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是我国族群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区。壮族作为该地区历史较为悠久的土著族群之一,自古就存在着较为强烈的族群观念。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伴随大量流民涌入,壮族与迁入族群矛盾与融合加剧,族群观念逐渐弱化。近代以来壮族的国家观念受到西方列强技术器物入侵、政治制度输入、殖民文化渗透等,由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逐渐转化为民族国家观念。在此过程中,壮族族群观念与国家观念产生了两种互动形态:强族群观念与弱国家观念的冲突形态,弱族群观念与强国家观念的互助形态。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于深化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发展地区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国家间资源优势互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倡议跨越三大洲,涉及东亚、中亚、西亚、南亚、中东欧共65个国家和地区。这一倡议参与主体多元,势必关系到复杂多样的族群群体和宗教群体的生存和发展。沿线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本身就是族群矛盾和冲突的多发地带和敏感地带,对于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地缘政治中的族群冲突及其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影响是本文论述的主要议题。笔者将从族群冲突的理论等相关问题出发,叙述"一带一路"地缘政治中族群冲突的缘起,进一步分析族群冲突对推进"一带一路"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贺州是古往今来民族和族群的交流和融合之地,该地区民族种类较多,特别是族群种类复杂,集中表现在汉族族群上。这么多的民族和族群是如何产生的呢?据考证,贺州市现有的民族和族群均是外来的,其来贺的原因多种多样,时间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贺州是古往今来民族和族群的交流和融合之地,该地区民族种类较多,特别是族群种类复杂,集中表现在汉族族群上.这么多的民族和族群是如何产生的呢?据考证,贺州市现有的民族和族群均是外来的,其来贺的原因多种多样,时间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闽西文化族群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族群理论出发,通过解剖历史纵面,探索了闽西化发展的五个阶段:古闽族群、百越族群、多元族群融合、汉族群入主、河老与客家族群共处。在这历史发展进程中,闽西化形成了它丰富性、开拓性、包容性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了解族群与族群的饮食文化的关系,以及进行族群饮食文化的翻译,而对族群与族群饮食文化进行研究,在了解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更好地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翻译实践操作。  相似文献   

7.
族群关系是台湾无法回避的一个社会问题,在此背景下生存的眷村文学亦是台湾文学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族群关系的变迁对台湾外省眷村作家的创作心态和创作内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眷村作家的族群书写和族群意识建构体现了他们的族群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8.
贺州位于南岭山脉萌渚岭和都庞岭地区,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族群北上南下东进西迁的重要通道。古代中原文化、湖湘文化、吴越文化与岭南百越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基于其独特的历史条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目前有20多个拥有不同语言和方言的族群活态存在。多样性族群文化之间的长期互动与交流,形成了今日互补互适、和谐共生的族群文化生态。族群文化问的交往交流、互动互制和互补互适,对区域内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介绍贺州主要族群及多样性文化共生条件,探讨了贺州多样性族群文化共生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客家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族群认同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作为一个具有自觉意识和文化认同的族群,客家族群自我认同意识的产生根源于其共同的历史记忆。主要包括自身为起源于中原的正统汉人,历经艰苦卓绝的迁徙和抗争,不为他族群所同化的文化坚守。共同历史记忆在客家族群认同中主要表现为中原意识、抗争的族群性和对文化的坚守。历史记忆渗透于客家文化之中,通过客家民居建筑、客家话和客家山歌等象征符号进行文化表述。共同历史记忆成为凝聚客家族群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客家族群认同是基于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各族群之间的关系并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和谐发展.族群关系异化与族群分层现象进一步加剧与恶化。族群的教育水平、经济收入、居住格局和文化认同及政府的调节与引导等因素是影响族群关系发展和族群分层的最重要因素。族群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是影响族群关系发展的根源。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是影响族群关系发展的关键,居住格局的差异是影响族群关系发展的基础,文化认同的差异是制约族群关系发展的前提,政府对族群关系的调节与引导不当是影响族群关系发展的桎梏。族群分层现象的出现加剧了族群关系的异化和居住格局的隔离趋势。  相似文献   

11.
将屯堡族群视作进化上的整体单元,屯堡族群在黔中地区的形成是一个人类群体与所处的社会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通过对屯堡族群生态学动态特征的研究,作者认为,屯堡族群与汉族大群体、其他少数民族的生态位分化、社会自组织机制的形成、干扰因素及族群的时空分布是影响该族群形成及今后演化方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各族群之间的关系并1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和谐发展,族群关系异化与族群分层现象进一步加剧与恶化.族群的教育水平、经济收入、居住格局和文化认同及政府的调节与引导等因素是影响族群关系发展和族群分层的最重要因素.族群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是影响族群关系发展的根源,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是影响族群关系发展的关键,居住格局的差异是影响族群关系发展的基础,文化认同的差异是制约族群关系发展的前提,政府对族群关系的调节与引导不当是影响族群关系发展的桎梏.族群分层现象的出现加剧了族群关系的异化和居住格局的隔离趋势.  相似文献   

13.
解放前,凉山彝汉族群关系恶化。民间宗教仪式成为建立族群良好关系的一种手段和象征。当时,存在两种族群治理方式:军事铁腕镇压和文化柔性治理。在局部地区,部分汉族军阀、士绅能自发调整和修正受损的族群关系。由于族群间信任破产,导致当时流行保头(保人)制度和人质制度。军人维稳方式成为了军阀们捞取名利的手段,军阀卷入了奴隶买卖勾当中,变相维护了奴隶制。解放前号称“独立倮保”地区的凉山彝区是族群关系恶化的一个典型例子,族群关系的恶化导致社会成内卷化的畸形发展,内部与外部因素的竞争、冲突、合谋不断地推动凉山彝区社会的畸形发展。  相似文献   

14.
花山族群认同不是同一族群的认同,而是生活在该区域的汉、壮、瑶各个族群的情感、意识、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互化、调整、组合、相互适应的动态过程.由于受政府政策和实际利益的驱动,其认同复杂多变,最终认同瑶族成份.这种认同现状,对维护区域和谐与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嘉应学院学报》2019,(1):29-34
评论《客家:华南汉族的族群性及其边界》一书,指明该书是本关于客家研究的有益读物,该书有两个关键词——族群性和族群边界,不仅具有重大的人类学研究价值,而且还巧妙地运用三组二元结构来组织文本的撰写,最后该书还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并对其一一作出了批判。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族群理论出发,通过解剖历史纵面,探索了闽西文化发展的五个阶段:古闽族群、百越族群、多元族群融合、汉族群入主、河老与客家族群共处。在这历史发展进程中,闽西文化形成了它丰富性、开拓性、包容性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7.
论战后美国族群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战后美国族群结构发生了显性的变化。美国族群结构中欧裔白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占人口总的比例明显改变,它导致美国政府对少数族群的类别 随之改变。这种族结构的变化,与美国移民政策的松动、亚裔拉美裔的佥移民和非法移民的大量涌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各族群生育率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美国族群结构的变化。美国族群结构的变化,促进了美国多元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濒危语言:族群特征最后的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族群特征最重要的载体.濒危语言蕴涵着语言使用者在千万年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中逐步积累起来的丰硕认识成果,反映了使用这些语言的人群在思维和认知模式上的特殊性,忠实地记录和见证着族群的历史变迁,承载着这些族群的文化,表现了他们的社会结构关系和民族特征.保存一种语言就意味着保存一种文化,相反则会失去一种思维和认知方式,失去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失去一种可供比较、借鉴的文化和信息来源,最终也将失去了人类的一个族群.  相似文献   

19.
我们对云南迪庆"藏回"族群的社会结构进行了较深入调查,揭示了"藏回"族群的形成是在藏区回族移民和藏族长期频繁的社会交往中,回族对藏族社会生活及文化的积极适应结果,是回族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我们研究"藏回"族群结构多元的文化构成,探讨现今"藏回"族群村落社会控制三元结构并存的新问题,提出云南"藏回"是历史上穆斯林积极适应藏区社会文化的产物,是回族的一个亚族群。  相似文献   

20.
族群研究是当代国际人类学研究的前沿热点,首先介绍了族群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然后论述了族群认同的概念及其理论流派。文章的重点是通过族群认同理论,得出有关语言与族群文化、多元文化、民族教育、家庭教育、环境教育等方面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