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5 毫秒
1.
想象是创造活动的最重要的心理机制之一。黑格尔说:"真正的创造活动就是艺术想象。"①文学创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是离不开作家丰富的想象的。作家在创作中,如果仅仅着眼于意识到的那一点上,文笔必然枯键,只有张开想象的翅膀,"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以生活为基础而虚构出逼真的画面,才能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来。历来的美学家和作家都对想象非常重视,认为没有想象就不能进行创作、刘现在《神思》篇中总结想象对文学的重要性时说:"结虑司契,垂帷制胜。"认为想象是保证创作成功的重要条件,冈察洛夫在《迟做总比不…  相似文献   

2.
根据德国汉学家顾彬的说法:"如果一个作家不掌握外语的话,他根本不是一个作家,所以基本上中国作家是业余的,而不是专家。"这种说法招来的是不解和反对。反对派的意见是:"中国作家的任务是用中文写中国人的经验和想象,会不会外语,似乎没那么重要。""对外国事物的熟悉程度,更多影响的是一个人的写作对象和情调,而不是基本品质。"在此,此文中笔者想就这两个说法,说说文学创作与文学翻译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阿根廷的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曾说过,书“是记忆和想象的延伸”。一本好书,正是作家从一个个人的独特视角出发,通过对历史往昔之回顾,借助艺术想象所创构的一个世界。《百年觅渡》一书,正是吴恩培先生对中国所经历的百年风云变幻的一种独特见解,是世纪沧桑之侧影。 作者在后记中说,“昨天并没有完全消失,它在今天还以各种文化的方式顽强地存在着,并且向明天延伸。”写这样一部时间  相似文献   

4.
莫言与阎连科是两个创作个性鲜明的作家,他们对于饥饿的书写、想象虽然风格迥异,却都具有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莫言将饥饿还原为生理冲动,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批判,呼唤对人的尊重;阎连科则把人置于极限处境中,通过人对饥饿的抗争,显示了人性的光辉与伟大。  相似文献   

5.
佘赟  张洪涛 《阅读》2008,(5):26-27
圣火,是开启奥运会的象征。每个举办国都会以不同的形式点燃圣火。今年,奥运会在我国举行,口号是“科技奥运、绿色奥运”,我们点燃圣火的方法也要别具特色。很多人都想当奥运火炬手.可是机会太少了。但在我的想象中,我会让每一个人都来点燃圣火,让大家一起来体会火炬手的滋味,帮没有当上火炬手的人圆梦。  相似文献   

6.
"不确定性"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特征,通常用于叙事性文体。托妮.莫里森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宠儿》被公认为是其最好的作品。该书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运用了后现代主义叙事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为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自然意象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使小说文本呈现一种易逝性、碎片性、零散化的艺术特征,吸引着读者不断发挥想象去拼合、填充。  相似文献   

7.
V.S.奈保尔的《抵达之谜》是一部自传性的小说,描绘了他从特立尼达到英国的大转移及在一个有殖民地背景的庄园共三十多年的生活及心路历程,揭示了移民作家的艰辛的同时也向读者揭开他的"抵达之谜"。这个抵达并不是他最初设想的抵达:作为作家他成功了;作为人,他却没有找到家。  相似文献   

8.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所以,充分发挥图书馆作为“没有教室的学校”的教育作用,其意义重大。特别是就目前而言,高校图书馆在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和造就大批人才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多做工作。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办馆理念。办馆理念是高校构建和谐图书馆的战略指导思想,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而“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则是现代图书馆的管理理念,也是高校图书馆的办馆宗旨。图书馆的“人”由读者和馆员构成,因此,“以人为本”就是要满足读者和馆员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处处体现“读者至上”和“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基于这种认识,图书馆必须实施办馆理念的明确定位。在实施科学管理中,要坚持服务“以读者为本”,管理“以馆员为本”,不断提高办馆质量和办馆效益,将建设和谐图书馆作为读者和馆员共同追求的目标,把尊重、维护读者和馆员利益,全面提高读者和馆员的素质作为考量图书馆一切制度和措施的最高标准。一切制度、措施的制定和实施都要考虑人的需要和感情,充分体现人性,要让读者、馆员有发展机会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营...  相似文献   

9.
现代图书馆在信息服务中应该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要研究读者,满足读者需求;尊重读者,建立人文关怀制度;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地融入到读者服务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真正做到以读者为中心,让读者满意。  相似文献   

10.
文学是人学。文学创作的对象是社会生活,是作为社会生活核心的人,是人的整个心胸和灵魂。心理描写是作家创造人物的主要方法。直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对展现人物的思想面貌有重要作用。列宁说过:“小说的整个主题包含于个别的情节中,包含于对一定典型的性格和心理的分析中”。小说的特点就在于:作家可以大谈人物的性格,可以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听到人物的内心独白。  相似文献   

11.
书评应是"读者的良友"与"作者的诤友",但当前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的书评状况令人堪忧:一是纯粹商业功利化的广告式写作;二是为私谊无原则地对作品极尽拔高之能;三是沦为泄私愤相互公讦的口水。因而书评不仅丧失了服务于读者的信息功能、中介功能、导读功能等,而且在客观上也为文坛的堕落推波助澜。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以极其简约的词语来概括描述人物、事物及诗、乐、文章的特点、风格,是先秦以来的传统,至汉末魏晋时,在人物品评中盛行。受其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书画批评都采用了此法。在文学批评中,主要是对作家、作品和某个时代文学的风格特征以及某种文体的主要特点进行概括描述;而在书画批评中,则仅限于对书画家及其作品的概括描述。“概括描述”批评法是一种印象式批评,它言简意赅,生动传神,能引发读者的美感联想,但也具有概括难以全面、读者难以确切把握其内涵等缺陷。魏晋南北朝以后,这种批评方法在文艺批评中运用非常广泛,直至于今。  相似文献   

13.
想象训练对肌肉力量和肌电图RMS值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想象训练对运动的影响表现在许多方面,为了研究想象训练对肌肉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想象训练在肌肉力量和肌电图RMS值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研究,发现想象训练对增加运动员的肌肉力量有明显效果,想象训练对运动员肌电图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作者与作品间往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者通过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试图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作品又体现着作者的创造性,作者和作品都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想要全面评价或深入理解一部作品,就需要深入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方向,创作宗旨、文学观点等方面。沈从文是20世纪中国最多产且成就较大的作家,他的代表作《边城》展现了湘西异域的奇幻和浪漫。要全面评价或理解《边城》,也应注意作者与作品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市场定位是报纸能否赢得市场,实现其传播价值的前提。随着受众类型的多样化和选择面的拓宽,“包打天下”的办报思路必将遭到淘汰。社会生活类报纸必须放弃广泛意义上的以“大众”作为传播对象,而应该把“小众化”意识作为定位准则,将市场进行细分,锁定社会上的某一特定群体作为自己的目标受众,在制作独具优势的“卖点”和树立鲜明的风格上下功夫,从而赢得受众持久的支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的今天,广告已成为报纸发展的重要支柱,报纸以新闻为主,但也可根据新闻事件进行广告创作。要合理安排广告在报纸版面的位置,以达到各类广告的不同效果。报纸要根据自身性质和受众定位,同时还要创建自己的特色。广告版面受报纸整体风格的制约,要服从报纸的定位及整体风格。好的广告版面会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并能提高报纸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作家贾平凹的一些主要作品在国外连获大奖,引起巨大反响。西方读者对其作品的解读与国内部分评论家的见解相似,和作家本人的原创思维也基本吻合。其主要原因是作品展现了人类文明发展史必经的特定阶段,真实地描绘了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复杂心态。多种因素构成了贾平凹创作中的世界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先锋文学的浪潮已经平静了十多年.这十多年里,社会生活发生了许许多多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一切都成为过眼云烟的今天,再回首看先锋文学,除了其自身难以摆脱的致命伤外,还有时代所给予的仿佛宿命一样的安排,这一些都留给了我们永恒的话题.之所以在新时空里旧话重提,主要还是因为格非在2004年推出的新长篇《人面桃花》.这似乎又成为了先锋小说转向的一个重要佐证.而笔者个人认为,好的作品,不在于风格不在于手法不在于流派,重要的是它确曾倾注了作者的心血、打动了读者的灵魂,对二者来说都是一种心灵的慰藉.  相似文献   

19.
修辞作为一种重要的写作手段,如运用恰当,有助于引起读者共鸣,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根据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翻译要使得阅读译文的读者得到与阅读原文的读者同样的感受。因此,一篇好的译文也应将原作中的修辞特色忠实地反映出来。英汉两种语言由于各自历史、文化、习俗的不同,在修辞的具体表达上有时存在着差异。本文对如何处理英汉翻译中的修辞手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达到功能对等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处理努力和语境效果是衡量关联性强弱的两个主要因素。作者在交际过程中无论是增减读者的处理努力或者突出文本的语境效果,其目的都是实现最佳关联,最终完成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