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马克思主义是一股新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其关于剥削是否正义的争论在西方哲学界引起了很大轰动,也造成了极大混乱.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伍德一派主张马克思反对正义,肯定资本主义剥削的正义性.而胡萨米一派则认为马克思赞成正义,批判资本主义剥削的非正义.二者争论的实质在于没有理解马克思评价社会历史的两个尺度及其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哈特穆特·罗萨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时间维度作为切入点对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诊断,在对多种理论资源进行批判吸收的基础上提出社会加速批判理论。首先,异化概念的发展为罗萨社会加速批判理论提供了重要支撑;其次,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为罗萨社会加速批判理论提供了重要来源;最后,同时期加速思想为罗萨社会加速批判理论提供了重大启迪。这三重理论渊源共同作用于罗萨社会加速批判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全球化深入推进的现实背景中,为罗萨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石。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埃伦.M.伍德以新颖而富有想象力的方式重新界定了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阶级、人的能动作用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并以此为指导研究了现实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起源,同时她又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传统,深信正是马克思有效地解释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规律,通过批判现实资本主义,揭示出资本主义的普遍化或者"全球化"是一种成功的标志,但也是一种弱点的来源,它的成功也正是它的失败,从而指明了资本主义的未来只能是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体现出她浓重的现实关怀情愫。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一生致力于对资本主义制度特别是资本主义平等观的批判与斗争中,在总结众多思想家平等思想的基础上,马克思力求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点,针对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上的不平等,揭露了资本主义平等观的虚假性,使人们更彻底地明晰了资本主义的平等观.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的一种社会思潮,它源于现代主义。又是对现代主义的反叛和超越,它在批判和解构现代主义以及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种种弊端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后现代思维、方法与精神,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迪与借鉴作用。后现代视域下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应当坚持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建设性批判原则、历史进步的乐观主义原则等。  相似文献   

6.
埃内斯特·曼德尔(1923—1995)是当代"第四国际"即托派运动的主要领袖和思想家,对当代晚期资本主义和传统官僚社会主义的批判是其思想之两翼,革命理论则是联结这两翼的枢纽。对马克思主义异化论的阐发是其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实层面,曼德尔从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出发分析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四种异化形式及其根源;在理论层面,曼德尔分析了异化理论在马克思的整个思想历程中矛盾性的发展与转变,并据此揭示了对马克思异化论的各种错误理解背后所代表的不同阶级利益。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相比,曼德尔的马克思主义异化观具有明确的实践指向性和彻底革命性。  相似文献   

7.
伍德认为,从18世纪至今是资本主义普遍化和成熟的时期,反对将资本主义的这段历史简单划分为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两个阶段。在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具有特殊性,资本主义的竞争性积累和利润最大化的逻辑仍然没有改变,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资本主义、启蒙运动等有着紧密的联系。现代性批判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理论视域,在这个视域中历史唯物主义对现代性作出了肯定性的叙述。伍德的现代性理论有助于穿越现代性的迷宫,加深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批判性是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种深刻的反思模式。马克思思想的创造与发展,是在批判性的论辩中实现的;马克思思想的生命与活力,也是在科学批判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和验证的。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这些探讨都是从某一侧面对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进行论述,缺乏对这一思想的系统梳理,不利于对马克思思想的全面理解。鉴于此,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论述做一整理,将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者对阶级这一范畴的研究始于17世纪资本主义时期,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均未能对阶级产生的历史过程和经济根源作出全面科学的概括和解释。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科学地分析了阶级的历史起源、产生根源等问题,揭示了阶级的本质,最终指出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摧毁一切奴役制度、实现全人类最终解放的伟大力量。马恩阶级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之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异化思想是一个自身不断发展、突破的历史过程,他最终将自身批判特质与费尔巴哈人本学批判相区别开,并将异化理论的批判建立在了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而对于异化扬弃的历史走向问题,马克思明确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对扬弃异化的历史必然性。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不仅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私有财产和雇佣劳动所带来的工人异化现状;同时,马克思也找到了扬弃异化的方法,那就是"共产主义"的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11.
资产阶级经济学把自己打扮成自然科学、而实质上具有浓厚的阶级属性,即使是被马克思称为科学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古典经济学也如此。马克思认为,古典经济学的资产阶级性表现为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看作永恒的自然形式;在研究方法上满足于非历史的现象主义表面描述;在价值取向上坚持资本主义生产至上,因而古典经济学也是一种意识形态。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对当今我们全面认识西方经济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吉登斯对马克思的批判和反思,服从于吉登斯晚期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经历了一个从早期侧重于解读到后期侧重于批判的过程,在总体上包含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基础、资本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学说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3.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哈贝马斯的交往观,作为其历史哲学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在西方盛极一时。以其所创立的普遍语用学为理论基础,同时结合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不合理性的现实批判,并以交往的一般理论为基础所建立起来的社会批判理论,虽然从根本上讲是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是背道而驰的,但是其中某些观点,具有相对的合理性,对于我们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则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迈入人类第三个千年之际,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将其称作“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全球资本主义社会”、“后福特制社会”,等等,无论其面孔和称谓如何,必须承认的是,当下的资本主义社会与马克思那个时代的确不同了。作为一种资本主义批判理论,马克思主义无疑要分析这些新变化,作出自己的应对。另外,就国内学界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而言,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扩展其问题域、界定一些新范畴、引介一批新人物。在上述两点上,颜岩博士的近著《批判的社会理论及其当代重建——凯尔纳晚期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版,以下简称《批判》)应该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社会冲突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发展也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大体说来,《莱茵报》和《德法年鉴》时期,是马克思社会冲突理论的探索阶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时期,是马克思社会冲突理论的初步建构阶段;《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社会冲突理论的基本确立.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特别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对立和冲突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角度对社会冲突理论进行了深刻地论证,从而使其进一步丰富和深化.马克思的社会冲突理论在当代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卢卡奇通过对资产阶级科学的抽象性和资本主义社会片面性的批判,提出了总体性范畴,并对马克思的总体性思想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本文认为卢卡奇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其总体性思想并非源于马克思,而是源于黑格尔的整体观,并且其总体性思想还有一个不断向黑格尔靠拢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主要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这一理论有其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本文主要对马克思社会批判最初思想形成时期进行了分析和梳理,表明主观主义的浪漫主义批判是马克思这一时期社会批判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哈贝马斯的交往观,作为其历史哲学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在西方盛极一时。以其所创立的普遍语用学为理论基础,同时结合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不合理性的现实批判,并以交往的一般理论为基础所建立起来的社会批判理论,虽然从根本上讲是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是背道而驰的,但是其中某些观点,具有相对的合理性,对于我们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则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是《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一个重要章节。在这篇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文献中,革命导师马克思从当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实际需要出发,深刻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指出:“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①列宁指出,马克思的这一观点,是《资本论》的“基本思想”,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它对于我国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一、社会经济形态不是一个“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活的机体马克思不是抽象地一般地考察社会经济形态,而是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作为《资本论》研究的主体。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考察,同资产阶级经济学不同。从作为资产阶级科学的古典学派,到当代垄断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由于他们的阶级偏见,总是把资本主义社会看成是人类社会的永恒形式。马克思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这种非历史主义的唯心史观,强调指出,他既不用玫瑰色来描绘资本家,也不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看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