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著名学者朱永新教授曾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期待教育回到原点》,对现今的中小学教育现状作了深刻反思,提出了教育原点的概念,主张让教师与学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说实话,从目前情况来看,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我们都还离幸福完整的生活很远。  相似文献   

2.
2008年2月,著名学者朱永新教授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期待教育回到"原点"》,对现今的中小学教育现状作了深刻反思,提出了教育"原点"的概念,主张让教师与学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说实话,从目前情况来看,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我们都还离幸福完整的生活很远。究其原因,我想也无非就是因为教育远离了教育的"原点",忘记了教育的目的,不是从学生的根本需求出发,而是一味地迎合上级部门与社会的期望,过分关注"教育"数据,漠视学生的情感与发展需要,使教育成了"目中无人"的教育。2010年10月,在教育部组织的"国培计划"高中骨干班主任培训班上,首师大孟繁华教授《回归教育的本质》专题讲座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实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毋庸置疑,学者专家的发言是振聋发聩的。作为最基层的教育管理者,如果我们每一个班主任都能在想着"实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上进行班集体  相似文献   

3.
《教育文汇》2008,(4):9-10
最近读钱理群先生《我的精神自传》一书时,看到他关于对教育原点的追问的提法,很有同感。钱先生说,现在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中小学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大学的问题。而是整个国家的教育问题。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教育的精神价值的失落。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回到教育原点上来,追问我们办教育是干什么的?大学是干什么的,中小学是干什么的?如果这些根本的问题不解决,其他的枝节问题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4.
回到原点     
电影《让子弹飞》让人捧腹之余更予人一个耐人寻思的结尾,张麻子历经腥风血雨又重上马鞍,驰入山林。也许英雄的归宿终是草莽!电影的结局总是太蒙太奇,但我庆幸,英雄不是走回头路,他只不过是回到原点,那里才有刀光剑影,那里才有豪迈与洒脱。回到原点,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难忘毕淑敏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5.
最近读钱理群先生《我的精神自传》一书时,看到他关于对教育原点的追问的提法,很有同感。钱先生说,现在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中小学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大学的问题,而是整个国家的教育问题。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教育的精神价值的失落。如果要  相似文献   

6.
《师道》2008,(4):60-60
最近读钱理群先生《我的精神自传》一书时,看到他关于对教育原点的追问的提法,很有同感。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教育哲学的思考,需要教育思想的引领。首先要解决教育的根本问题,想清楚教育是什么、什么是好的教育这样的根本性问题,教育才有正确的方向,投入才有真正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解放》朱永新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2月第1版 读朱永新教授的文章时,我常会感到这是一种智慧的启迪与心灵的解放,他的文字常在平朴中深蕴着思趣、情趣、理趣。在《教育的解放》一书中,我努力去寻绎着一条条通往教育解放与自由的道路,同时,我记下我的一些随感。  相似文献   

8.
今年的广东省高考作文题目“回到原点”一出,社会反响强烈。作为学校法人代表,我“回到原点”首先思考的是教育问题、学校办学问题。作为有20多年教育经历的教育工作者,重新回到原点看教育,感悟颇深,感慨良多。特别是作为学校校长,我一直在深入思考:学校该怎么办,才能落实好胡总书记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素质教育的核心?这次校长工作室组织的诊断活动,帮我理清了一些办学中感到困惑的问题。我经过深入思索,结合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捧着这本《新教育之梦》,我真是担忧。深蓝色的封面,深蓝色的梦,我能穿行于这深蓝色的新教育之梦中吗?读这些理论书,真的有用吗?但是,翻过最后一页,合上书的那一刹那,我禁不住热泪盈眶。朱永新教授以理性的文字深情描述了他的十大新教育理想。在他的笔下,一幅幅美  相似文献   

10.
2000年朱永新的一本专著《我的教育理想》在全国掀起了“理想教育”旋风:2002年,他又推出了《新教育之梦》,主持开发了“新教育实验”,再次激起了“新教育”热潮。近日,受《教师博览》编辑部的委托,笔者就“新教育实验”的话题对朱永新教授进行了采访(△为采访者○为朱教授)。  相似文献   

11.
电影《让子弹飞》让人捧腹之余更予人一个耐人寻思的结尾,张麻子历经腥风血雨又重上马鞍,驰入山林。也许英雄的归宿终是草莽!电影的结局总是太蒙太奇,但我庆幸,英雄不是走回头路,他只不过是回到原点,那里才有刀光剑影,那里才有豪迈与洒脱。  相似文献   

12.
原点·拐点     
2011年广东省高考语文科作文题是《回到原点》。我是1978级中文系的老本科生,而且当了近30年的中文系教师,我一看:天啊,不好写!  相似文献   

13.
正"回到教育的原点"。这是我在朱永新博客上读到的一篇博文的题目。博文说:"叶圣陶先生说:做教育的人,首先要搞清楚教育是做什么的,可是很多教育者并没有搞清楚教育的目的,不知道什么是好的教育,远离了教育的真正规律。我们可以发现,教育名家之所以能成‘家’,往往都是因为把握了教育的本质。不同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在最根本之处往往是互通的,是彼此印证  相似文献   

14.
朱永新 《福建教育》2007,(12):12-14
2000年,朱永新老师出版了《我的教育理想》一书,吹响了教育理想的号角,扛起了教育理想的大旗。七年之后,他追求教育理想的热情,对教育理想的动人的呼唤,对教育理想的新感悟,是否还是会让您激情澎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2011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回到原点》,其实数学学习又何尝不是呢?"原点"顾名思义,就是源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风簸自天涯。潺潺溪水,汇聚江海,巍巍高楼,源自基石。回到"原点"就是回到知识的源头,知道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人的认知是有规可循的,我们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16.
《回到原点——时代冲突中的教育理念》,由知名教育研究专家刘铁芳教授主编,分为“教育:必要的乌托邦”、“教育的灵魂在哪里”、“教育的对象是人”三辑。每部分论述的侧重点不同,但都紧密围绕着教育教学这一中心展开,相互关涉,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正阅读朱永新,胸中总是涨涌着一股勃勃的不可遏制的激情,激荡着一种浓浓的教育情愫……在我人生中最为困窘的时刻,在我对教育教学生涯中的一切慢慢变得淡漠的时刻,我重新阅读朱永新先生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永新教育讲演录》。在慢慢品读中,我萌生了一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心境:他导引我在思考着——如何过一种有意义的教育人生?如何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行动的教育在研读《论语》时,时常能见到孔子弟子听了师  相似文献   

18.
"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阅读朱永新教授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教育讲演录一书,感慨颇多。 "教师工作的幸福在哪里?""学生学习的幸福又在哪里?"不知从何时起,这两个问题就盘旋在我的心底。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也一直在为解决这两个问题而努力。  相似文献   

19.
正朱永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市副市长。在中国众多的市长中,朱永新是学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的第一人。因其《我的教育理想》《新教育之梦》《创新教育论》《享受教育》等著作的相继问世和"新教育实验"突飞猛进式的发展,被人视作当今中国教育上的一匹黑马。近期,我拜读了朱永新教授《改变,从阅读开始》的文章,文章主要包括:阅读  相似文献   

20.
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教育演说引起大讨论 2002年5月,苏州大学名教育学朱永新教授在教育网站“教育在线”论坛上贴出他的一篇演讲章《中国的教育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章迅速被十几家网站转载,引起了几千名网友的关注。在章中,朱永新教授认为,中国教育缺的东西太多:缺钱、缺人才、缺公平、缺观念,特别是缺服务意识、缺人关怀、缺特色、缺理想。朱永新教授观点一出,教育在线网和本报对一线教师、专家进行了调查。近百位教育界人士纷纷发表各自的见解,阐述中国教育到底缺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