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抒情传统、五四启蒙思想和革命文化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孙犁早期创作独特的战争浪漫主义抒情笔调。不论从题材、语言还是表现方法,孙犁早期小说都契合了解放区文学对于新文艺的需要,但实际上其对于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继承,对“民族化”的自觉追求与延安理论界所倡导和建构的“民族形式”文学思潮要求并不一致.这也是孙犁与革命主流文化既契合又疏离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小说出现了很多骄人的成果,以及代表着未来小说走向性的东西.新世纪的中国小说界,是个多元化了的小说界,新世纪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媒体化、信息化,传统小说向大众化和娱乐化转型.市场化的小说尤其是网络时代的网络小说,以及80后们的畅销小说这些不入主流文坛视野的流行小说,恰恰正在走向小说当初的原点,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其对于小说文体的改写,现在也还只是初露端倪,而主流文坛的小说,则越来越走向经典化.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新时期的小说以其背离主流政治的主题和题材在新时期文学中占据特殊的位置,并使其与其他的新时期小说家们异趣。作为"散文化小说"叙述的个案,他重接现代抒情小说传统,同时保持他的小说中对风俗画描写的独立意义。以其独特的叙述视角、结构方式、语言表达、短篇行文为他在新时期文坛上寻觅到了独特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文学经典在当代中国语文-文学课程体系中实际处于"出场"却又被"悬置"的境地,其因在于"应试教育"的实践机制与"读图时代"的文化背景.将被悬置的文学经典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落到实处",实为迫切问题.文本"细读"的实践原则表述着阅读主体对阅读对象的心理亲近与行为接近,实则是读者与文本及作者三者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对话,也是促成文学经典进入当代世界与当代心灵的必由之路,它具有中华本土的悠远传统,古典"诗话"、"词话"及小说"评点"均为典范."对话性"课堂实践取代"独白型"课题模式,创设宽松而合理的课堂"对话情境",让不同的个性化认知形成意见交锋与交流,是文学经典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文本"细读"为基础的"对话性"模式,是文学经典教学的理想建构.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40—70年代的中国主流文学谱系中,赵树理的文学史地位经历了从“赵树理方向”到逐渐边缘化的过程。“农村题材小说”主要指20世纪40—70年代一种以农村阶级斗争、敌对斗争、路线之争为题材,具有主流政治色彩的小说样式。作为被批判的典型作品,赵树理最后一部小说《卖烟叶》是主流农村题材小说的“元小说”和“反叙述”,小说中源于民间的“说故事”叙述模式和写实精神也意味着赵树理对主流农村题材小说形式与内容的潜在颠覆,这构成赵树理被主流文学边缘化的重要内因。因此,赵树理作为新文学主流乡村书写由“乡土小说”向“农村题材小说”转型的重要作家,其写实主义的“民间”色彩蕴含着竹内好所言的“新颖”性,从而沟通并超越了“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  相似文献   

6.
"80后文学"在2004年开始瞩目文坛,极具轰动效应.尽管它体现出营养不良的某些病症,也不被主流所认同,但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出现在文坛是毋庸置疑的."80后文学"的出现自有它特定的文化土壤,探讨这种文学现象出现的文化背景和生成机制也是颇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林小叶 《语文知识》2013,(2):100-101
乡土小说自其产生以来,一直交织着作者的乡情与理性。在题材选择、民俗风情的描写等方面,"五四"乡土小说和京派乡土小说有很多相同之处。然而基于不同的文学观,作家即使处理相同的故乡题材,他们的作品中对故乡的抒写也有较大的差异。启蒙的文学与文学的启蒙两种不同的文学追求,决定了"五四"乡土小说与京派作家不同的文学视角,不同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8.
清代前期,在“实学”思潮的影响下,成为文坛主流的经世致用文学观对短篇白话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小说作者片面强调创作的现实功利性,以教化至上为宗旨,这是导致短篇白话小说早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论改革文学     
改革文学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出现一种独特的文学创作样式.改革文学的叙事目的是以文学创作来验证尚未在社会实践中充分展开其结局并适应"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情境之下的主导性社会政治话语.这当中既有工业题材、政治题材的小说创作,也有相当规模的报告文学传世.一些"改革者"、"政治家"、先进的"科学工作者"呼之欲出,给文坛带来了一片生机.  相似文献   

10.
蒋子龙的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和《乔厂长后传》分别发表于一九七九年七月、一九八○年二月.这两篇小说连同它的作者早为读者所交口称赞而蜚声文坛了.时至今天,再来对它们说几句有关的话,难免有点“马后炮”之嫌.然而,我仍然有话要说.我要说的是我们衡量这两篇小说价值的高低和社会作用的大小,不能只看作品本身,也不能单看作品中的一两个人物.我们要把它放在中国当代文学走过的光辉而曲折的三十年艰苦的历程上看;放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文艺复兴和发展的背景上看.看它为中国当代文学增添了多少光彩.纵观中国当代文学史,在工业题材的领域中,蒋子龙的这两篇小说犹如奇峰突起,对工业题材的文学创作作出了可喜的突破,把工业题材的文学创作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它在文学如何表现工业题材方面,无论从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创造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主义文学是欧美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广泛地反映了现代社会的矛盾和人们的心灵状态。D.H.劳伦斯是二十世纪英国文坛伟大的现代主义作家之一,他的小说《恋爱中的女人》无论从创作题材还是表现手法都具有明显的现代主义特征,主要表现在:作者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批判和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心理描写。  相似文献   

12.
"80后"文学作为"新世纪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至今已逐渐趋于稳定与成熟。在"80后"文学发展已逾十年的今天,回望"80后"文学发展过程中主流文学批评所起的作用,可以概括出主流文学批评在"80后"文学批评中所经历的三重尴尬。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反主流文学流派,"垮掉的一代"兴起了所谓"自发性写作"和"生活实录"小说,即颠覆传统的写作方法,以漫无情节的随意性和人物行为的不确定性,表达与主流观念、社会准则相对立的惊世骇俗的疏远异化意识。杰克.凯鲁亚克是这一文学流派的精神领袖和代言人,其在1957年出版的《在路上》等一系列作品,也是这一写作风格的滥觞之作。  相似文献   

14.
六年前,在中国的当代文坛上出现了一部引起轰动的小说——《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它以题材的独特、矛盾的尖锐、思想的深邃和色调的强烈,震惊了文坛,它的作者就是张一弓.“伟大的文学现象和重要的作家多半是、也许纯粹是社会大变动或社会大灾难的结果.文学杰作就标志着这些变动和灾难.”卢那卡尔斯基的这段话恰恰给张一弓和他的作品作了注脚和结论.  相似文献   

15.
张璐璐 《华章》2007,(9):179-179
朱苏进无疑是军旅文坛上最为闪耀的恒星,本文从朱苏进引起文坛关注的《射天狼》为发轫点,以朱苏进的军旅题材小说为文本,剖析作者的创作风格,并试图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朱苏进军旅题材小说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相似文献   

16.
通过时日本现代文坛中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渊源的梳理,从另一个侧面更清楚地展现中国历史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弘扬和影响情况。同时,深入发掘日本文坛中国历史题材小说繁荣发展的根源,以期时当代中国文学特别是历史小说创作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类型文学     
"类型文学"是近期文坛正在热议和研讨的一个新词,它大抵是指在传统的"精英文学"和"纯文学"之外的、更广泛和宽阔的文学形式,主要以"类型小说"为主,拥有众多读者。据有关统计,2009年全国出版长篇小说约3000部,其中"类型小说"占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乡土小说的文学传统基本是缺失的。完整的乡土经验进入小说文本,是新文化运动中西方现代启蒙思想与中国社会现实相遇的结果。20世纪上半叶,中国乡土小说的分化基本都是政治形势驱动的结果,对政治的不同态度衍化出了不同的乡土小说流派。《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个时代呼唤出来的科学话语体系,确立了乡土小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主流地位。新时期乡土小说打破了那种整齐划一的文学局面,20世纪以来的本土文学传统被激活,西方文学资源的大量引进催生了中国文学一波接一波的文学思潮。内外共振中,世纪之交的乡土叙事更加厚重、更加开阔、更加圆熟,也成为新世纪乡土小说最切近的文学传统。新的文化语境、新的表现题材、新的文学观念和新的叙事手法,使得“新乡土小说”的生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创作,一直在中国当代小说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也曾铸就五六十年代该类题材长篇小说创作的辉煌。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理想的呈现,似乎成为该类题材的永恒主题;然而,到了80年代中期,新历史小说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在文坛并引起关注。历史的变奏一直延续到90年代,至今仍具有方兴未艾之势,本文就这一文学现象提出一点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以来都市题材文学在中国获得了发展,而乡村题材文学依然占据了文坛主流。中国社会在改变,都市和乡村从对立趋向于相互的渗透和交流融合。随之在当前文学之中出现新的动向。其中创作思维方式也在发生改变。文学参与文明进程的努力是明显的,从中也可以看出社会学意义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