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邢平 《现代语文》2005,(3):26-27
李白诗歌的雄浑开阔、意气风发、壮思逸飞、浪漫飘逸,一直被认为是盛唐精神的文学再现,李白是盛唐诗坛合唱队的领唱者。他的诗歌是“盛唐时代的最强音”,盛唐国力强盛,必发雄壮之音,当时文人士子因时代之昂扬向上精神,跃跃欲试,企图一展“经邦济国”之雄志。李白青年时代即怀有“吕尚、贾谊”之志,国师自视,孤芳自赏,高洁自诩,  相似文献   

2.
盛唐边塞诗是盛唐诗坛独具特色和价值的一颗明珠。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向我们展示了无比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和多采多姿的民俗风情,也不仅在于反映了边塞生活中的一些深刻的矛盾。盛唐边塞诗的价值更在于它堪为盛唐之音的典型代表。本文就此略述浅见,以就正于方家。 (一) “盛唐之音”的提出由来已久,林庚先生于五十年代初期著文倡言“盛唐气象”,指出李白诗歌充满乐观情绪,少年的解放精神,青春奋发的感情,以为李白是最典型的“盛唐气象”的代表。而后,林先生在1958年发表《盛唐气象》一文,重申了自己的观点,指出:“蓬勃的朝气,青春的旋律,这就是‘盛唐气象’与‘盛唐之音’的本质。” 八十年代初,李泽厚光生论道:“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渗透在盛唐文艺之中。即使是享乐、颓废、忧郁、悲伤,也仍然闪灼着青春、自由和欢乐。这就是盛唐艺术,它的典型代表,就是唐诗。”“尽管伤春惜花,但所展现的仍然是一幅愉快美丽的春晨图画,它清新活泼而并不低沉哀惋。这就是盛唐之音”。他进一步指出:“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的内容和方面,它在中国诗史上确乎是前无古人的。”“盛唐之音在诗歌上的顶峰,当然应推李白,无论从内容或形式,都如此。因此这里不只是一般的青春、边塞、江  相似文献   

3.
健康昂扬的盛唐之音,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作为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的内容和方面,盛极一时的边塞诗同样是前无古人的,而王昌龄又是边塞诗发展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本文通过对盛唐之音与王昌龄边塞诗关系的论述,揭示出王昌龄边塞诗在盛唐之音中的位置并探讨时代氛围与创作主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人杜甫以特有的沉郁之风创作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作品,他不但是一位诗人,而且是一位"改革家",从他开始,中国诗歌逐渐表现为另一种样式,他以独特的方式对盛唐之音进行了解构,开启了宋学之津门.本文试图从杜甫解构盛唐之音的角度阐述其"导夫先路"之功,并从中管窥唐诗与后世诗歌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5.
张说是唐玄宗开元时期在政治和文学上都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在文学主张上,他既重视文学和文采,也反对过去浮靡不振的文风,持有一种文质彬彬的文学思想。正是这种文学思想,使他大力弘扬文学,培养、提携了大批道德、文才兼美的文儒之士,为盛唐文学"声律风骨兼备"的面貌,盛唐文人昂扬、奋发的精神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李白的山水诗充分借鉴了传统题材中的优良元素,在盛唐的独特文化氛围中,在个人的才力、性情、素养的综合作用下,体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对其山水诗进行细致分析,有利于深入把握李白诗歌的内在肌理,还原"盛唐气象"和"唐音"形成的历史过程,增强对唐代文学和文化演变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李白是盛唐之音的代表,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年轻时胸怀大志,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离开家乡,漫游全国各地,开始新的人生旅程。游经洛阳,春天的夜晚忽闻笛声,遂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春夜洛城闻笛》。  相似文献   

8.
初唐诗如何走向盛唐诗是研究盛唐气象生成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更多地是关注文学繁荣的政治、经济等因素,而忽视了在文化整合过程中江南文化的价值。江南文化在初盛唐之际从隐没走向复兴预示着唐代文学观念的本体回归,而吴中四士以淡泊旷达之人格境界、放浪自由的行为姿态进入北方社会而自觉接受北方文化的熏染,其江南水性的诗风在客观上促进了南北文学交融,成为初盛唐诗歌嬗变的一个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盛唐文化以其恢宏的气度,雄豪壮伟的风格,将中国文化推向了新的高潮。其间自有“感时报国恩;拔剑起蒿莱”般的豪情壮志,扬名边塞,垂芳百世;吹响了盛唐之音的号角;而在壮美、急骤的羯鼓刁斗声中,在艰苦繁难的风沙影里,也包融着一片健康、明快的生机;在边塞涛外别树风景,显示了盛唐之音优美、静穆一面,这便是盛唐的山水田园诗。被苏联汉学权威费德林称为“八世纪出现的最杰出的风景诗巨匠、诗人和画家”的王维,则是盛唐文化中一座光耀千古的丰碑。在“格高气畅”的盛唐之音中,王维奏出了清新、明丽的旋律,在世俗功利之外独辟胜景,在自然与人之间契悟天机,任运自然,纵浪大化,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0.
唐代“题画诗”在历史思维的支配下,使文学本位发生了多样性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初唐的艺术真实风貌,盛唐在奋发之情支配下的水乳交融美和雅淡美;中唐的虚无关和现实美;晚唐的衰亡之音演奏的深沉意境美。  相似文献   

11.
盛唐诗人开放性心理是形成盛唐之音最为直接的关键因素。本文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探讨并描述出盛唐诗人开放性心理中所呈现出的胸怀的包容性、视野的开阔性、行为的强烈进取性和鲜明的个性外倾性这四大基本特点及其表征。  相似文献   

12.
一代才女上官婉儿生活在初盛唐之交的时代,是其幸也是其不幸,家族巨变让她从小失去了庇护,但是她没有沦陷,反而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长了起来,不仅在政治上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地位,而且在文坛也成了称量天下的大家,她继承并发展了祖父上官仪所创立的"上官体",为唐诗从初唐宫体诗向盛唐之音转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盛唐边塞诗是盛唐诗坛独具特色和价值的一颗明珠。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向我们展示了无比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和多采多姿的民俗风情,也不仅在于反映了边塞生活中的一些深刻的矛盾。盛唐边塞诗的价值更在于它堪为盛唐之音的典型代表。本就此略述浅见,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4.
盛唐的散文创作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抒情性极强的干谒文大量出现,其浓烈的激情、雄放的气势,完全摆脱了骈体文那种隐晦曲折表达方式的束缚,是盛唐之音在散文领域最突出的一种表现形态;碑志文经张说等人的改造,进入到文学散文的行列中,并在后来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传记文学;书序类散文从两个方面得到改造,一是骈散间行,更便于情感的抒发,二是不事雕琢,充分表现出一种自然之美。此期书序类散文还在描摹景物及创造意境方面取得了极大成功。  相似文献   

15.
初盛唐朝气蓬勃的诗篇展现了一种年轻的化形态,构成了“盛唐之音”的主旋律,表现为帝王将相的“豪气”、初唐青年士子的“意气”、盛唐山水诗人的“逸情”、盛唐边塞诗人的“侠气”、诗仙李白的“傲气”、诗圣杜甫的“大气”。  相似文献   

16.
盛唐社会是一个朝气蓬勃、个性张扬的时代,是一个气象恢弘、激情澎湃的时代.然而就在这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时代里,以元结<箧中集>为代表的一个不起眼的诗人小群体,以另类的面目出现在了诗坛上.他们在创作心态,审美取向和文学主张上,与盛唐诸位诗人相比较大相异趣.这是一个不和谐的音符,称得上是盛世中的哀音.他们以凄楚寒酸、局促狭小的"小家子气",来对抗诗坛上盛行的恢弘、明朗、贞刚、壮大的盛唐气象.本文主要从诗人主体的创作心态及其文学思想的变异这一角度,对这一特殊的小群体进行深人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盛唐边塞诗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先秦的《诗经》到两汉南北朝初唐,写边塞诗的题材古已有之,而繁盛的时期则是在盛唐。盛唐边塞诗具有独特的时代特色:“盛唐气象”。即乐观高远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内容上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大多是英雄主义的赞歌。风格上没有纤弱之气,充满了阳刚气概。以高适和岑参为领袖,围绕在他们身边的边塞诗人所形成的边塞诗派,是对盛唐众多诗歌创作流派中与孟浩然和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派齐名的最重要的诗歌流派。它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盛唐之音”。在艺术上,具有永恒不灭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滁州学院学报》2021,(1):31-36
韦应物作为盛唐至中唐转变时期中的重要诗人,在诗坛上一直都有其特殊地位。在遭遇时代悲剧、扈从玄宗的独特体验等多重影响下,其诗歌创作呈现出明显的时间指向性,尤其是停留于对盛唐的追忆与感叹。以此为出发点分析韦应物相关的诗歌作品,可以展现出其诗歌中以追忆盛世的形式所再现的盛唐气象,以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而传承的盛唐风骨,以复杂多变的生命体验而吟发的盛唐悲音,从而以窥贯穿于诗人一生的盛世情怀,并领略其诗歌中除"淡泊"之外别样的盛唐风采。  相似文献   

19.
从张说、张九龄创作的异同看盛唐诗歌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说、张九龄是初唐与盛唐之交的文坛领袖.张说的诗风主要接近初唐,张九龄的诗风则与盛唐为近.个人关系上,张说是张九龄仕途与文学上的领路人;诗歌创作方面,张说起到先导作用,张九龄则后来居上,成为盛唐诗坛的领袖和重要作家.他们二人既领导着当时诗坛的潮流,在创作上又各有重心,由他们的创作实践可以看出盛唐诗歌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20.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不仅对六朝文学遗风进行了批判,而且在实践创作中进行了文学变革,并形成了自己的创作论,发唐诗之始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