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守财奴》一文节选自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1799—1850)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写于一八三三年。在卷帙浩繁的小说总集《人间喜剧》中,它属于“风俗研究”的“外省生活场景”。这部小说,写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极为寻常的家庭悲剧,但巴尔扎克却匠心独运,赋予它以时代和社会的内容,使其成为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法国外省生活的风俗画。小说结构谨严,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艺术上臻于炉火纯青的地步。因此,它问世一个多  相似文献   

2.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杰出代表,欧洲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巴尔扎克写过剧本、滑稽故事,小说,以及其他五花八门的著作,但成就最大的则是小说,《人间喜剧》就是他的小说总集。它共有小说九十一部。在情节上,各部小说之间大都没有连贯性,与常  相似文献   

3.
《守财奴》节选自巴尔扎克(1799年——1850)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卓越的代表.最主要的作品是卷帙浩繁的小说总集《人间喜剧》,其中最重要的小说有《高老头》、《幻灭》、《农民》、《贝姨》和《欧也妮·葛朗台》等。一《欧也妮·葛朗台》写于1833年,属于“风俗研究”的“外省生活场景”。小说人物不多,结构简单,但对社会的揭露和批判却深刻有力,艺术上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巴尔扎克对它感到“很满意”,认为是他“最出色的画幅之一”。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波旁  相似文献   

4.
被马克思称道为“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的巴尔扎克,通过他的《人间喜剧》,以编年史的方式,描绘了法国资产阶级在其上升时期,即在一八一六年至一八四八年这一时期内,如何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各个领域里,逐步取代封建贵族的统治地位的过程,“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巴尔扎克抓住“金钱”这一体现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特殊商品”,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庸俗的、满身铜臭的暴发户”的典型,深刻揭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在《致玛·哈克奈斯》的信中谈到巴尔扎克时曾说:“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对于《红楼梦》来说也是这样。我们读一读清代历史,读一读流传下来的有关历史材料,了解一下《红楼梦》产生的时代背景,就可以看出《红楼梦》所描写的内容,比这些史料所记载的要具体、丰富、深刻多了,它在思想上和艺术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它确实是一部“现实主义历史”。  相似文献   

6.
《巴尔扎克葬词》中写道:“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人间喜剧》),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雨果在这里高度评价《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精神,把它看作一部浓缩的历史,使人们从中看出“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看出作者给人们揭示的“现实”。这是巴尔扎克研究中第一次提出的独创性见解,它启发了恩格斯对巴尔扎克的评论…  相似文献   

7.
欧爱萍 《考试周刊》2013,(90):14-14
巴尔扎克是法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创作了鸿篇巨制——《人间喜剧》,把现实主义文学推向发展顶峰。《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在《人间喜剧》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是《人间喜剧》的基石,拉开了《人间喜剧》的序幕。《高老头》揭露了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批判了金钱对人心、社会的腐蚀作用。  相似文献   

8.
《守财奴》是从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家庭的苦难”一章里选出的片断。兹就巴尔扎克其人、《欧也妮·葛朗台》其书以及节选部分的有关问题,介绍一点资料,谈谈笔者的浅见,以供备课参考。 (一) 巴尔扎克(1799——1850)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杰出的代表,也是在世界文学史上得到公认的资产阶级的最卓越的作家之一。 他的全称是:奥瑙利·特·巴尔扎克。奥瑙利是名字,巴尔扎克是姓,“特”在法国人的姓前是作为贵族出身的标志。巴尔扎克的祖父是农民,父亲属于中产骱级,并非贵族  相似文献   

9.
巴尔扎克(一七九九——一八五○)生于法国杜尔市一个中等资产阶级家庭,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八一九年巴尔扎克从巴黎的法科学校毕业后,不愿当律师,立志当文学家.一八二○年写作悲剧《克伦威尔》失败后,转而写作神怪小说,也未获成功.一八二五年后,曾投笔从商,先后经营出版、印刷业,还想冒险贩卖铁道枕木和开发银矿等;但一事无成,反而负债累累,以至终年.这些经历,使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的作用以及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有切身的体会,从而为他成功地创作《人间喜剧》奠定了生活基础.一八二九年,巴尔扎克创作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获得成功.以后,经过二十年百折不挠的努力,他终于写出了包括九十多部小说的总集《人间喜剧》.  相似文献   

10.
<正> 巴尔扎克,是法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的一代宗师,在他短促而饱满的一生中,他奋笔疾书二十年,把史学家的忠实记录,艺术家的精微观察、哲学家的深刻思考与文学家的形象描绘溶于一体,把奔放的激情和冷峻的哲理构筑成一座宏伟壮丽的文学大厦——《人间喜剧》。这是一部巨大的史书,是一个艺术的大千世界,更是十九世纪上半叶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一部史诗。当我们走进这个有两千  相似文献   

11.
很多人都读过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1799—1850)《人间喜剧》中的重要代表作《幻灭》,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大卫·赛夏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科学实业家,他一心致力于研制用新型原料造纸,并在中国造纸术专著的启发下作了很多试验,最后因遭到奸商暗算而放弃发明专利,从而使他的科学研究的幻想破灭,成了真正的“人间悲剧”。 巴尔扎克在《幻灭》中通过大卫之口说:“我们要解决的造纸问题,对于文学、科学、政治重要无比。”“目前造纸还用破旧的苎麻布和亚麻布,这种原料很贵,法国出版业的大发展因此延迟了。”  相似文献   

12.
你知道吗     
《人间喜剧》共有多少部作品? 《人间喜剧》是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总集的名称。初取名《社会研究》,后受意大利诗人但丁《神圣的喜剧》(中译名《神曲》)的启示,定名为《人间喜剧》。收集在《人间喜剧》中的作品包括九十七部(作者原计划写一百四十三部)可以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小说。就其人物来说,有两千多个(原计划写三千到四千个),其中包括作家、雕刻家、绘画家、政治家、银行家、商人、高利贷者、冒险家、官吏、手艺人、农民、工人、洗衣匠、饭馆老板、鞋匠、社  相似文献   

13.
巴尔札克(1799—1850)是法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作品深刻而又广泛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上半期法国的社会历史与生活风貌。恩格斯称他为“现实主义大师”,说他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奥瑙利·德·巴尔札克出生于法国杜尔城一个中等资产阶级家庭里。父亲原是一个农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课本剧”是在忠实课本的前提下所创作出来的校园戏剧 ,是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特点 ,课内外紧密结合的新的教学辅助形式。我们把课本中的某些名篇改编为课本剧 ,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 ,课本剧《守财奴》尤其深受师生欢迎。为把《守财奴》改编为剧本 ,我和学生一起到图书馆查找资料 ,了解作者巴尔扎克所处的时代十九世纪法国的历史状况 ,了解他的九十一部长、短篇小说组成的伟大巨著《人间喜剧》 ,通读原著《欧也妮·葛朗台》 ,反复细读课本。学生了解了“用故事写成的一部社会史” ,深刻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  相似文献   

15.
《巴尔扎克葬词》中写道:“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人间喜剧》),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  相似文献   

16.
奥诺利·巴尔扎克(1799—1850)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马克思生前非常推崇他,认为他是欧洲文学史上“超群的小说家”①。他的名字同曹雪芹、列夫·托尔斯泰等齐辉,将永远彪炳史册。巴尔扎克留给我们的历史遗产——包括96部小说的庞大的《人间喜剧》,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对于这样一位在创作实践和创作理论上作出巨大贡献的非凡人物,我们的研究还很不够。半个多世纪前国外有人指出世界观对创作方法起决定作用,但论述有绝对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巴尔扎克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典型化的概括力完成了一部当代法国社会的"风俗史"——《人间喜剧》。《高老头》就是其中具有典型性的一篇,通过描写各类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生活追求,展现了巴黎五光十色的金钱世界中扭曲了的爱情观、亲情观和友情观,从而揭示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至上的道德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在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巨幅画卷中,一八四一年发表的《于絮尔·弥罗埃》,为我们提供了一幅资产阶级利欲与野心驱使下的掠夺罪恶的形象史。 《于絮尔·弥罗埃》描写了一七八九年以后,直到一八三七年的半个世纪中,法国外省资产阶级的精神风貌。当时,取得政权的法国资产阶级,在大革命中发了财,成了暴发户。这些暴发户沉瀣一气,象巨兽一样,继续向贵族残余势力进逼,对中下层贫苦人民则残酷压榨。与此同时,他们又互相利用、相互倾轧、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巧取豪夺;甚至不惜对亲朋也偷盗、欺骗、谋财害命。正如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前言中所指出的那样:“外省生活场景,却表现的是热情、盘算、利欲和野心的时代。”  相似文献   

19.
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将自己的作品定名为《人间喜剧》。《人间喜剧》包含着一部封建贵族的没落衰亡史和一部资产阶级的罪恶发迹史。二者是有机联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九三四年发表的《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被称为《人间喜剧》的序幕。 小说以一八一九年底和一八二○年初为时代背景,以伏盖公寓和鲍赛昂夫人的沙龙为舞台,以高老头和拉斯蒂涅两个人物基本平行而又间或交叉的故事为主要情节,真实地勾画出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的面貌。 作者以极大的热情塑造了一个“父爱”的典型——高老头。虽然高老头和他两个女儿的故事是作者用心铺陈的主要典型事例,但高老头并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事实上本书真正的主人公是拉斯蒂涅,真正的主题是拉斯蒂涅的学习社会。  相似文献   

20.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一部展现法国资本主义社会全貌的"百科全书",共包含90多部独立而有联系的小说。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塑造了不同的上层妇女形象,本文对贤良型、弃妇型和反抗型的上层妇女形象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揭示女性形象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历史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