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美国科学家在地球深处发现相当于北冰洋大小的含有地下水的岩石区,尤其是北京的地下深处岩石的含水量最为丰富。地球深处的岩石中为何会含有如此大量的水呢?岩石层含水是否会影响北京地表的稳定呢?如此大量的地下水又是否能开采出来加以利用呢?  相似文献   

2.
地热的成本、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估计,美国地热资源按美国目前的耗能水平相当于75万年的供应量;而全世界各大洲的地壳地热能资源至少20倍于美国。地壳是巨大的天然热库,但是,地热能资疯要满足可持续目标则必须使取出的总热量和天然补充的总量平衡。在地球漫长历史中的短暂期间,地壳可以视为有热量源源散失和补充的近似平衡系统。可以用几个只表示数量级的粗略数字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3.
苍茫大地,最富有者莫过于岩石,而地球的深处存有大量的高温岩石。在全球常规能源短缺及其高消耗对环境严重污染之时,世界各国科学家把探索清洁能源的目光由地球表层移向地球深处,紧盯住地下深处的高温岩石,研究开发高温岩石的热能,并用来发电。科学家预测,地下高温岩石发电将作为21世纪发电新技术的主力军造福于民。  相似文献   

4.
宇宙线是从宇宙空間落到地球上来的高能粒子流,其中有部分竟能穿过一米厚的铅板,甚至在地下几千米深处还能发现它的踪迹。宇宙射线的研究工作与物质桔构、地球物理、天体演化和宇宙航行等问题都有密切的关系。由于宇宙线是来自地球之外的空間,为了减少空气吸收的影响,一般宇宙线实验室都設在海拔几千米的高山上。另一方面由于地球磁場的作用,只有能量較高的宇宙线才能射到低緯度地区。在不同緯度的地区設立一  相似文献   

5.
恒星之死     
和太阳相比,我们的地球小得简直不值一提。整个太阳系99.87%的质量归太阳所有,它是地球质量的33.34万倍,酷暑难捱的灼人热浪,使几十亿人犹如钻进炉膛一般。岂不知,整个地球只获得的了太阳辐射总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假如太阳稍不留神多给地球几十亿分之一的热量,就会将数十亿人致于死地。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地球曾经是个“大雪球”!这是科学家最近对6-8亿年前的地球提出的一种新假说。6亿年前的“大雪球”美国科学家在计算了太阳带给地球的热量以及地球内部释放的热量后发现,在远古的某个时期,整个地球可能是一个曾被冻结的大雪球。事实上,地质学家在赤道附近就曾发现过  相似文献   

7.
地球的大陆一直在以肉眼观察不到的速度缓慢移动,运动的动力来源就是地球内部的地幔对流。地幔在地下的缓慢移动,带动了地表处的岩石也一起运动,每年移动的速度只有几厘米,但是经过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的运动,就会使大陆漂移到数千千米远的地方。这就是板块运动学说所描述的板块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8.
地球的大陆一直在以肉眼观察不到的速度缓慢移动,运动的动力来源就是地球内部的地幔对流。地幔在地下的缓慢移动,带动了地表处的岩石也一起运动,每年移动的速度只有几厘米,但是经过上亿年的运动,就会使大陆漂移到数千千米的远方。这就是板块运动学说所描述的板块运动过程。板块运动对地球的影响是深刻的,它改变了整个地球的地形,让一些地方高耸入云,让另一些地方深不见底。板块运动还导致了地球物质的循环。例如,植物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动物以植物为食,动植物将气态的二氧化碳转化,最终,大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或者溶…  相似文献   

9.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地质学展厅有一块可供参观者自由触摸的岩石。这块摸上去光滑冰冷、有着漂亮的红黑相间条纹的岩石,来自于远古时代的地球,那时地球上的生命才刚刚诞生。这块岩石的形成过程十分复杂,与地球上生命的兴衰紧密相关,因此不妨说它是记录了远古生命兴衰的“自然之书”。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中期以来,地质学家在地球上一些被称做“造山带”的地方发现,一些典型的地壳岩石含有一种密度很大的矿物——柯石英。这一发现使得地球科学家们大感意外。因为以往只在一些由深部岩浆携带上来的“地慢碎块”中有柯石英的记录,人们认为在构成地壳的其他岩石中不可能出现柯石英。柯石英和石英的化学组成都是二氧化硅,但是前者的密度比后者大将近10%。要使地壳岩石中常见的石英转变为柯石英,需要很高的压力。这样的压力只有在地幔内大约一百公里以下才会普遍存在。正常地壳只有几十公里厚,除了巨型陨石撞击,一般不能产生这样大的压力。有关  相似文献   

11.
《金秋科苑》2013,(17):47-48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站报道,近日,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地球科学系以及印第安纳地质调查局的地质学家们提出,由碳氢化合物气体供能的“长明火”可以提供地下天然气储层环境的线索。  相似文献   

12.
对于地球内部的情况,比如岩层的分布、岩石密度分布、断层分布等,我们了解的太少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难以预测地震的根本原因,我们对地下情况不能精确知晓,自然无法预测出地震爆发的时间和地点。地质学家正在不断努力,希望了解地下的更多信息,包括利用卫星来测量地球的大地水准面。所谓大地水准面,是把地球上静止的海平面向陆地延伸,获得的一个闭合的近似球面。大地水准面上的每一个点,重力加速度都是相同的。由于地球结构、地下岩石密度分布都会影响到不同位置的重力加速度,  相似文献   

13.
全球“口渴”中国“嗓干” 虽然地球表面71%的区域被水覆盖,但居住在这个星球上的人类却时时感到“口干舌燥”。原来,地球上存在的13亿立方千米~14亿立方千米的水中仅有2.8%是淡水,且这屈指可数的2.8%淡水资源中又有88%是以固体形式集中于冰川和冰帽之中的,只有剩下的12%才是人类可以利用的地表与地下淡水,其总量不过是地球水资源总量的0.34%。  相似文献   

14.
《科技广场》2003,(7):44-44
据报道,为了揭开地球内部的奥秘,科学家们要给地球深深地钻上几个窟窿。长期以来,人们就试图通过各种方法对地球内部进行探测,但由于坚硬地壳岩石的阻隔,迄今为止,人类对地球内部仍然所知甚少。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一个与之相呼应的“入地”科学钻探计划应运而生,这就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型科学钻探工程。科学钻探是通过钻孔获取岩芯、岩屑、岩层中的液体(气体和液体),以及通过地球物理测井和在钻孔中安放仪器进行长期观测,来获取地下的各种信息。尽管给地球钻个深洞当“望远镜”很难,但科学家们却没有望而却步。科学钻探始于20世纪60年代…  相似文献   

15.
出路当一个国家的地面空间快要用尽时,必然要寻找一种现实的解决办法。由于地面空间紧缺,日本将在地下找到解决办法。一些大的公司正考虑建筑地下城市。这种地下城不仅能解决大都市的拥挤,而且还具有地震保护设施,节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近年来,日本的地价飞速上涨。虽然日本的人口相当于美国人口数目的一半,但国土面积还不如美国的蒙大拿州大。因此,建筑费用非常昂贵。这是日本决心修建地下城的原因之一。修建地下城的另一原因与地震有关。众所周知。日本的地震频繁;但在发生地震时,地球内部的活动远小于地球表面。住在地下城比住在地面建筑物内更安全。此外,地球内部的恒温特性还可以节省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都知道地球有两个磁极。但是美国卡耐基研究所的科学家却说,地球早期不只有两个磁极,而是有好几个。科学家们通过分析古代的岩石,了解保存在岩石中的磁场极性的迹象,从而重建当时的地球磁场的情况。美国卡耐基研究所的科学家在分析远古岩石时发现,在距今6.5亿到10亿年之间,地球出现了多个磁极,这导致地球磁场出现混乱。而恰巧在这段时间中,地球出现了雪球事件、寒武纪灭绝事件等与生  相似文献   

17.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利用物理学原理,以岩石和矿物等介质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通过对地球物理场空间与时间分布规律的观测和分析,运用现代技术,记录岩石物理现象的变化,进而掌握地下岩矿的性质及分布规律,达到寻找油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6):I0015-I0016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10日消息,据物理学家组织网站报道,近日,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地球科学系以及印第安纳地质调查局的地质学家们提出,由碳氢化合物气体供能的“长明火”可以提供地下天然气储层环境的线索。  相似文献   

19.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也不是。可以明确地说,每一项宇航试验,每一次宇宙飞行都会使我们更接近火星。人类对这个桔红色的星球曾不只一次地编绘出种种美丽的神话。人们给火星想象出了许多合乎情理的东西,甚至还提出火星上有有翼动物。美国出版界还发布了发现火星上有类似埃及金字塔的消息。应当承认,在太阳系内除了地球之外只有火星的自然条件可能适合人类居住。迄今,在火星上寻找生命痕迹的一切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今后不再进行这种努力。我们知道,太阳赋与火星的热量只及地球的一半。火星上夜晚的温度为-100℃,白天即使在最好的气候条件下也不过零上几度。实验室里模拟火星条件的生物试验表明:有一些地球生物死亡,另外一些处于“冬眠”状态,还有一些却活下来了,而且还繁衍。低温、稀薄空气等恶劣自  相似文献   

20.
太阳注定会老死的,再过几十亿年,太阳就会变成一个膨胀炽热的赤焰熊熊大怪物,届时地球也就会被它所散发出的炽烈的热量和光线吞没,然后被熔化蒸发。到那时,我们还能拯救人类家园吗?现在已经有科学家在思考几十亿年后拯救地球的方法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