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权 《考试周刊》2011,(19):86-87
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引下,现在的课堂教学特别注重采用"讨论"这一环节来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很多问题。作者认为,课堂讨论应因需而设,于学生"似懂非懂"时讨论,于理解知识点的关键处讨论;小组讨论应因时而设,在学生"愤悱"之时讨论,于学生思维发散时讨论。只有合理有效地"讨论",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生物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问题的创设不同于传统的提问,它既有"情"又有"境",即问题情境。成功的教学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效率,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写作体验的缺失是语文教学费时低效之根本原因。只有促使广大语文教师通过基于"教"的"写",丰富写作体验,才能实现基于"写"而"教",即将教师写作体验转化为"遵循三境融合之写作规律、理清上下文之逻辑关联、渗透语词锤炼之文学传统"等具体策略,引领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增强情感力量;明晰写作本意,提升谋篇布局力;感受汉语魅力,形成鉴赏能力",并因此实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和鉴赏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使之持续发展"的语文教学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4.
司空图提出了"思与境偕"的诗歌形象理论,这一理论是在总结唐代诗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中国古代"韵味说"的继承和发展,从追求"滋味说",再到追求"味外之味",这是古代诗人努力追求文学作品表达思想内容的最大化的工作不断深入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如果教师授生以"鱼",把历史知识灌输给学生,就犹如给他们吃"鸡肋",学生食之无味,弃之又可惜!在素质教育思想和新课改理念的今天,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自学或同伴互助,在自学、互助中思考,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独立见解等。教师退居课堂"二线",授生以"渔",作为"专家"引领学生自学和点拨思维。构建"忆、学、练、导"4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到历史学习的"成功感"。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认知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转化过程,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认知就不可能顺利向前发展。但学生是主体,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归根到底要靠他们自己,教师不可能包办代替。所以,数学课堂中首先要让学生经历"愤悱"状态,在学生思维堵塞的时候,教师进行启发诱导,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  相似文献   

7.
古人读书,既重"入",自主阅读,积极思考,努力探究;又重"出",注重运用,注重实践能力,努力使消极语言变为积极的内部语言,最终达到"使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使其言皆若出自吾之口"的地步。那么,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该怎样引导学生呢?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主要途径之一。"以课文为凭借",努力挖掘阅读教学中的"创新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使创新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思维发展、情感陶冶交织在一起,整体提高,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尝试的。  相似文献   

9.
胡红霞 《考试周刊》2011,(40):38-38
一、文本诵读——一折青山一扇屏" "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入境"就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去,使学生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去"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这种情境下,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相似文献   

10.
殷德田 《职业技术》2009,(12):32-32
所谓诱思法,就是施教时要善于"诱导思维",首先要"诱疑",使学生"生疑"然后要"导向",使学生的思维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地发展;最终达到"释疑"。  相似文献   

11.
金东旭 《考试周刊》2011,(82):50-51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学科教学研究总是在两个极端徘徊:一种是只盯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总是在枝节性的微观领域中"小有作为",零敲碎打,点状突破。另一种是"上位概念满天飞",教师在阳春白雪的浸润中似乎已经更新了教育教学的观念系统,因此教师仍然处于"愤悱"状态,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引入新课的过程中若能从课堂实验、生活素材、多媒体课件等方面着手去创设疑境,形成悬念,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心理支配之下,能全方位开展教与学的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引入新课时应该:原则上求"趣",形式上求"新",内容上求"巧",方式上求"活",语言上求"精"。  相似文献   

13.
王维称"诗佛",诗作禅意盎然,存"思与境偕"之妙。其三首诗典型地显示了禅诗的三重:《过香积寺》观安禅之境、《终南别业》显骋怀之境和《山居秋暝》感至乐之境,诗中安禅向佛、骋怀参佛、入禅悟佛之致可观。  相似文献   

14.
创设语文教学情境,从操作来看,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它可以依教材"还原",再现作者笔下之"境",让学生得到最真切的感受,也可以模拟相似情境,让学生得其门而入。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创设教学情境的具体操作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5.
崔慧琴 《生活教育》2012,(19):63-65
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我读的书不少,但是语文却不好","我天天看作文书,还是不会写作文"。甚至有些老师也颇委屈:"我每天都认真地上课,每篇课文都详细地分析,但是学生就是考不好"……其实这些现象都不足为怪,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清楚地知道"事必有因",只要努力寻找对策,就一定会达到豁然开朗之境。一、学生处在阅读的误区1.只阅读不思考许多学生都是只重视阅读的量而不重视阅读的质;只留意到文章的字面信息而不深入品味思考;只,  相似文献   

16.
《逍遥游》乃《庄子》全书总纲,如一条红线贯穿始终,齐物、养生、师法天道、无为而治等最终目的乃达"逍遥"之境。"逍遥"乃庄子最高人格理想,即"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而"无己"乃"逍遥"之核心,人只有在精神上超越自己,破除自我中心,方能"无功"、"无名",如此方能"无待",方能"逍遥"于天地之间,无为而无不为,此...  相似文献   

17.
高考作文阅卷中发现众多作文思路狭窄、千人一面、缺少个性。其原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力求"稳妥",作文教学中常常让学生"戴着镣铐跳舞"。我们不妨努力解除束缚学生手脚的镣铐,用以下做法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学生的创新动机。  相似文献   

18.
蒋翠英 《化学教与学》2011,(3):14-15,13
在职业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巧"设疑",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给"模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搭"台子",展现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只要教师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就能"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那么,怎样才能真正问到学生的"心窍",怎样使课堂提问问得精、问得巧,问得有效呢?我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要有讲究,其策略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一是引导学生"想",二是鼓励学生"问",三是启发学生"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