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掘恶中之美”是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在诗集《恶之花》中的艺术追求。《恶之花》描写范围宽泛,由社会之恶、自然之恶、人性之恶和精神之恶的巧妙组合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恶的意象体系。他认为,诗表现的应是更为真实的东西,也就是存在于本体世界发掘本体世界的美,诗人的职责就是要努力透过现象世界发掘本体世界的美,而要发掘美就离不开丑恶的现实世界,离不开对恶的分析解剖。基于这种“发掘恶中之美”的追求,波德莱尔在《恶之花》中成功地实现了由“恶”向“美”的转化,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独特理论  相似文献   

2.
17世纪的悲剧《麦克白》揭示潜伏于人类灵魂深处的罪恶意识,19世纪的诗集《恶之花》完美地延续《麦克白》确立的恶之世界,同时又是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将文学推向现代进程的神性宣言。《恶之花》与《麦克白》在恶之世界的象征之林中演绎特别的救赎之美,波德莱尔亦是“19世纪的莎士比亚”,惊奇地集聚现代与古典的双重气质,是现代诗人的原型。  相似文献   

3.
习惯上,人们把波德莱尔看成是一个"审丑"的诗人,其实他对美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追求。在《恶之花》中,有许多诗人对自然歌咏的诗句,仔细分析,我们会理解波德莱尔的美学追求,明白他心中的"自然"是怎样的一种境界,从而也就更能读懂他诗的真谛。波德莱尔所钟情的"自然",实际上是他对未知世界"美"的探寻,因为在他看来,此岸世界的"美",已不能引起人们的"惊奇"与"颤栗",必须到未知的世界去寻找和发现"惊奇"。  相似文献   

4.
《恶之花》出版之初,遭到了评论界普遍的猛烈抨击,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好奇。多少年以来,法国著名诗人波德莱尔及其代表作《恶之花》被包裹在一片危险甚至邪恶的气氛中,本文旨在分析波德莱尔其人及其代表作《恶之花》,透过诗人看似邪恶的诗歌触摸到一种名叫责任和道德的特别救赎方式。  相似文献   

5.
恶之为花,其色光艳而冷彻脊骨,其香浓郁而幽远,其态精俏而邪魅,其蕴崇高而延绵,它绽放在地狱边缘,释放其阴冷而波动心弦的独特魅力。恶与美的完美交织是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的一大特色。《恶之花》的描写涉及了世间万物,猫、狗、修士、妓女、赌徒、腐尸、幽灵、香水瓶、太阳、乞丐、骷髅等,组合成了一个丰富而具有独特审美意蕴的意象体系。通过对恶和丑的刨析,抽离出真正激荡心灵的东西,达到灵魂的一种净化和追问。本文选取《恶之花》中的三首“骷髅”诗,对“骷髅”的意象进行分析,体悟波德莱尔作品的新奇性、深刻性和音乐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波德莱尔《恶之花》中的《黄昏》一诗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将诗人波德莱尔的“应和论”中的寻求的意象与作者的精神状态相对应,并结合时代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以瓦莱里等一些诗论家的理论为指导,再次肯定了《恶之花》的历史地位及其艺术魅力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波德莱尔《恶之花》中的《黄昏》一诗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将诗人波德莱尔的“应和论”中的寻求的意象与作者的精神状态相对应,并结合时代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以瓦莱里等一些诗论家的理论为指导,再次肯定了《恶之花》的历史地位及其艺术魅力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读波德莱尔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1821-1867),法国最伟大诗人之一,象征派诗歌先驱,现代派的奠基人。波德莱尔于19世纪40年代初步入文坛,他承前启后,在欧美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他举起诗美大旗,开辟"恶之花"园手,育了一朵朵生于地狱而开于天堂的"恶之花",给处于沉寂的法国诗坛带来了一股奇异的花香。以诗集《恶之花》留名后世。此外还有散文集《巴黎的忧郁》《人为的天堂》及许多评论性的文字,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构筑了他那美轮美奂的诗美殿堂。西方许多著名诗人都对其做出了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恶之花》中的水主题和水意象丰富而且别开生面,水的主题在《恶之花》中可分为被征服的水和未被征服的水,波德莱尔用回忆之水浇灌了《恶之花》,通过水的意象和水功能的分析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作者抑郁与忧愁的心境,管窥恋母情结对作者的影响,以及作者的美学思想和创作技巧,对水的迷恋不仅是作者的生命体验,而且是一种诗歌创作的使然,是作者的美学追求和生命的慰藉。  相似文献   

10.
人性悖谬在文学中的存在是一个普遍现象。由于世界存在压抑与反压抑,人类不能寻得二者之间的平衡而形成人性悖谬。卡夫卡的小说印证了由内在的压抑和外在的压抑形成的人性悖谬。但人性的悖谬开创了世界的美和爱,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中国的《红楼梦》和麦卡勒斯的《伤心咖啡馆之歌》从正面或负面都体现出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诗集《恶之花》中的组诗《巴黎风貌》,最能代表诗人波德莱尔对都市世界的观感与体验,敏锐地捕捉了现代文明的缺陷与都市病,通过兼及巴黎都市从整体宏观到具体标志微观的空间书写,从丑陋的事物中开掘新的审美意象,对乌托邦的美好世界、人的现实沉沦及都市病予以诗意呈现,展示出色彩浓丽的都市画面,既在参与都市生活的诗意书写中获得了审美超越,又开启了诗歌的"空间书写",是波德莱尔现代性观念的诠释,创造了一种新的与现代性相联系的"瞬间体验"审美范式,达成了对都市现实和现代人精神困境的审美超越。  相似文献   

12.
波德莱尔:新时代的先觉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就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生平创作及《恶之花》作具体的研究和探讨, 同时对西方现代诗歌的发生、发展、更新以及波德莱尔诗歌对西方现代诗歌特别是对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也有取涉略。  相似文献   

13.
波德莱尔是十九世纪法国文坛杰出的诗人和重要的文艺批评家,他以一部惊世骇俗的诗集《恶之花》,奠定了在法国诗史上的崇高地位,开启了文学创作的新纪元。 彼德莱尔的《恶之花》发表于1857年,雨果曾热情洋溢地赞扬道:“……你的《恶之花》光耀夺目,仿佛星辰……”,“你赋予了艺术的天空以人所共知的致命的闪光,你创造了新的颤栗。”诚然,当时正值浪漫梦破,世纪病重之时,《恶之花》倾泄出的是一代青年幻灭的忧郁感,诗人企图通过日常生活的荒诞,透视  相似文献   

14.
合题时代下的丑学呼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异化的现实下 ,丑以其最本真的状态由边缘走向中心。丑学时代来临时 ,最先在文艺领域找到了突破口。丑学的发祥大约始于 1 9世纪中叶 ,卡尔·罗森格兰兹的《丑的感性学》与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为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丑在西方长期处于自救的状态 ,而在东方华夏文明中 ,我们看到了一种更加合理的感性观。尽管 2 0世纪中叶以来 ,美学走向合题 ,但只有予丑以关注才能有助于感性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孙玉石在《中国初期象征派诗歌研究》中把李金发的诗歌分为四个方面:他歌唱人生和命运的悲哀,他歌唱死亡和梦幻的境界,他歌唱爱情的欢乐和失恋的痛苦,他歌唱自然景色和自己的感受。其中对死亡和梦幻境界的歌唱应该说源自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一、一组与死亡有关的意象不论是中国传统诗歌,还是西方的文学作品中,正面的、美的、能引起人们愉快感受的事物一直在人们的审美情感中占优越地位。但到了波德莱尔那里,审美情  相似文献   

16.
艺术家具有独特的揭示丑的本质的能力,进入艺术殿堂的丑渗透着艺术家否定性的评价,把丑变得更典型,便从反面肯定了美,体现了合目的性的“善”。潘金莲是一个被社会、家庭、生活扭曲的畸形人物,是封建男权土壤下孳生的恶之花。《金瓶梅》用“化丑为美”的手法,从她身上挖掘了与众不同的人性的异化和毁灭。她残忍阴毒、淫荡成性这一独特性格的形成是独特的客体环境和主体环境所决定的。《金瓶梅》采撷恶之花有其特殊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7.
在《恶之花》中的《酒魂》,诗人表达了他对酒的喜爱之情和对现实黑暗的鄙弃,然而我认为这首诗的深层意蕴是诗人以酒代诗表达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热爱.  相似文献   

18.
王国红 《学周刊C版》2010,(1):152-152
说到象征手法,我们可追溯到十几世纪中叶欧美现代派文学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派别——象征主义诗歌。一八五七年,该派先驱人物波特莱尔发表诗集《恶之花》。在题材上,他把社会之恶和人性之恶作为艺术美的对象来写(“恶之花”即恶中有美),揭示了现代城市巴黎这座“地狱”中的种种罪恶现象。  相似文献   

19.
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1)是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他的诗集《恶之花》以独特的魅力冲击着人们传统的审美价值,并开一代新诗歌流派之先河。反观其诗集中的“死亡”诗组对死亡的礼赞和向往,不仅让我们得以一窥诗人独特的诗歌艺术,同时也让我们上溯探寻到诗人走过的充满矛盾,交织着失望和希望,悲观而又不甘气馁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20.
我校罗顺江教授翻译的法国作家贝尔纳 -亨利·莱维著的《波德莱尔最后的日子》一书 ,2 0 0 0年 6月 ,由海天出版社出版 ,该书有 2 1万字。波德莱尔曾因写作过一部“恶之花”,奠定了他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并使他跻身于世界一流作家的行列。但这位开创了西方现代派文学先河的“天才诗人”,生前却贫穷潦倒 ,造谣、诽谤、中伤、污蔑伴随着他终生 ,并使他最后惨死在异国他乡。本书从房东、朋友、母亲、神甫和妓女的角度 ,无情地揭开了波德莱尔作为一个伟人和一个凡人的真面目。波德莱尔生于 1 82 1年 ,去世于 1 867年。该书作者贝纳 -亨利·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