的教打下基础,是对学习内容的预知。"预学"则是教师有目的地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做适当的学习准备与探测。两者对象不同,载体不同,要求不同,评价不同,作用不同。要实现预习向预学转变,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据调查,90%的教师把预习当作业布置,但70%的教师只说"预习课文""课后将××看一下"。至于怎么看,看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学生预习的目标是笼统、模糊的。借助预学单预学,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目标。目标的根据是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一目标:从模糊走向明晰  相似文献   

7.
正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预习、互助、合作、探究"已经成为新课程中重要的学习方式.本人在于探索农村学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合作学习低效的成因,以及针对低效找出有效的解决策略.根据预学互助教学方式的有效形式,让老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合力,真正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由此改变学生学习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使预学互助学习成为学生主动探究、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推进"学讲"模式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打造高效课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灌输式"教学的长期影响,低效课堂仍然存在。如何扭转低效课堂的局面、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关注的问题。作者从"学讲"模式下低效课堂现状入手,把脉低效病因,探讨扭转低效局面的几点做法,以期共享。  相似文献   

9.
周济民 《中国教师》2012,(23):67-70
<正>一、问题缘起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布置科学作业时总不忘加上一句:"课外把明天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这句话几乎成了教师的"口头禅",但如果缺乏教师的及时指导与干涉,学生会知道如何预习吗?中学生能力有限,很多学生预习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只是走马观花地把预习简单理解成看书或例题习题。这样的预习对于学生来说,既无目标,也没方法,充其量只是读一遍书。久而久之预得无力,习得无味,  相似文献   

10.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传统的预习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预习的尴尬局面,低效甚至无效。要让学生的预习落到实处,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调动学生预习的内需;指导预习方法,提高预习的效率;丰富预习内容,督促检查预习的落实情况,优化预习效果。  相似文献   

11.
毛静 《辽宁教育》2012,(21):80-81
预习是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听课时就会目的明确,也就能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去获取知识,预习有助于加快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预习更是一种学习能力,它不仅帮助学生"学会"知识,更能帮助学生"会学"知识。可以说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得新知识的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7,(24):12-13
预习是学习的一种方式,是在课前对将要学的内容进行一个预先的学习,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助于正式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预习变成我要预习,从"伪预习"走向"真预习",从而提升预习的有效性。本文就有效预习的重要性及如何进行有效预习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前开展"学讲计划",倡导自主先学。而课前的预习是突出学习自主性的主要方式,怎样有效预习,提高自主学习效果,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预习的具体任务和预习内容,使学生的预习有的放矢,实现"预则立"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大胆组织学生预习。审视现行的教材,一方面注重了创设生动有趣、富有数学意义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获取知识、得到发展,这需要学生预习;另一方面教材结论性的内容越来越少了,启发性的问题越来越多了,这就更需要学生预习;还有一个方面是通过对学生预习的检测,可以帮助教师预判学情,从而调整和优化教学设计。对于先学,有些学生走马观花地阅读一下教材,有些学生将教材中带颜色或加粗的内容画一画。长此以往,导致  相似文献   

15.
<正>预习是学生主动参与、获取书本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之一。古人讲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也要备学,这就是预习。其主要任务是温习学过的知识,初步感知新内容,并找出疑难点,为学习新课做准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去培养学生的预习  相似文献   

16.
由于教学评价在实践中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因而常常成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也就成为课程改革的支撑点之一。而评价的发展功能则表现在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课程和发展社会四个方面。我校自07年开始参与了进修学校刘小玲老师负责的。一、转变学习方式,以"学"评"教"1.倡导预习,以预习效果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教师以学生预习效果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手段。说到预习,也许有人会说:数学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倡导"先学后教",注重学生的先学,是提高课堂质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主动性的主要途径。先学,应改变简单的看教材、做练习的单一模式,应加大探索性预习的力度,有效指导学生探索性预习。  相似文献   

18.
<正>对于预习,叶圣陶先生有精辟的论述:"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第一步。重视学生的预习,就是重视培养学  相似文献   

19.
高效课堂要求导学案要成为教与学之间的桥梁,要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要引导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和巩固过程中确立和使用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能力。导学案突出"导"和"学"两个关键字。"导"是目的、是关键,预习材料必须具有引导学习和突破问题的功能。"学",应以帮助学生学习为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20.
<正>学生的预习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因此,教师应精心思考和设计预习单指导学生预习,通过对学生预习结果的分析了解学情,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教学过程中删繁就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预学单,能让学生先学,有准备地进入课堂;预学单,能通过问题暴露学生的想法,使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预学单,能构建主动探究的模式,引导学生善思,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一课,虽然概念很多,但由于新知在旧知的基础上有较好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