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投掷教学的最初阶段,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仅靠手臂的力量投掷器械,动作既不美观,又影响了运动成绩,这是一个非常普遍而又较难解决的问题。我在刚开始从事教学工作时,也曾为此烦恼,后来经过钻研教材教法,多方请教,对学生投掷动作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又在教学工作中反复实践,不断探索,最后发现问题出在学生进行投掷练习时,没有全身协调用力。另外,运动营养品在训练过程中的合理使用,是我们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的基础保障,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训练后的恢复也有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将先浅谈投掷项目的协调用力,然后结合运动营养补充手段,阐述如何对投掷项目进行科学化训练。  相似文献   

2.
<正>在小学投掷教学中,学生掌握动作时存在着诸多的错误动作,如,持轻物掷远时不向前上方投出,而是用力砸向地面。当笔者绞尽脑汁地运用讲解法、示范法、图解法、诱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时,部分学生还是很难理解和掌握快速用力向前上方投掷轻物的动作。一、场面描述在二年级的一节投掷课上,我组织学生自由地抛掷纸球,让学生充分体验多种姿势的投掷动作。过了一会,我发现小李离开投掷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投掷标枪技术的分析及实践教学的观察发现:许多投掷标枪的错误动作是由一些不易被人重视的“次要”部位头、非投掷臂和手腕的动作引起的,并指出在今后的教学和训练中,应重视这些“次要”部位的动作对正确投掷标枪技术动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双手头上向前抛实心球,是投掷技术动作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由于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到这一技术,在教学中对这一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只要求从整体上让学生初步感知投掷动作。  相似文献   

5.
投掷是中小学生必考项目,虽然是“一投到顶”的重复教材,可考核成绩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还是动作技术问题,学生投掷凭的全是手臂力量,其它身体各部位根本使不上劲,为此,笔总结多年训练与教学的经验,找到利于学生正确掌握技术动作的途径供同行参评:  相似文献   

6.
投掷运动是一种人体全身施力的活动,要求在瞬间动员和发挥最大的潜能。所以必须遵守人体解剖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的规律;首先由人体重心附近的大块肌群开始发动用力,然后再向两头的中小肌群扩展,最后由下肢的伸膝屈踝——上肢的伸肘、屈腕和肢体末稍的屈趾扒地——屈指拔球(饼、枪)来完成投掷动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湖北体育科技》2019,(5):427-430
幼儿期发生的所有变化对人的成长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录像分析法等,以280名3~6岁幼儿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投掷动作发展特征。结果表明:3~6岁幼儿各年龄段投掷动作发展特征差异明显。针对3~6岁幼儿各年龄段的投掷动作发展特征,在训练手段和方法上建议采用情景设置游戏教学,运用讲解法、示范法、语言激励法促进幼儿投掷动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参加1994年全国田径锦标赛暨亚运会选拔赛女子标枪决赛运动员最后用力时投掷臂动作,力求揭示最后用力时投掷臂动作变化的内在规律,分析我国运动员最后用力时投掷臂动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投掷臂动作的意见和建议,为指导标枪教学与训练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期案例互析以投掷为例,在对动作、运动、动作技能和运动技能这些基本概念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水平阶段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基础进行了讨论。这次讨论在分析动作技能发展和学习的5个层次的基础上,旨在引导一线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动作学习基础的分析,从而有效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关信息请查看本刊官方论坛"学生体育协会BBS论坛"案例互析专栏(http://bbs.sports.edu.cn/index.php)案例互析四。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北京市某一级幼儿园3~6岁幼儿投掷动作类型、使用率和使用效率,初步探讨了我国幼儿投掷动作的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1)我国3~6岁幼儿投掷练习的动作可归纳为10种类型,各种类型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均表现出各自特点,具有不同的效率水平;2)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投掷动作日趋向效率较高的类型转变,成熟的类型六、九的使用率上升,初级的类型二、五的使用率下降;3)从动作类型来看,5~6岁幼儿投掷动作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男幼在类型八、九、十的使用率上明显地高于女幼,女幼使用率较高的主要集中在类型五、六、七.从投掷距离来看,各年龄段均未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4)投掷动作的变化未必是以年龄为基准,给予适宜的练习机会、练习时间和正确的指导,幼儿的投掷动作将有质的改变.同时,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原地推铅球是历年来体育高考项目之一,都知道技术动作是追求优异成绩的前提。但在强调技术时,不少教练员仅注重下肢和投掷臂的动作,而忽略了非投掷臂。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与训练实践中发现,正确地理解和运用非投掷臂(以左臂为例),能够很好地形成爆发式的投掷动作.  相似文献   

12.
投掷项目是发展学生力量、协调等身体素质,增强体质的重要项目。另外,通过投掷项目的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听从指挥等良好品质。但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场地、器材、动作性质特点及安全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感到比较“难”教,学生亦感到枯燥、乏味,造成教学质量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练习的效果。因此。按照“大纲”要求,依据学生身心特点,选择适宜的练习方法,就可以化解消极因素,做到事半功倍,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和练习的效果。l.宜采用轻投掷物进行练习采用轻投掷物进行练习对学生掌握正确的出手角度和投掷方向,体会全身协…  相似文献   

13.
铅球教学技术比较复杂,动作结构要求连贯稳定,各运动环节的协调衔接与组合要形成正确的运动链和力的传递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只重视了主要技术环节的教学,忽视了推铅球过程中非投掷臂动作技术的配合教学,从而影响整个技术动作的一致性及全身的协调用力,直接影响学生推铅球的成绩。文章试图从生物力学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以便完善学生推铅球整体技术动作,从而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4.
标枪运动员投掷标枪的最佳出手点控制的正确与否,不仅影响着技术动作的正常发挥,而且也直接影响到投掷运动的成绩。通过对部分标枪运动员投掷标枪的最佳出手点的三维运动监测,确立了标枪运动员投掷标枪的正确出手点,为标枪运动的教学与训练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汤龙 《体育教学》2008,(10):55-56
投掷运动属于运动持续时间短、技术性强、以绝对力量为基础、以速度为核心、爆发力要求极高的运动项目。该项目的完整技术是由握持器械、准备助跑、助跑和预先加速、最后用力和器械出手后的维持身体平衡几个不可分割的技术阶段组成,而且取得运动成绩除了具有良好的运动机能外,还需具有完美的技术动作,其中器械出手的速度和角度在投掷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现介纽几种安全性可靠、投掷者不易受伤、掌握技术较快和练习密度又大的多种辅助练习方法,使之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且减少运动风险。  相似文献   

16.
掷铅球是一项既需要力量,又需要身体高度协调用力的技术性田赛项目,在投掷项目中相对来说是动作较简单,技术并不复杂的运动项目。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都要接触到,但经多年的教学实践却发现真正较正确掌握原地推铅球技术的学生却很少,在动作技术上普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戴媛  罗昱华 《体育教学》2011,(10):69-70
案例背景: 原地投掷是小学里学生必须掌握的运动技能之一,它由预备、转体、挥臂三个动作组合而成。学生学习时的重点是:投掷时动作正确(转身后肘关节向前)和最后的快速挥臂;难点是整个动作的连贯,全身协调用力将球投出(图1)。  相似文献   

18.
<正>向前投掷沙包(或垒球)的教学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其中投远和投准是需要学生学习和掌握的重要基本技能。研究证明,经常参加投掷项目的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力量素质,发展学生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动作的准确性,提高投掷能力,而且还培养学生自信、果断、遵守纪律等良好品质,但是笔者一直苦于没有找到好的教学方法,所以每次  相似文献   

19.
一、基于"悦动课堂"的背景分析实施"悦动课堂",培养有运动能力、有健康行为、有体育品德的活力学生,就要从"懂、会、悦、动、能"五个视角深入分析,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活跃化的状态。投掷是发展五年级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教学内容。本课让学生了解髋关节与肩关节在投掷教学中的位移关系,通过髋向前、肩向后、身体充分伸展呈背弓,迅速收腹同时肩关节快速向前移动的投掷动作,为投掷教学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投掷教材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但由于它存在着安全性差、练习方法单调、兴趣性低、场地要求高等不利因素,给投掷教学带来了不少的困难。近年来笔者经过不断尝试,总结了三种新的投掷辅助练习教材,通过在教学中的运用,既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又能较快地掌握了技术动作,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头上甩鞭法(主要适用于掷垒球和标枪)练习目的:帮助学生体会投掷时用力的顺序并提高出手速度。动作方法:以右手为例,侧身对投掷方向,左脚在前,两脚左右开立,成右弓步为好,右手持一自制鞭子(鞭把长30厘米,鞭长3~4米),眼看投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