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上海《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1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1、"捍"误为"撼"。故宫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一面锦旗上,把"捍祖国强盛"错写成"撼祖国强盛",舆论哗然。语文专家指出,"捍"是保卫、防御的意思;"撼"是动、摇动的意思。故宫"撼"事,令人遗憾。2、最容易混淆的繁体字是:復/複。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年,电影《辛亥革命》中多  相似文献   

2.
《课外阅读》2012,(14):24-25
一、社会影响重大的语文差错是:"捍"误为"撼"。2011年5月,故宫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一面锦旗上,把赞美词"捍祖国强盛"错成了"撼祖国强盛",舆论哗然。"捍"是保卫、防御的意思;"撼"是动、摇动的意思。虽然读音相同,但两个字并不通用。故宫"撼"事,令人遗憾。二、简繁体转换中容易混淆的繁体字是:復/複。2011年出品的电影《辛亥革命》  相似文献   

3.
《收获》杂志编审痛批教材,表示"语文教育到了最危险的时刻"。21日,《咬文嚼字》公布了2011年十大语文错误,看着故宫那面写着斗大文字的"撼祖国强盛"锦旗,着实让人汗颜。如今的语文教育是怎样的情况,老  相似文献   

4.
《辅导员》2012,(5):14-15
2011年12月21日,素有"语林啄木鸟"的《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2011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副主编王敏接受记者采访时称,2011年许多社会新闻事件中的语文差错非常引人关注。故宫"撼"事,位列"十大语文差错"榜首。2011年5月,故宫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  相似文献   

5.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上海《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1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这十大语文差错分别是:  相似文献   

6.
2009年十大语文差错,近日由已经转制的《咬文嚼字》股份有限公司公布,这十大语文差错是:一。经常混淆的概念是:祖国和新中国。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相关纪念活动和媒体报道中,祖国60岁生日频频出现,正确的说法应是新中国60岁生日。新中国特指中华人  相似文献   

7.
2012年12月26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2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据悉,这"十大语文差错"是经过了读者"票选",再由火眼金睛的语文专家识别、甄选出来的,带有年度特色,在社会语文生活中意义尤其重大,影响我们社会语言环境的健康。作为中学生,对于这"十大语文差错",更是不可不知。  相似文献   

8.
《甘肃教育》2012,(4):73
一、社会影响重大的语文差错是:"捍"误为"撼"。二、简繁体转换中容易混淆的繁体字是:後/桓。三、建党九十周年时,媒体上经常出现的知识差错是:把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镰刀与锤头,误说成"镰刀与斧头"。四、在报道工程建设时常见的词语错误是:"合龙"误为"合拢"。  相似文献   

9.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近日公布了2008年我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它们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常犯的十大语文差错有哪些?著名语文刊物《咬文嚼字》对此进行了盘点,这十大语文差错主要来源于热点社会新闻事件,其中包括棱镜门、央视汉字听写大会、高考等。(《重庆晚报》)世界上最怕的是"认真"二字。《咬文嚼字》常常挑出语文差错,这不是吹毛求疵,而是对中国语言文字的尊重和敬畏,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正是从这个角度说,"2013十大语文差错"是堂精美的语文课。说其"精美",首先在"精",其次在"美"。  相似文献   

11.
《云南教育》2011,(2):3-3
据《光明日报》消息《咬文嚼字》2010年十大语文差错岁末揭晓。2005年以来,该杂志每年公布一次发生在本年度的十大语文差错。2010年遴选出的十大语文差错是:  相似文献   

12.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07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十大差错分别是:一、经常用错的称谓词是:家父。如在问候别人时说:"家父最近身体好吗?"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家父"属于谦词,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称呼别人的父亲,习惯上用敬词"令尊"。  相似文献   

13.
《咬文嚼字》编辑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06年十大语文差错,希望引起全社会重视,逐步实现社会语文环境的净化。2006年十大语文差错分别为:一、电视字幕的常见别字是:象。  相似文献   

14.
资讯     
《咬文嚼字》公布2007年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杂志社公布2007年十大语文差错,其主编表示,这十大差错是从大量的读者来信以及通过全国各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国人常犯的十大语文差错有哪些?著名语文刊物《咬文嚼字》对此进行了盘点。这十大语文差错主要来源于热点社会新闻事件,其中包括"棱镜门"、央视汉字听写大会、高考等。差错一王立军"服法"并非"伏法"2013年,王立军、薄谷开来因涉嫌犯罪被公开审判,不少媒体报道称:"王立军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后,认罪伏法,不上诉。""涉嫌杀人被公开审判,薄谷开来认罪伏法。"其中的"伏法"均是"服法"之误。  相似文献   

16.
正《咬文嚼字》杂志社发布的2013年十大语文差错,"冒"字当选"天下第一易错字"。初闻不以为然,细读不禁大汗涔涔,如此简单的字半数国人都写错,而且还包括作为语文教师的自己。如果说《咬文嚼字》年年咬出语文差错,是出于对中国语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底,《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07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据悉,这十条差错是从收集的500条差错中选出来的,极具年度特色——  相似文献   

18.
《小读者》2008,(4)
继2006年公布十大语文差错之后,日前《咬文嚼字》杂志社又公布了2007年语文差错集:一、经常用错的称谓词是:家父。如在问候别人时说:"家父身体好吗?"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家父"属于谦辞,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称呼别人的父亲,习惯上用敬辞"令尊"。  相似文献   

19.
《老年教育》2015,(2):46
《咬文嚼字》杂志每年年底例行发布十大语文差错。2014年评出的十大语文差错,8个来自于媒体报道。1、"两会"报道中的常见用词错误:"议案""提案"混淆。"两会"召开期间,常见政协委员提交议案、人大代表提交提案之类说法。"议案"是具有法定提案权的国家机关、会议常设或临时设立的机构和组织,以及一定数量的个人,向权力机构提出审议并做出决定的议事原案。根  相似文献   

20.
小题·大做     
2006年十大语文差错在重点追踪、专家审读和来稿统计的基础上,《咬文嚼字》向社会公布了2006年十大语文差错,下面是分别包含这些差错的例句,你能找出来其中的错误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