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59):21-22
六曜是择吉文化的一种,主要用于判断日期的吉凶。六曜起源于中国,后传入日本。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今日本,六曜仍然能广泛地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与日本人的精神文化及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周文 《甘肃教育》2002,(7):38-38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加强教学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提高质量的保证,也是教师自我提高的一条有效途径。然而,要备好一节成功的课,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它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那么怎样才能备好一节成功的课?通过实践我认为:必须要做到“六备”、“六有”。  相似文献   

3.
六叔和六舅     
《新作文》2010,(9):24-24
温馨小提示:出南门,走六步,见着六叔和六舅,叫声六叔和六舅,借我六斗六升好绿豆;过了秋,打了豆,还我六叔六舅六十六斗六升好绿豆。怎么样?各位小星星的小舌头是不是已经打结啦?哈。别气馁,六叔和六舅来帮忙啦。  相似文献   

4.
本从注册视听生组考、监考的实践体会,说明注册视听生应试需注意的六个问题:树立正确的应试态度;分清考试类型;提前时入“角色”.深化考试情境;迅速摸清“题情”;立足一次成功;妥善分步解答。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背景下,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主线。课题组从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学习评价机制等方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探索,提出了理论教学“六化”、实践教学“六制”和考核评价方式“六转变”的人才培养改革新措施,为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范式。  相似文献   

6.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加强教学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提高质量的保证,也是教师自我提高的一条有效途径。然而,要备好一节成功的课,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它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那么怎样才能备好一节成功的课?通过实践我认为:必须要做到“六备”、“六有”。一、备大纲,脑中有纲教学大纲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依据。因此,备课首先要钻研教学大纲内容,深入领会大纲精神,在认清目的、任务的基础上,明确本年级的教学目的、要求及内容,掌握重、难点。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重、难点,注重选准训练点,选好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7.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实验做得好,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学生容易懂;做得不好,削弱学生的物理兴趣,影响学生情绪.为此,要想做好物理演示实验,就要耐心细致,做到六忌注要.  相似文献   

8.
9.
弘扬传承传统文化有着极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课题实践研究中做到六个融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六堡茶作为广西地区重要的茶类,以其独特的“红、浓、陈、醇”及“槟郎味”等味美特征驰名岭南和海外。从文化的视域来观照六堡茶的味美特征,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六堡茶特有的味美特征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对于深化六堡茶史的研究,扩大六堡茶文化的传播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12.
肖川 《教师教育研究》2002,14(3):21-24,20
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主要通过师生关系来体现。师生关系的品质对于学生的精神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只有教师具有较高的素质 ,才会有高品位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 ,要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 ,就需要不断成长和发展。所以 ,广大教师 ,特别是优秀教师 ,需要做到“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只有当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些素质 ,我们的教师能够做到带着欣赏进课堂 ,带着微笑进课堂 ,从而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课堂 ,带着兴趣进课堂 ,带着成长的渴望进课堂 ,我们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20世纪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海浪>是其代表作之一.小说利用太阳的东升与西落象征着人生的具体阶段.作者通过对六个人物成长经历的描写,揭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永恒之间的矛盾.六个代表人物以不同的方式走向同一个归宿,而又以不同的姿态迎接着死亡.个体生命虽然短暂,但整体生命却永恒不息.  相似文献   

14.
"六有大学生"是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和简要概括,对于第二课堂教育体系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六有"要求,建立第二课堂"三大模块、六大项目"的课程内容,并依托学分、考核、评价、激励、指导和平台"六位一体"的保障机制促使课程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5.
湛江市倡导“精讲、普导、激趣、引思”课堂教学“八字”要求,并要求教师把“微笑、尊重、民主、宽容、合作与探究”带进课堂。并指明把“六进课堂”与教师转变教育思想以及自身的教学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确立与课堂的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思想和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国风》中的六首诗提出新的阐释:《周南·汝坟》写妻子与丈夫团聚时希望他不要再离开自己,为了强调这一点她特别提到过去一个王室成员对自己的骚扰,但被自己机智地打发走了;《召南·江有汜》是一位青年男子在过去的恋人出嫁时所喝的哀歌:《鄘风·蝦(?)》的主旨决非"刺奔女",而是男方家长指责女方家长将女儿另嫁他人,背弃了过去的约定;《卫风·竹竿》是一首失恋者的哀歌,他的心上人已远嫁他乡;《郑风·将仲子》写少女在恋爱中畏惧外来压力,实行自我压抑,她是一个恶性自律的弱者;《陈风·东门之扬》描写一次约会,一方先到,他几乎等了一夜。  相似文献   

17.
谢赫六法之"气韵生动""应物象形",不仅对中国古代水墨人物画有极大的影响力,而且对中国当代乃至世界绘画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探讨谢赫"六法"之中的"气韵生动""应物象形",并以实例阐述"气韵生动""应物象形"这两种绘画理论对超写实人物画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清代史家章学诚,从史学发展着眼,提出"六经皆史","六经"是上古政典,对后世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他还强调"六经不可拟","六经"之意可以"师仿"等.这些认识,对人们进一步研究"六经"、探索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六经皆史"和"六经皆为孔子所作"的观点由来已久.本文拟对刘知几、陈傅良、章学诚等历代不同学者的"六经皆史"观进行剖析,揭示其内容的各自差异,说明各自的主张具有其合理性,受到当时的时代思想所影响.最后提出不能用现代的史标准去衡量古人的史.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对《诗经》"不"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试着讨论"不"在《诗经》中的不同词义,指出某些注解的错误,并建议《王力古汉语字典》增添"不"的两种词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