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任何伟大的悲剧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悲观的,但是任何伟大的悲剧归根结底又必然是乐观的。衡量一部伤口是不是悲剧应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观照。依其形态特征的不同,可分为古典悲剧和现代悲剧。现在看来,典型的古典悲剧已不复存在。与古典悲剧迥然不同的现代悲剧,其思想基础建筑在现代科学之上,其构成就发生了变化,因此,有人称现代悲剧为世俗悲剧。中国学被认为没有产生过严格意义上的悲剧,这种情形最突出地表现在大多数古典剧作中。而现代学史上名作家的作品,如《子夜》,《家》,《骆驼祥子》与《日出》等,均堪称现代悲剧的范列。在当代中国坛一度没有悲剧作品。但悲剧并不会永远消灭,悲剧美永远给人以鼓舞。  相似文献   

2.
悲剧和悲剧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文艺史上,悲剧及其相关问题一直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的难题。在分析以前各家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提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一点远远算不上深刻的理解:悲剧总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冲突。抗争精神是悲剧的核心。悲剧美是在怜悯、恐惧基础上升华出的崇高感。  相似文献   

3.
悲剧,是美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对于悲剧的理解长期以来存在着严重分歧。这种分歧单从理论上争论是不能解决的,因为悲剧不仅有理论问题,也有实践问题,更有源泉问题。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探讨生活悲剧和艺术悲剧的关系,正确地解释悲剧在社会主义时代存在的原因及其发展的远景。本文拟侧重从艺术悲剧和生活悲剧的关系上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悲剧曾是西方文学中至高的文学样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悲剧精神是西方文学的灵魂。悲剧精神主要凝聚在西方历代伟大的悲剧家所塑造的形形色色的悲剧人身上。深入研究西方悲剧中的悲剧人,有助于对西方悲剧精神的把握。本文认为西方悲剧中的悲剧人的根本特征是他们具有实现自由人格的强烈要求,具有强烈的超越冲动。他们对苦难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正是西方悲剧精神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世界文学宝库中古希腊悲剧占有了一定的地位,尤其是在欧美文学领域,它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在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古希腊剧作家莎士比亚在古希腊悲剧的影响下,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自己独特地悲剧,后人称之为莎士比亚悲剧。莎士比亚悲剧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人性和哲理的剖析,体现出了人性善与恶之间的矛盾。文章通过人文主义精神和理性精神两方面对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悲剧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两者之间存在的不同点,这为今后我们研究古希腊悲剧与莎士比亚悲剧做个良好的铺垫。  相似文献   

6.
西方文化中存在着悲剧意识,这是毋庸置疑的,亚里士多德甚至还在他的著名的美学著作《诗学》中专门为悲剧下过定义。用西方的悲剧范式来刻画中国的悲剧作品时,却发现如圆枘方凿,人们固有的所谓大团圆的中国悲剧认识模式否定了中国悲剧的存在。事实上,除了应当承认对悲剧形态理解上的文化差异之存在,对中国悲剧范式的概括之偏差同样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内忧外患频仍。这时期,由于西学东渐,西方“悲剧”概念传入,戏曲改良论注意到悲剧的效果,认为悲剧能充分体现他们的慨时忧国精神,于是提出各种关于悲剧的理论以弘扬悲剧。但是,在戏曲改良论那里,悲剧仅仅成了批判传统戏曲的理论工具。他们并不试图用它来解读中国传统戏曲,而仅仅将其作为鼓吹戏曲改良的艺术与关学依据,因此主要从戏剧的特定形态上来论述悲剧。王国维则不同,他从悲剧美学角度出发,解剖“悲剧”命题,揭示中国传统戏曲有无悲剧,从而说明中国传统戏曲有自己独特的悲剧审美形态。在弘扬悲剧的气氛下,这个时期,以悲剧为结局的作品大量出现,在改良戏曲中所占比例甚高。尽管其中众多作品不能称作严格意义上的悲剧。但是它们的大量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观众与读的审美意识与审美习惯。改良戏曲所表现出来的这些新的结局模式,是当时救亡图存的爱国热情与维新变法以至民主革命思想的艺术反映,代表着新时代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8.
论悲剧     
悲剧作为美学范畴,在我国解放以来一直没有得到认真的研究。在“四人帮”专横肆虐的时期,悲剧创作是一鼎禁脔,谁也不敢染指,悲剧作为美学范畴更是无人问津。打倒了“四人帮”,艺术生产力大解放,一批以揭露林彪、“四人帮”的罪行及其余毒为内容的悲剧作品应运而生,悲剧美学理论的研究也就跟着提到日程上来了。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的新悲剧,无疑是有其个性特点的;但既为悲剧,也就不能脱离悲剧这一美学范畴的一般本质而存在。因此,深入研究悲剧的一般美学特征,这对于更好地开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悲剧创作是很有必要的。我国古代有丰富而辉煌的悲剧文学作品,可是这方面的理论著述极少。而在欧洲,自古希腊以来,有许多哲学家和文艺家对悲剧进行了研究,发表了不少宝贵的意见;但是,真正地完全地揭示悲剧的美学本质的,那还是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下面试就此谈谈自己学习所得的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9.
石杰小说有着浓郁的悲剧色彩。悲剧主要发生在社会、命运、人性、人本四个层面,每个层面的悲剧又各有其特质和表征。悲剧的共同成因在于主体的超越性,与作家的人生经验、创作理念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也密切相关。四个层面的悲剧呈逐级递进性质,也标志着作家思想的逐步深化。在人本层面的冲突中,小说传达出一种现代悲剧思想和现代文化意识,表明作家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悲剧与反悲剧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悲剧没有发展为巍峨的艺术殿堂,根源在于传统精神文化中存在着一种强大的反悲剧意识;儒、道、佛及天命观等共同铸造了这种意识,不断冲淡着悲剧意识.中国古代悲剧诞生于悲剧意识与反悲剧意识的交接面,是这两种意识由对立走向调和统一所形成的文化内隐模式的外显形态,因而既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又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埃米莉以其独特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及其天赋的才能创造了文学上辉煌的成就.纵观她的人生、小说和诗歌,我们能感受到其中无所不在的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这种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既源于她的现实生活,也源于她独特的价值观.面对不幸的生活和严酷的现实,埃米莉表现出强烈的悲剧意识,采取各种应对措施,表现出敢于抗争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2.
黄钰 《文教资料》2012,(26):45-47
本文将着眼于尼采唯一的美学专门著作《悲剧的诞生》,探讨尼采悲剧美学的要领,即阿波罗与狄俄尼索斯两种艺术冲动在悲剧创造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悲剧欣赏中二者作用产生的审美效果;此外,尼采分析悲剧之"死",提出复兴音乐悲剧的同时,表达了对现代文化的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13.
石杰小说有着浓郁的悲剧色彩.悲剧主要发生在社会、命运、人性、人本四个层面,每个层面的悲剧又各有其特质和表征.悲剧的共同成因在于主体的超越性,与作家的人生经验、创作理念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也密切相关.四个层面的悲剧呈逐级递进性质,也标志着作家思想的逐步深化.在人本层面的冲突中,小说传达出一种现代悲剧思想和现代文化意识,表明作家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14.
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教参从“‘悲剧’就是美的毁灭”的观点出发,认为“作者把这株古藤萝的悲剧,视为是整个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这种分析显然不到位.其实,透过文本表面的“毁于愚氓之手”的时代悲剧,我们看到的是作者潜藏在文脉之中的关于时代、价值观和自身作为孤独者的三重悲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其实没有希腊意义上的悲剧。中国的悲剧都还是自己的苦情戏。看它们生成和生长的环境,就足以明示之。中国的悲剧指的是不幸的结局:悲的情感,不壮而凄。在中国,“悲剧”一词把希腊悲剧的含义和“不幸”的含义混淆了,中国悲剧主要是指遭遇的不幸。  相似文献   

16.
品味悲剧     
悲剧反映的是一种悲壮而又崇高的美。悲剧冲突是社会生活中新旧思想、新旧势力的斗争,是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悲剧会给人带来伤痛和悲哀,但一旦认识了悲剧的意义就可以使人获得一种积极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能够让人充满坚韧不拔的品质和旺盛不衰的活力,使我们的生活更加辉煌壮丽。  相似文献   

17.
悲剧既可指作为艺术门类中之戏剧悲剧,又可指美学概念的悲剧。本文在此讨论美学范畴之悲剧。从悲剧起源入手,通过对悲剧发展历程中几家学说之梳理分析,见出悲剧精神之本质内涵是正义力量与敌对势力的抗争,抗争演化的具体形态——行动和对抗主体的最终毁灭是悲剧哲学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我们为什么把郭沫若的历史剧称为英雄悲剧? 关于悲剧的分类至今仍是一个有相当分歧的问题。这里的关键,在我看来是没有建立统一的分类标准。按欧洲的传统观念,悲剧被分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这种分类只是对古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悲剧、易卜生悲剧不同特征的一般概括,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悲剧分类,即,不是按一定的标准进行悲剧类型的区分。此外,也有人把悲剧分为英雄悲剧、恐怖悲剧、家庭悲剧,这也很难说贯穿着统一的分类标准。对于我国的古典悲剧,有的研究者把它分为英雄悲剧、生活悲剧、抒情悲剧、性格悲剧、命运悲剧五种。这样的分类,  相似文献   

19.
关于悲剧     
在中外文学中,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悲剧,成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些重要的美学家和文艺批评家,都曾把悲剧作为自己的重要研究对象。有人曾说:“如果谈论黑格尔的艺术哲学而不去考查他关于悲剧本质的概念,那就等于演《哈姆雷特》缺了丹麦王子的角色。”这就可见悲剧问题在黑格尔美学中的重要地位了。在中国文学史上,悲剧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解放以后,时代天翻地覆的变化,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吸引了作家和艺术家的更多的兴趣和注意力,相对来说,悲剧则未引起足够重视。一九五七年,文艺界曾对悲剧创作问题开展过一场讨论,但意见很不一致。到了“四人帮”文化专制时期,悲剧自被视为绝对“禁区”,那就更无人去触及这个问题了。  相似文献   

20.
高乃依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的领军人物,其悲剧美学思想完备系统,其悲剧作品遵守规则而又富于创新。《雷雨》是中国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悲剧,秉承了东西方的悲剧美学思想和传统。本文以高乃依悲剧美学思想为框架,探讨分析了曹禺笔下的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