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献研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建设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做好马克思中国化文献研究对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建设有重要意义。我们需要在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和文献学概念的基础上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献研究的内涵,需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献研究和中共党史文献研究的关系重新审视,需要重视文献研究在学科建设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大连大学学报》2021,(3):121-127
新世纪以来,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研究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和中共党史研究领域关注的重要课题。通过文献调查法和计量分析法全面考察了新世纪以来国内邓中夏研究学术成果,得出新世纪以来国内邓中夏研究呈现"邓中夏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邓中夏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研究和邓中夏教育思想研究"的研究轨迹。其中历史研究范式主导下"理论、传播与教育"的史料呈现,是新世纪以来国内邓中夏研究的主要特征,其理论成就集中于邓中夏相关史料梳理与邓中夏思想解读,进一步提升邓中夏研究的力度和基础论题研究、打破邓中夏研究中历史范式为主的研究格局、加强史料发掘和比较研究等是邓中夏研究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整体说来,研究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历史进程、研究经验及学科建设研究。总结这些研究成果,对今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科建设、对更好地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问题及范式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日益成为西方学者关注的焦点。国外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通过探讨中国现实问题,聚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性质问题,在范式上采用"西方中心主义"、"中国中心主义"和"历史主义",尤其是通过"中国模式"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研究,对国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不仅国内学界对其研究方兴未艾,而且也引起了国外一些学者的高度重视,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和视野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进行评析和探讨.对此,我们应有所了解、认识和判断.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是近年来理论界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历史进程、理论成果、基本经验、基本规律等问题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动向,以1702篇CSSCI论文为研究样本,立足于知识图谱,辅以CiteSpace (5.6.R4)、Excel等工具,通过文献分析处理、科学计量与可视化分析,对1998-2019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演进脉络、能量分布、热点前沿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基于此,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关系、基于比较研究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代表人物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关系等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8.
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建设质量,需要明确界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建立学科建设原则,探讨学科建设方法,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研究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献研究,为学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整体性的角度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主要是从宏观上分析和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其基本思路是把纵向的历史的研究与横向的内在逻辑的研究相结合;文本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党的几代领导集体著作的研究、党的文献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艾思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的探索者、实践者与开创者.他笃信力行,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原理说明中国的实际问题,完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奠定了他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发展史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历程中的地位.本文充分利用了相关文献,力图对艾思奇解放前的哲学贡献进行梳理,对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中的地位、贡献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级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处于中心的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研究对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研究的基本内容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其基本规律、基本经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2010年3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梅荣政教授主编)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呈现在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是目前国内出版的第一部明确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命名的专著,全书共110万字。仔细阅读这部著作,可从中体会到作者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诸问题的几个着力点,这对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其一,科学界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学科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建设和研究,应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为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探求其演进的阶段性,总结其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深刻揭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等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的建设和研究,应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为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探求其演进的阶段性,总结其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系统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大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深刻揭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等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2007年8月.李映方教授和陈国庆教授主编的《多学科视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一书,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西北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的重要资助项目之一,是近年来国内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要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面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两大部分,第一大部分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涵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象"的产生及其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象的特点及其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介绍、疏理与分析。第二大部分是重点部分,主要从时代背景、阶级和社会基础、组织基础、理论或舆论基础、实践基础、直接原因、思想文化基础等七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象能够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进行了初步探析。文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象及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进行研究,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性、重要性的理解与认识,进一步增强研究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能力及其实践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更加顺利地进行并不断取得新的更大胜利。  相似文献   

17.
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进程的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也蓬勃发展,成果丰硕。为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充分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方法论原则,同时,应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整体性视野,并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为主导话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置于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背景之中。  相似文献   

18.
《商洛学院学报》2015,(5):33-35
马克思主义对无产阶级革命以及无产阶级的发展有着指导性的意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从共产党建党开始就一直对马克思主义极为推崇,将其作为党内的重要思想,并且积极的开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时代在变革、社会在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也应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实际意义。鉴于此,就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进行进一步讨论,从内涵、时代特征、研究理念上进行有效研究,以期探寻出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近年来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各个学科各种方法和视角都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进行广泛探索,然而,这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科建设、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马克思主义”、关于“文革”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其在中国的社会化研究、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疑问和问题。就这些问题着手进行分析和反思,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本文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一个二级学科,其基本内涵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其一,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其二,研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要注重整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以及学术性与政治性之间的弹性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师资队伍建设,应整合已有的力量,并注重制度化和专业背景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