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和高校辅导员情绪管理能力问卷对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好,并明显好于普通高校教师群体,且具备较好的情绪管理能力。高校辅导员是直接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人员,为保障工作实效,高校还需进一步关怀辅导员,在队伍建设工作中开展促进辅导员心理健康、提升情绪管理能力的系统工作。  相似文献   

2.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与学校之间的重要纽带,其身心健康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而情绪管理直接影响个人身心健康。本文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对辅导员进行访谈,探讨情绪管理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需求来源及应对策略,旨在帮助辅导员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将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情绪是带给人们快乐或者痛苦的重要心理现象,人需要进行情绪管理。辅导员面对复杂性、突发性和边缘化的工作现状,面对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与迷茫的职业发展前景,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当前高校应重视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情况,关注辅导员的情绪发展特征,完善学校对辅导员的关心支持系统,促进辅导员掌握积极的情绪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需要与学校的整体育人理念相协调。创新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需要关注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提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沟通机制,加强辅导员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同时,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政策支持和管理保障,才能更好地适应“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升育人质量,推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情绪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智力是高校辅导员能力的指示器,是推动学生工作的重要力量。情绪管理作为现代管理方法之一,对高校辅导员的身心健康、师生关系、工作效能有着重要影响。高校辅导员应从认知情绪、调控情绪、宣泄情绪三个方面着力提高自身情绪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建设辅导员工作室是学生工作精细化、精准化的有效落实,是辅导员自我提升的发展需要,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有力支撑。高校应从学生发展需求和学生工作实际出发,从明确目标和提炼特色、健全机制和加强管理、激发学习和提高效能等方面开展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高校辅导员处于高校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提升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能力,需要厘清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能力结构。厘清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能力结构,客观强化着辅导员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意识、边界意识和阵地意识。厘清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能力结构,需要依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职责定位和职业知识定位。依据“三重定位”要求,构筑起教导型、防御型和反击型的意识形态能力结构。由此,通过提升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教导能力、防御能力和反击能力,以此促进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8.
高校辅导员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骨干力量,但也面临着情绪劳动过载导致主动关爱学生不足等困难和问题。基于对辅导员情绪劳动和主动关爱行为的内涵阐释,分析了表层扮演和深层扮演两类情绪劳动策略对辅导员主动关爱行为的不同影响效应。最后从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提出建议,辅导员自身可以“提升情绪智力、寻求社会支持、聚焦工作价值”,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可以通过“精育提能、暖心厚爱、高进严管”等路径,改善辅导员情绪劳动状态以提升主动关爱行为,从而优化辅导员工作、提升立德树人实效。  相似文献   

9.
张立荣  王健 《江苏高教》2012,(5):122-123
针对高校辅导员工作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剖析了影响辅导员工作能力提升障碍的因素,并从数字化时代的组织管理、个体参与及技术支持三个层面提出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校和学生沟通的直接桥梁,其素质的高低对高校育人成效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员工作的繁琐性和不确定性,往往使辅导员疲于应对,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烦躁等情绪。本文旨在总结辅导员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情绪状态,通过情绪管理理论分析原因、寻找缓解途径,帮助高校辅导员进行积极情绪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