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大宝贵财富,想要更好的发展和传播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就要在保持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特色下,大力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使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本文通过对我国当今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理论性分析研究.旨在改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缓慢的形势,促进全面振兴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对于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逐渐成为诸多专家和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巢湖市区老年人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现状展开调查研究,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了解民族传统体育在巢湖市区老年群体中的开展情况,并分析呈现这种现状的原因.最后,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希望可以进一步推进民族传统体育在老年群体中的开展,激发老年人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弘扬民族体育 促进全民健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我国几千年来民族传统体育在强身健体,治愈疾病方面的独特作用,强调了体育运动的宗旨是增强体质.从我国民族体育的发展概述了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及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要性.说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是增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政治统一的象征、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所在;是民族复兴的最终表征.并指出只有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结合才是提高人类素质,搞好全民健身运动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4.
论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进行探讨,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指出民族传统体育融于高校体育有利于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推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文化频繁交流与碰撞的背景下,一方面,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要发展,就要保持民族传统体育的民族特色,挖掘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民族精神,强化民族性,建设当代体育文化,并以此立于世界体育文化之林,为世界体育文化建设做出贡献。另一方面,面对人类文化日益趋向世界性与民族性,随着中国全面走向世界,中国体育文化应大力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使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6.
民族传统体育是从民族共同体文化中逐渐剥离出来的一种民族体育文化形式,民族传统体育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社会进步,在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中根据社会需要,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学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充分发挥学校载体作用,可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中华民族振兴,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阐述板鞋竞速运动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展,并对板鞋竞速的教学进行分析,主要让学生了解板鞋竞速、喜欢板鞋竞速,并在学校里更好的开展板鞋竞速运动,吸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走进校园,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关于做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工作的思考王福生在中央、各省、市自治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在全国民族工作者、体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几百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经被逐渐挖掘、整理出来。从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独树一帜,在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增强各...  相似文献   

8.
王欢 《华章》2009,(16)
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伴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初具雏形的中国武术传到了周边国家,就对周边国家民族体育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时至今日,中国武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项世界性的体育运动,不仅丰富了世界体育文化,而且促进了中西体育文化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9.
恩施土家族、苗族民族传统体育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传统体育由于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色彩已经深深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但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现代体育运动越来越盛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发展正面临严峻的挑战.通过对恩施土家族、苗族民族传统体育基本现状进行分析,从整体上对该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趋势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民族传统体育抢花炮运动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现代化体育特征的运动形式。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发展适应工业文明时代的发展要求,把弘扬民族文化和发展现代体育进行有机结合。民族文化与现代体育相结合是民族体育运动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具有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底蕴和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近年来.该州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发展迅速,同时“多彩贵州”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为该州民族体育旅游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本文对目前该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作为一种少数民族文化符号,在各项活动项目中都蕴含着民族地区所特有的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精神。随着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当前部分民族体育项目已成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方式。虽然民族体育凝结着少数民族的文化精髓,但发展至今许多民族体育活动方式已逐渐被取缔与遗忘,因此,以少数民族体育发展视角分析当代民族体育运动的发展与传承,对振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播民族体育文化、弘扬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具有重要意义。以少数民族体育发展视角探究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探索当前民族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0,(3):109-110
毽球运动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承载着民族的体育文化,将其作为中学校园体育教学中的内容,有助于中学体育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为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助力。毽球作为承载着民族文化、承载民族历史的一种体育运动项目,需要中学体育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统与发展的重要性,并且结合本校实际教育需求,促进毽球运动与校园体育教学的融合,以此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推动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对此,本文围绕毽球在中学校园中的传承与发展展开以下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发展,竞技体育运动项目早已屹立于体育文化的历史舞台,而蕴涵着丰富的东方文化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更是物以稀为贵,很值得我国国民去开发、挖掘。龙狮运动项目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充分体现出它内在的观赏价值、健身价值、文化传承价值。据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全国部分普通高校在体育教学中将龙狮这一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以选修课程列入教学中,但是与之相应的教材编写却很少,学生知识来源渠道有限,所以本文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从龙狮运动项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民族传统体育龙狮运动项目进入普通高校后如何建设,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宁 《安顺学院学报》2012,(5):67-69,10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逻辑归纳法等方法,从当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视域为出发点,通过对我国民族体育运动项目的优势特点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进行分析,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普通高校体育课堂应遵循的原则,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前瞻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文化的强势文化的冲击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逐渐走向衰落,近年来,传统文化的复兴给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运动竞赛和全民健身等领域开展现状的剖析,得出积极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不仅有利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全民健身活动的顺利开展,还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  相似文献   

17.
在梳理中西体育历史中对女性参与体育的歧视和女性对平等参与体育的抗争的基础上,提出:女性全面参与体育和在体育运动中地位的提高是衡量体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现实反映.民族传统体育的全面发展应充分认识"性别均衡"的发展原则,重视女性参与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作用,设置和健全更多女性参与的运动项目,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女性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和项目管理,促进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王建利 《考试周刊》2008,(4):142-143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在农村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研究,指出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五千年丈明象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正面临着被遗弃和灭绝的边缘,而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无疑为拯救濒危的民族传统体育提供了发展契机;在高校阳光体育活动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效果是显著的,而且只有进一步对其项目进行整合、创新和研发,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不同方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钟婧 《孩子天地》2016,(4):232-233
中华民族是个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丰富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与精神的结晶,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在学前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丰富学前体育教育素材、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促进幼儿身体素质和德育素质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