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监察模式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克拉申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监察模式理论的五个假设进行综合评述,通过阐释克拉申的二语习得过程,希望加深对二语习得过程和机制的认识,为当前英语教学的实践和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启迪。  相似文献   

2.
韩恩娟 《文教资料》2009,(33):28-30
克拉申的语言监察理论是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最为人知的,且是目前争议最大的理论。克拉中将自己的语言监察理论概括为五个假设:习得——学习假设、监察假设、自然顺序假设、输入假设及情感过滤假设。本文从认知理论的角度探讨了克拉中的语言监察理论。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了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语言习得"理论———监察模式,其中的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是其核心部分。其基本内涵是:"语言习得"是一种潜意识的获得  相似文献   

4.
Krashen有关二语习得的“五个假说”理论是二语习得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构建第二语言的教学模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部分假设仍然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本文旨在对这五个假设逐一分析,并分别提出了笔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吴琪 《现代教育科学》2006,(6):62-63,51
Krashen有关二语习得的"五个假说"理论是二语习得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构建第二语言的教学模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部分假设仍然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本文旨在对这五个假设逐一分析,并分别提出了笔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一、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 (一)Krashen的"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Krashen(1982)的"输入假设"是监察模式五种假设之核心.在此假设中,Krashen指出人们习得语言的方式只有一种--理解信息,即接受"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80年代到今天,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Krashen的监察理论(MT)在外语理论界和教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该理论包括五种假设:(1)习得-学得假设;(2)自然顺序假设;(3)监控假设;(4)输入假设;(5)情感过滤假设。这五种假设关系如图1所示。图1监察理论(Krashen1987见Cook2000)一、MT下的情感过滤假设在MT中,Krashen赋予情感在语言习得中一席之地,提出了情感过滤假设(the affective filterhypothesis)。MT认为可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但学习者差异的存在不仅是由于他们接受的可理解性输入的不同,还在于不同的情感因素在语言习…  相似文献   

8.
克拉申有关二语习得的“五个假设”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模式的建立起着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该理论也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之处。特别是在习得、学习假设、输入假设和年长与年幼学习者成功的比较三方面缺乏充分有力的论据来支持其观点,从而影响了该理论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9.
克拉申的监控模式理论将语言习得等各项研究成果逐步理论化以及系统化显现出来,其给西方的语言领域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等方面提供了较为充分的指导作用。克拉申的监控模式理论具体涵盖了习得与学习的假设、自然习得顺序假设、输入假设、监控假设以及情感过滤假设这五项假设。因此,对这一监控模式做出详尽的探析,能够给现代化的外语教学提供借鉴的意义。该文主要分析克拉申监控模式理论的主要内容与教育学理论的一些共鸣之处,并浅谈从该理论得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监察理论下外语教学情感因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80年代到今天,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Krashen的监察理论(MT)在外语.理论界和教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该理论包括五种假设:(1)习得-学得假设;(2)自然顺序假设;(3)监控假设;(4)输入假设;(5)情感过滤假设。这五种假设关系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1.
在众多二语习得理论中,极具影响力的是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说。语言输入假说指出学习者需要的是大量的、可理解的、有趣的语言输入。在具体外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语言输入的数量和质量;同时注重教学策略的改变,增加知识趣味性.提高学生积极性,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末,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提出了著名的"语言监控模式",该理论一经提出就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语言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其中的"学习与习得假说""输入假设"以及"情感过滤假说"等理论假说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有很大的启发,为英语口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S.D.Krashen提出了著名的“五大假说”,即习得学得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根据情感过滤假说,情感主要在学习动机、自信心、焦虑等三个方面对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具有重要影响。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该假说来提高外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则是我们外语教师所关心的问题。拟以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情感过滤假说为理论基础,尝试性地将情感过滤假说与外语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提出了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理论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克拉申的输入理论和孔子教育思想的异同之处,认为二者在时间和空间上相隔遥远,其理论虽然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很多方面极其相似,认真地研究他们的理论对于今天的外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Krashen“监察”假设一直是二语/外语习得研究者争论的一个话题。经过问卷调查得出的部分结论与Krashen提出的三类不同监察者的特征有较大差异。1.好的语言学习者是凭真正的语感进行目的语监察,而初学者是靠母语思维和尚未成熟的目的语“感觉”。2.过度监察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监察不足的一种表观形式。3.外语初学者进行的监察是靠母语思维和学得过程中获得的知识,而非“习得”过程中获得的知识。  相似文献   

16.
中介语僵化现象是外语学习中不可避免的。探讨僵化的起因对弄清语言习得的内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中介语僵化的主要原因,并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和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提出: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输入与输出能力,从而预防中国学生中介语僵化的过早出现,使其最大限度地掌握目的语。  相似文献   

17.
Krashen的习得—学习假说以有无意识为标准将"习得"与"学习"区分为两个独立的发展第二语言能力的途径,并指出习得比学习重要得多。本文试图通过对二语习得中被视为重要错误来源的语内迁移现象的分析来谈谈对该假说的一些个人看法。从语内迁移看,"习得"过程也是有"意识"参与的,"习得"和"学习"互相联系,并且"学习"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正>1.An Overview of Output Hypothesis In 1980s,both Krashen’s Comprehensible Input Hypothesis and Long’s Interaction Hypothesis hold that SLA depends on the availability of comprehensive input before the learner’s internal processing mechanism can work(Ding,2004).However,the Canadian linguist,Merrill Swain,criticizes Krashen and Long  相似文献   

19.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了对外语界影响颇深的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这两大假设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对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把两大假设理论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去,能够确立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