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大学德育:在文化动力中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未名 《高教探索》2005,1(5):25-26,32
人是一种文化动物,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德育作为一种文化活动,作为“成人”的教育,寓于文化之中,指向交往的人。  相似文献   

2.
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展现了主人公寻找黑人民族文化,确立自我身份的过程。主人公对文化身份的探寻经历了迷惘、觉醒、顿悟三个阶段,他对黑人文化的态度从排斥、逃离到最终接受并融入其中。这一艰辛的身份追寻之旅充分说明建构黑人文化身份的关键在于接受本民族文化,自我身份认证的本质就寓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支撑语言运行的社会动态特性,从深层理解以多种形式主宰语言的社会与文化结构,以表明学习外语必须理解该语言的文化,培养交际能力必须了解不同文化人们的世界观;同时要探讨一种方法,不仅要将文化寓于外语教学的课程之中,更重要的是将其寓于外语学习者的日常行为甚至是人生观之中.  相似文献   

4.
曹文轩一直强调古典形态的美感所带给人心灵上的震撼和净化。在《红瓦》这部小说中,他刻意将人们拉回到那个宁静纯朴的苏北水乡,隔绝了工业文明带来的纷扰,以清丽纯粹的语言和真挚自然的情感营造了古典而诗意的美感氛围。可以说在这部作品中曹文轩重建了古典的审美体系,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美感、真情与道义的坚守。他将深刻寓于平淡的叙事之中,将美感寓于现实的审美追求里面。整部作品寓教于美,文笔细腻,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5.
在哲学论著中,往往写着“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理由是: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绝对寓于相对之中,所以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包含了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相对与绝对、特殊与普遍的关系。我觉得这种说法似可商榷。第一,所谓绝对寓于相对之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是就事物内部绝对与相对、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说的。例如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无个性即无共性,便是分析一个个事物、一个个人而言的。共性、普遍性是抽象的,它必须通过具体个性、个别性而存在和表现出来,即  相似文献   

6.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寓德育于美术教学之中,要把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寓于美术教学之中,把对美好事物的联想和想象寓于美术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7.
正"任何文化都是人把自己一步一步地变得更像人的一种行为和过程。文化追求的最终目的,就在于一个‘人’字。"并且,一切文化都寓于一定的文化载体之中。正如新课程所主张的,品德教育存在于人的全部生活之中,并且要将它置于实际的具体生活。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对外汉语教学不可脱离汉民族的文化,这种文化是与交际目的密切联系的特殊文化因素,文化教学是以语言教学为本位展开的。文章从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因素入手,分析和探讨如何将文化教学寓于语言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9.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这是多萝西·洛·诺尔特的一段名言,他告诉我们,孩子们的学习不仅仅是在学校完成的,他们会从生活中学习到自信、感激和努力,也会从生活中学习到忧虑、嫉妒和争斗。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习无处不在,学习无时不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从个人修养还是宗教信仰,贾平凹的崇佛都很令人关注。从他的散文、小说甚至真切的生活之中处处可见他对"佛"的一种敬畏之感。当然作为一个作家,他所接受的文化是极其复杂的,影响不可能仅仅局限在某一个面上。小说《白夜》以平常男女在生活中寻求生存与发展的点滴事迹及主要人物所遭受的精神苦痛为统领。虽然其中仍弥漫着多种神秘文化元素,但其主要的文化内涵笔者以为是受佛教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社会和谐是中国人民几千年不懈追求的价值取向,是倡导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旋律。在当代中国,面对社会种种不和谐因素,缓和并解决这些矛盾,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儒学是我们民族的一份极其丰富,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中华民族的心理、习俗、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均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重点挖掘儒学中诸如“天人合一”“仁者爱人”“中庸之道”等和谐思想,找出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契合点,以期用儒家和谐思想为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全面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的科技商品拜物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本来是人创造的产物,创造它的目的是要它为人服务,然而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它却反过来控制人、支配人和统治人。科技的巨大功能使人们产生了"科技无所不能"的神秘感觉,在心理上形成了类似宗教崇拜一样的知觉状态,这是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所特有的科技商品拜物教现象。科技商品拜物教在实质上是科技商品作为"物"所掩盖着的人与人的关系;从一般意义上看,它既不是来源于科技商品的使用价值,也不是来源于科技商品的价值规定,而是来源于生产科技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和科技知识作为商品时所具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台湾平埔族群的分类十分复杂,尤以清代为最。这当是人们缺乏科学的民族识别的理论方法所致。日据时代,一些学者力图利用语言学理论方法对平埔族群进行科学的分类,但因平埔族群已隔合到汉族之中,族群语言保留不多,而使得分类工作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同结果。清代文献中,台湾少数民族还有“熟番”、“生番”、“野番”、“化番”、“流番”之类的称谓,这既说明他们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也说明台湾少数民族成分的众多。因而把台湾少数民族统称为“高山族”、“山胞”或“原住民”都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4.
陪审制度是司法民主的产物,我国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都实行陪审制度,但二者却有着很大的差别。我国内地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根植于前苏联,而前苏联的陪审制度又是效仿大陆法系。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陪审团制度是随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建立而诞生的,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根源于英国却又不尽相同的陪审团制度。从价值目标上看,我国内地人民陪审员制度与香港陪审团制度都追求司法公平、公正,但在性质、功能、人员的选择、运作程序、陪审意见效力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通过比较二者,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的两种陪审制度,而且对“一国两制”下两种制度的互相借鉴,以及完善我国内地的陪审制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代日常生活世界对人的奴役与自由发展的关系成为一个二难撞击的重大问题。一种理论认为日常生活世界是一个自发秩序形成的感性世界,最好的政策是对日常生活世界放任自由。另一种理论则把日常生活看作是一个完全可以由人们的自觉理性来控制的理性化世界。但是,个人感性欲望的极度膨胀就会造成物的统治;而控制越多,日常生活世界就越不自由。为了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在全球化的国际竞争情势下,首先最重要的还是要扩大日常生活自我实现的自由空间,使之成为个人自由个性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平台,其次是在有利于个人自由个性形成和发展前提下进行理性的适度调控。  相似文献   

16.
执政党的具体执政行为与它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间存在一个夹角。夹角越小,其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实现的程度越高。苏共的教训警示:执政时间越长,越要保持该夹角最小化。提高党员干部“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自觉性,具有为保证党的具体执政行为与中国人民的利益间夹角最小化提供内在动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中,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其财富积累远没有达到马克思所设想的程度——社会财富按需分配.现代国家应该如何处理政府权力与财富分配之间的问题,经济学界存在“国富”与“民富”的争论.“藏富于民”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全面发展的保障.因此,国家在处理政府权力与财富分配的关系时,应坚持“藏富于民”的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8.
The dichotomy between virtue and self-interest or pleasure is held to face modern moral educators with a conflict between the interest of society and that of their pupils, as well as presenting obvious motivational difficulties. Three possibilities for mitigating this conflict are offered. First, it is argued that virtue is an essential constituent of our well-being insofar as even undetected wickedness isolates us from others. Second, young people, alienated by the negative nature of conventional morality, may respond positively to certain moral appeals in a way that is fulfilling and life-enhancing. Third, it is argued that moral education which emphasises the rights of young people themselves alongside those of others would be both more reputable and more effective than that based on the opposition between virtue and self-interest or pleasure.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指的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信息技术多元化就是信息技术的开发和使用的多样化.从其本身来说,它是一种中立的价值体系.但任何技术都是人加以开发和利用的结果,信息技术多元化的利用就会带来一些伦理上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它减少了人们之间情感交流、促进了人们思维的感性化与削减了人们的社会公德心.而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对信息技术多元化的开发利用性质进行合理界定与社会整体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论对等原则-不平等的合理性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等原则只能对人与人之间在哪些方面应该平等予以辩护,却不能对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作出解释。后需要对等原则来说明。对等原则相对于平等原则的特点是:它们都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把握,但前都只关注人与人的差别性,后则关注人与人的相同性;前则只起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对等原则与平等原则的这些区别源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根据。对等原则以人是功能的人为根据,即社会根据每个人的功能大小及性质来分配各种利益。它的具体内容是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及付出与获得对等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