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牌坊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的价值,本文在介绍施氏恩褒牌坊的同时,探究了牌坊的功能与发展、功德牌坊设立的程序、施天裔的生平简介及施天裔在泰为官的主要功绩。  相似文献   

2.
牌坊为明、清两代特有之装饰建筑,是特定历史文化的载体.宁德市现存牌坊众多,保护与研究好这些古牌坊,不仅能够了解宁德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及建筑艺术,而且能为文化文物旅游增添深厚的人文内涵,为旅游经济的跨越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3.
牌坊是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研究牌坊可以从侧面了解当时社会文化方面的有关情况。海南的牌坊数量多、分布集中,这给海南的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研究海南牌坊的分布情况、主要类型及它所包含的文化价值,可以让更多的人更好地了解海南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4.
徽州古牌坊数字化保护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古老的徽州历史文化遗存,徽州牌坊凝聚了古代徽州的人文思想以及徽州建筑雕刻艺术与工艺的精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开发利用价值。目前,徽州牌坊的现状令人担忧,亟待保护。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恢复与数字化保护和利用,是对牌坊其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文化价值的尊重与回归。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牌坊面临着变迁或消失这两种境地。而作为乡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牌坊文化,受到新文化新思想的严重冲击。四川地区古牌楼众多,其中不乏历史悠久、艺术价值高的作品,在新农村建设中如果能妥善保护及利用,对挖掘具有时代特征的新牌坊文化,建设新农村,发展乡土民俗旅游,都有积极作用,呼吁社会应加强对牌坊文化的保护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和顺的牌坊     
鲁兴勇 《保山师专学报》2007,26(3):F0002-F0002
在近代中国,凡是财产和文化富集之乡,均会出现大量的牌坊,这是一种很独特的文化现象。作为"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都"丰收"的和顺,历史上曾有过九座牌坊。其中全石质牌坊有四座,木石牌坊有五座。按性质分牌坊为四类。一类为乡村标识性质的牌坊。如村头双虹桥边的"老牌坊"。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徽雕艺术是徽州文化重要的符号之一。现今,徽雕艺术面临着难以生存和发展的严峻现实。本文着力思考数字技术为徽雕艺术的生存与发展所带来的新机遇,探索徽雕艺术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之道,使数字化、网络化成为"活态"保护、传播和传承徽雕文化遗产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源远流长的徽州文化,积聚着徽州审美文化的形式美和意蕴美.由徽州文化中孕育出的徽州牌坊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形式意味.它鲜明的建筑艺术美学不仅仅传递着特定的历史文化信息,也显示了独特的建筑艺术价值,从形式与意蕴的美学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赋予了牌坊本身不一样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在徽学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值得深化之处。徽学的学科性质属于专门史学科中的区域史。徽学研究的对象(即研究的时空范围),大体是北宋末年至民国建立前徽州人在徽州本土和在全国其它地区所创造的历史文化。徽学的学科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徽学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徽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徽州历史文化的整体研究和理论研究,徽州历史文化的专题研究和个案研究。徽学研究既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又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牌坊的研究,许多文章单一从建筑学的视角去探讨。实际上,浙江省的科举功名牌坊具有纪念科举举人、进士功名的作用。修建科举功名牌坊原因主要有皇帝下召修建和地方官员、家族人为光宗耀祖自建。科举功名牌坊的类型分为举人牌坊和进士牌坊两大类,举人牌坊分为普通举人牌坊与解元牌坊两类,进士牌坊分父子进士牌坊、兄弟进士牌坊,状元牌坊是进士的最高牌坊,有三元坊。科举功名牌坊表达了浙江古代社会民众的人生梦,具有鼓励民众勤奋学习、推动地方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意义和建筑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重庆酉阳虽然是一个苗、土家族聚居的荒僻之地,但仍被贞节思想影响。龚氏是此地节妇之一,龚氏牌坊亦是此地节妇的旌表之一。从此坊的建造中足见当地所受贞节思想之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作为徽州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的徽州古祠堂,由于微州历史上中原世家大族的入迁,中原儒学文化的影响,徽州大儒朱熹《家礼》的特别熏陶,徽商兴盛创造的物质基础,宋元明清以来,它们遍布徽州山乡。徽州古祠堂在古徽州建造较早,数量特多,总祠、宗祠、分祠、支祠、家祠等等种类丰富,徽州宗祠的祭祀、执法等等宗族活动生动地反映了儒教文化的原生态面貌,徽州宗祠从徽州建筑角度看,花费巨大、建构精美、多有创新.是徽派建筑三绝之一。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白衣镇"李氏节孝牌坊"上阴刻着署名为倭仁的《吴太母李孺人节略》。从吴氏家族的地位、吴氏家族与倭仁的关系以及牌坊的建造规制等方面考析判定,此文确系晚清名臣、理学宗师倭仁的一篇佚文。  相似文献   

14.
徽州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景观基因"理念,可通过标志性建筑、民居特征、布局形态、主体性公共建筑、聚落装饰、参考性环境因子等六个识别性要素对徽州传统聚落景观特征进行识别,进而构建徽州民居景观基因要素识别系统。牌坊、宗祠、水口园林是构成徽州区域传统聚落景观的主体基因,功能地位最突出;马头墙、天井可作为其附着基因和徽派民居景观的主体基因,较前者功能地位居次;它们共同构成了徽州传统聚落景观的内在特质及其外在特征的形成机理,是徽州文化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5.
元稹的《谴悲怀三首》与爱伦·坡的《安娜贝尔·李》都是悼亡诗中的经典之作,但由于东西文化传统和作者创作理念的不同,两诗在创作风貌上也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情感抒发上的含蓄委婉与奔放直白、艺术塑造上的伦理性与情感性以及创作手法上的写实性与写意性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客家传统民居中的匾额、堂联,隐含着客家人崇尚名节,显亲扬名的观念。这是传统儒家观念的体现,同时,也是对中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从纪念性雕塑的形态因素和心理因素两个方面来印证中国当代纪念性雕塑中的仰视性特征,其次通过对中国当代纪念性雕塑仰视性特征的表现种类和仰视性特征溯源两方面来进行论证,从而明确了解仰视性这一中国当代纪念性雕塑的典型的空间审美特征.中国当代纪念性雕塑的仰视性特征呈现出的崇高感体现了缅怀、教育、审美的功能,然而,多样的审美倾向和平等交流的气质是中国当代纪念性雕塑所更应具有的风范.  相似文献   

18.
网络社会化使素质教育客观环境发生根本性转变。利用网络化条件整合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博物馆与网络纪念馆则成为素质教育科学发展的新路径。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可以利用网络博物馆增进知识信息;二是可以利用网络博物馆培养人文情怀;三是可以利用网络纪念馆丰富课堂教学;四是可以利用网络纪念馆开辟爱国教育阵地。充分运用这些网络新型平台,创新素质教育新路径,有效促进素质教育进一步科学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代散文名家关于徽州的文化散文,不仅对提升徽州的对外知名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有力地带动了整个徽州文化散文的创作。袁鹰、汪曾祺、艾煊、胡适和苏雪林等的关于徽州文化的散文各具特色,在领略徽州文化脉脉斜晖的同时,深刻揭示了她的悠悠遗韵,值得认真品读。  相似文献   

20.
羌族白石神信仰与祭山会是羌族文化中风俗与礼仪的重要部分,也是羌民族宗教信仰中很独特的祭祀文化,通过对该文化的了解,不仅可以研究羌族历史的发展,而且对研究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都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