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MiniSpeechLab软件对河北邢台任县方言的单字调和双字调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任县方言的声调格局:四个单字调的调值分别是阴平34、阳平53、上声44、去声31。双字组的连读变调都属于前字变调,规则有阴平→33/_+阴平,阴平→22/_+上声;阳平→33/_+阳平,阳平→55/_+去声;去声→阴平/_+去声。这些规则中只有去声→阴平/_+去声是调位型变调。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声学实验提取基频参数,研究了蒙阴方言的单字调和双字调声调模式。实验结果表明,蒙阴方言有四个单字调(2个降调、1个升调和1个曲折调),其中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调值分别为213、54、24、41。双字调共有20种组合模式,连读变调发生归并后共16种。连读变调在前后字都有发生:阴平大部分情况变为只降不升;阳平作前字时未发生变化,作后字时趋于平调;上声变调情况最为复杂;去声在前后字中都基本未发生变化;此外,蒙阴方言双字调中单字调后接轻声的连读变调模式很有特点,前接单字调基本都发生了变调,后接的轻声调值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黄海英 《文教资料》2014,(34):17-19
甘肃甘谷话共有4个单字调,分别为阴平312,阳平12,上声51和去声443。4个单字调两两组合可以得到16组双字调。声学实验可以客观地揭示出甘谷话双字组中每个声调处于不同位置时的音高情况。甘谷话双字调共存在10组语音型的连读变调,都属于前字变调。甘谷话双字调的连读变调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简化型、异化型和中和型。  相似文献   

4.
用“桌上语音实验室”(MiniSpeechLab)软件分析河北迁西方言的单字调和双字调,迁西方言四个单字调的调值是:阴平442,阳平42,上声3132,去声52。双字组的连续变调有三条规则:(10阳平→阴平/_+[轻声],(2)[非阴平]→/_+阳平;(3)上声→阴平/_+上声。产生这些连续变调的原因为:(1)阳平特殊的发音机制,即发音时需要更多的准备;(2)双字组的时长模式,即前字短,后字长。  相似文献   

5.
古浪县是甘肃省武威市所辖的一个县。古浪话属于兰银官话,有阴平上、阳平和去声3个单字调。运用声学实验的方法分析古浪话单字调格局,并与前人研究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古浪方言的阴平上调值为33,阳平为51,去声为31。县境内各地区口音是造成前人研究中的去声在调型和调值方面产生分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湘潭方言单字调和双字组的语音实验研究发现,湘潭方言单字调只有五个音调:阴平33、阳平12、上声42、阴去55、阳去21,入声24在单字调发音时归入阳平12;在二字组中,入声在阴平、阳平和入声后时,由24变为33。入声在单字调中的消失和连读中的变调表明了入声在失掉塞音韵尾后将逐渐并入其他调类乃至消亡。  相似文献   

7.
以往关于成都话声调的研究,大多基于听觉感知。由于听觉感知具有明显的主观性,因此各家的描写结果往往存在一定的分歧。为尽量克服这种主观任意性,本文运用现代实验语音学分析软件,分析成都话四个单字调的调值。分析发现,成都话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单字调分别为45、31、51、213。  相似文献   

8.
用实验方法对梅县话的六个单字声调和连读变调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为:(1)单字调调形为四个降调两个平调;(2)在连读时阴平、去声和上声产生调形变化。  相似文献   

9.
红古口音只有2个单字调,阴平、阳平、去声合为一个调,上声为一个调。本文详细考察了红古话二字组连读变调情况,得出如下判断:红古话原有三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在此基础上,平声与去声合并;上声则保留了一个独立的调类,从而形成两个了两个单字调。  相似文献   

10.
红古口音只有2个单字调,阴平、阳平、去声合为一个调,上声为一个调。本文详细考察了红古话二字组连读变调情况,得出如下判断:红古话原有三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在此基础上,平声与去声合并;上声则保留了一个独立的调类,从而形成两个了两个单字调。  相似文献   

11.
声调误读与声调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调是普通话语音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在普通话水平测试(PSC)中,应试者的声调误读现象非常严重。这和应试者淡薄的语言规范化意识以及方言与普通话在声调系统上的相异性有关.在普通话教学中加强语感训练,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是避免声调误读现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益阳方言与普通话在声调上差异较大,注意调形变化和音高高度,解决调值偏低和调形变化不明显的问题,是益阳人学普通话要特别重视的。  相似文献   

13.
文章要讨论如下几个问厢:1、海南闽语有多少种调类;2、它们的调值情况怎样;3、各声调的地理分布。作者通过第一手的调查材料,详细讨论了上述三个问题,对海南闽语声调的特点及其分布情况作了叙述。  相似文献   

14.
轻声论说     
轻声是现代汉语语音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功能结构单位,轻声在本质上是一种韵律。作者试从轻声特点、作用、发音、变化等方面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明代中叶前后的南曲韵书,一直相沿《中原音韵》“入派三声”之旧。这与有明一代南曲演唱用韵的实际情况是相吻合的。王文璧《中州音韵》的“入作三声”,实乃“唱作”,而非“变作”三声,并不会磨灭所据方言语音中入声的实际存在。  相似文献   

16.
汉语与越南语都属于声调语言,两者在声调类型上有着相似之处。受母语正迁移的影响,越南留学生"洋腔洋调"现象并不突出,而不同语言必然存在的负迁移作用则使得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声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普遍性声调偏误现象。研究这些偏误现象必然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轻声论说     
轻声是现代汉语语音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功能结构单位,轻声在本质上是一种韵律.作者试从轻声特点、作用、发音、变化等方面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声学实验法研究得到的道县官话声调,与前人传统方法所记录的道县官话声调有一定的差异。通过与典型的西南官话以及其他同属湘南片的西南官话相比较,发现道县官话具有阳平读高降调等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与道县是官话与土话双方言区,官话受到土话声调的影响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团风方言的入声是以 2 1 3的调值形成的一个调类。在团风方言中 ,中古入声字 80 %以上念入声 ,近 2 0 %出现归类异变即派入其他五声或存在涉及声调的异读。这些入声字归类异变的内因有浊音清化等 ,而外因则主要是不同时期武汉方言的影响。文中对各类中古入声字归类异变的大致时间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对团风方言中并非来自中古入声的入声字亦进行了讨论 ,认为团风方言入声的范围受权威方言的影响在逐步缩小。  相似文献   

20.
会宁话属中原官话陇中片,单读平声不分阴阳,连读部分地区分阴阳。本文描写了甘肃会宁方言的语音特点,详尽地分析了古平声和古入声在甘肃会宁方言中的演变,初步探讨了其演变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