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们知道,凸透镜能对光线起会聚作用。那么凸透镜的聚光能力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课堂上,同学们提出了上述问题后,议论纷纷,可能与凸透镜的大小、形状、材料和价格等有关。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了如下猜想:1.凸透镜的聚光能力可能与制成材料有关;2.凸透镜的聚光能力可能与凸透镜表面凸起程度有关;3.凸透镜的聚光能力可能与凸透镜口径大小有关;4.凸透镜的聚光能力可能与凸透镜焦距大小有关;5.凸透镜的聚光能力可能与凸透镜价格有关。探究实验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而控制变量是我们现在和今后学习中常用的实验方法。通过放在光斑处的火柴点…  相似文献   

2.
1.探究凸透镜的聚光能力 例1 凸透镜能对光线起会聚作用.那么凸透镜的聚光能力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有人提出如下猜想:  相似文献   

3.
《凸透镜》(人教版自然第5册第11课)一课的教学要求是指导儿童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具有聚光线、放大物体、使物体成像的作用,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寻找规律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往住感到本课的实验内容多,教学时间不够用。难点是学生不易做好凸透镜在阳光下点燃火柴的实验和成像实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教学要求,教学中可以这样做。  相似文献   

4.
怎样上好观察实验课呢?我们认为,应该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观察、实验的作用,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讨论,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现以袁慧清老师教学《凸透镜》一课为例说明。 一,吃透教材,明确实验目的 观察实验课的教学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并使学生了解科学认识的基本程序。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弄清课型,明确实验目的,设计紧扣教学内容的实验。《凸透镜》一课是观察实验课,袁老师设计了凸透镜聚光、放大、成像三个游戏性的实验,其教学目的是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获得凸透镜的有关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寻找规律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统编教材第五册第十一课《凸透镜》时,为了说明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如果能用凸透镜在课堂上点燃火柴给学生看,定能提高本节课的趣味性、直观性,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对这个实验是这样设计的。a.在一台报废的幻灯机(TYQ-2型投影器)上取下一块...  相似文献   

6.
一、设计光学实验1.放在灯光下,能看见瓶子及影子,这可以说明光的折射和光的直线传播。2.在装有半瓶水的瓶子内插入铅笔,可以看见铅笔在水面折断了,这是光的折射。3.装有水的瓶子是一个凸透镜。可以用它来研究凸透镜的特性:焦点、焦距、聚光作用、放大作用、取火等。还可用它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与瓶子直径的关系、凸透  相似文献   

7.
小学科学课《研究透镜》一课中讲到“让阳光穿过凸透镜,观察聚焦情况”,我就带领学生到室外的太阳下做凸透镜聚光、点燃纸的实验。经过一番艰苦的等待,学生们终于在一个避风的地方把纸点燃了,他们高兴得跳起来。上《昼夜交替》一课,我用三球仪给同学们演示了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学得十分轻松明白。  相似文献   

8.
1凸透镜凸透镜是中央部分较厚的透镜。凸透镜分为双凸、平凸和凹凸(或正弯月形)等形式,薄凸透镜有会聚作用故又称聚光透镜。  相似文献   

9.
1凸透镜凸透镜是中央部分较厚的透镜。凸透镜分为双凸、平凸和凹凸(或正弯月形)等形式,薄凸透镜有会聚作用故又称聚光透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盛宏 《阳光搜索》2014,(1):48-50
教学分析 《凸透镜》是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怎样看到物体》的第一课。本课首先从学生比较熟悉的放大镜人手,很多学生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都会发现放大镜有放大、聚光的作用,但对将放大镜称为凸透镜,却有些陌生。  相似文献   

11.
道达 《初中生必读》2009,(12):30-32
例1 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那么凸透镜的聚光能力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有人提出以下猜想:  相似文献   

12.
时近五月,中考一如既往地迎面走来。 有人说,经历中考,就如同经历一次凸透镜的聚光实验——三年的光和热聚集于此时与此点,以最小的光圈释放出最大的亮度、温度与热度。  相似文献   

13.
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实验,不管是旧版教材,还是新版试验教材,均将它列为学生分组实验,足见其重要性。然而在很多学校,由于实验条件限制或学生具体情况不同,仍需教师在课堂上演示该实验。目前各学校配置的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仍为光具座及其配件,这样的装置学生做分组实验是不成问题的,但却不适合做演示实验。原因是:若将光具座面向学生横向摆,学生能看清蜡烛、光屏相对凸透镜的位置,却看不见光屏上的像,若纵向摆,学生能看清光屏上的像,但看不清蜡烛、光屏相对凸透镜的位置。虽然有的成套设…  相似文献   

14.
灯光小知识     
1.微型电筒为什么不用回光碗? 手电筒的回光碗有聚光焦点.当把光源放在焦点上时,光线就被回光碗平行地反射出来,手电筒就能较亮地照射到远处.微型电筒使用的电珠和普通电筒的电珠不同,它的尖端玻璃很厚,呈半圆形,可以看作一个凸透镜,有聚光作用,所以不用回光碗也能照射到远处。  相似文献   

15.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一个重要的学生探究实验。在这个实验中除了要让学生知道凸透镜成各种性质像的条件外,还要通过实验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要让学生学习如何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物理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与预期不一致的"异常"现象,这是极好的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并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谈谈"异常"现象的成因.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究,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其对物理知识的掌握,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甚至提出新的、富有创造性的实验思路.如在上凸透镜成像实验课时,有一个学生问:"老师,我的凸透镜怎么会同时成一正(立)一倒(立)的两个像?"当时教师也感到十分意外,走过去一看才明白——原来这位学生是在蜡烛的同侧观察凸透镜镜面时,看到了两个像(因为在做该实验时,往往要求学生透过凸透镜观察成像情况,即在蜡烛的异侧进行观察,而他是由于实验结束后,正准备整理器材时,无意中发现了该现象).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和高中物理教学中 ,凸透镜成像实验都是学生必做实验。在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时 ,经常会有学生提出除了能看到教材中分析的 3种成像以外 ,不论把眼睛与蜡烛放在凸透镜的同侧或是两侧 ,都能用眼睛直接看到蜡烛或正或倒的像 ,感到无法理解而提出疑问。对于学生在实验中有新的发现而提出的问题 ,我们教师切不可等闲视之、应付了事 ,而应引导学生对该现象进行积极的探索 ,并对学生的新发现表示赞赏。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及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那么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究竟能看到几种像 ?它们的成像原理如何 ?本文试着就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做光折射实验时,按照课本要求,用手电筒作光源,光线较弱,且两次小实验必须同一方向同一束光线,不易掌握。于是我改用光线较强的幻灯机、投影仪作光源。可是,不论是手电筒,还是幻灯机、投影仪,照射出来的光斑都比狭缝的面积大许多,且光斑的四周明暗交界模糊不清,不能说明“光在空气中是直线传播的”。“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经过老师们的共同切磋,终于明白手电筒、幻灯机、投影仪,经过了聚光罩、凸透镜的聚光作用,不是平行光束。于是再次上课时,我把学生拉至操场,直接用太阳光作光源,效果非常明显,得到了四周明暗交界分…  相似文献   

19.
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这在学生认知上已成共识 ,但在学生做练习题时往往事与愿违 ,常出差错。原因是学生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与会聚作用”、“光线发生了发散或会聚”、“光线是发散或会聚光线”三个概念认识不透、不能区别。如下例问题 :根据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情况如图 a、b、c所示 ,在方框中填上适当的透镜。  对于图 a,学生往往会因为折射光线会聚在 A点而填上凸透镜 ,然而此题的正确答案应填凹透镜。本例就属于“光线发生了发散”的问题。理由是假设入射光线没有经过任何…  相似文献   

20.
凸透镜成像是初中物理光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而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教学重点和难点。突破这个难点,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此外,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探究实验,可以让学生经历从观察到的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和收集到的实验数据中,体验归纳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避免对于规律的死记硬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