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泽铭 《传媒》2021,(2):55-56,58
近年来,《中餐厅》《向往的生活》《青春旅舍》等"慢综艺"节目开始成为国内新兴主流综艺节目,赢得了广大受众的认可与喜爱.韩国作为"慢综艺"节目的开创者,不仅种类多样、内容丰富,而且原创性强、特色鲜明,发展劲头迅猛.反观国内,虽然近年来"慢综艺"节目迅速崛起,但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原创度低、广告过多、类型单一等,严重制约了其发展.鉴于此,本文归纳总结了韩国"慢综艺"节目的特色,客观审视国内"慢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提出建议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慢综艺是近几年一种较受观众喜爱的综艺节目类型,该类型节目数量不断增多但节目质量良莠不齐.《你好,生活》作为央视推出的首档慢综艺,通过节目场景、内容、反馈等方面为受众打造沉浸式体验,受到广泛好评,节目质量在三季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你好,生活》的沉浸体验为慢综艺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道路,也反映了更多进步空间.  相似文献   

3.
蔡雯婷 《新闻传播》2018,(15):52-53
近日,《向往的生活》第二季火热上映,"慢综艺"节目再次回归观众的视线。回顾2017年,众多内容注重生活情感、形式轻松缓慢的综艺节目频现荧屏,"慢综艺"作为现今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类型,成功打破了竞技类综艺长期霸屏的局面,为受众带来了一种新的节目体验。本文将以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理论为出发点,分析《向往的生活》的节目特点,挖掘其热播原因,并对"慢综艺"节目未来如何进行有效传播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常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这时以慢节奏为基调的慢综艺应运而生,衍生出许多节目样态。本文以《向往的生活》为例,分析节目中空间建构以及其与人之间的互动所形成的情感表征,发现此类慢综艺满足了受众的某些情感需求,推动受众进行自我反思和认同,但仍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常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这时以慢节奏为基调的慢综艺应运而生,衍生出许多节目样态。本文以《向往的生活》为例,分析节目中空间建构以及其与人之间的互动所形成的情感表征,发现此类慢综艺满足了受众的某些情感需求,推动受众进行自我反思和认同,但仍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史鑫涛  田恩宇 《视听》2023,(1):107-111
网络综艺衍生节目是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类型延伸,正在成为正片综艺重要的内容消费之一。网络综艺衍生节目不仅满足了受众对综艺节目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而且因其话题更新快、与正片同步时效性强、制作成本低、制播灵活等优势,为节目持续创作优质内容提供了有益启示。目前,网络综艺衍生节目面临节目质量不高、节目形式局限性强、过度依赖正片而造成受众审美疲劳等困境。对此,可从接受美学理论出发,以召唤结构为突破,挖掘内容形式的个性化特征;以期待视野为驱动,推动节目创新;以媒体融合为依托,打造新型的受众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带来的不只是媒介形式的创新,内容创新同样是重点,并且成为重要的竞争方式,如以"回归生活,浸润心灵"为理念的慢综艺逐渐成为2017年综艺界的新现象并衍生出大量作品。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慢综艺的节目类型与特征,对其产生的原因做出解读,并结合现状对慢综艺的长远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由于显性的竞技任务和双方对峙的竞争关系的缺失,慢综艺的叙事构建尤为困难,反差营造成为有效的叙事手段.国内首档声音互动陪伴真人秀节目《朋友请听好》,注重与听众的互动陪伴,成为广播节目融媒化的样本,也满足了现代人的解压需求,但也存在着任务不明晰、来信(电)没有经过认真筛选等不足.  相似文献   

9.
鲁艳芳 《传媒》2021,(9):39-40
融媒体背景下,如何将好的内容实现多元融合,以不同产品形态呈现给不同需求的受众,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知识内容生产者面向市场和受众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以融媒项目《笔尖上的诗词课》为例,探讨内容产品如何进行多元开发与融合传播,以期给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勇 《采.写.编》2022,(12):51-5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科学技术也越来越发达,媒体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在融媒体大环境下,新闻记者专题采访能力将直接影响节目质量,为此相关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下面将对融媒时代电视新闻专题采访进行分析与论述,结合时代需求总结现阶段的基本要求,以此适应融媒体环境,最终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新闻内容服务。  相似文献   

11.
胡海阳 《新闻战线》2023,(10):94-96
融媒时代,主流媒体应当始终坚持社会责任,推出满足受众需求的优质内容,吸引更多受众关注和支持,打造能够多平台共享的精品节目。“帮帮团”作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通过直播等新媒体手段,增强了节目的传播效果,提高了节目的可看性,体现了节目的服务意识,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2018年,中国新闻奖增设“融媒创新”奖项,成为主流媒体优质融媒新闻作品的重要价值标尺。5年来,获奖作品较为集中的反映出主流媒体融媒新闻内容生产的长足进步与创新成效。本文基于新媒体视听三维文本分析范式,从形式、内容及技术三重维度,对2018~2022年中国新闻奖79件创新类获奖作品进行全样本考察,全面洞察其创新趋向,为行业整体提升提供有效指引。研究显示,形式层面,奖项引领、标题设计、样态多元深度满足受众新闻内容获取与应用需求;内容层面,融合策划、语态革新、互动升维全面助力融媒新闻内容破圈;技术层面,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双向提升,“技术应用创作”转向“应用技术创作”,深化融媒新闻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3.
当前,电视综艺在利用融媒体技术增加边际收益、扩大受众范围与增强场景体验的同时,亦存在显著的内容瓶颈,不仅严重影响其IP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而且恶化了电视综艺产业的商业生态。融媒时代,电视综艺IP化发展的关键是增强IP质量,重拾其知识性、情感性、价值性的传播初心,以破解其在价值导向、明星依赖、产品同质化等方面所遭遇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4.
韩国综艺近年发展迅速,在我国也颇具影响力。《新婚日记》作为一档新创的综艺节目,是对当前生活情景类真人秀节目的一种新的尝试,是众多同质化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本文将基于受众心理与视听语言,以《新婚日记》为例,分析当前综艺节目制作中的创新路径,无论基于内容或形式,创新的一点便是结合受众需求;论述镜头语言和音乐在整体上提高节目质量,形成节目特点的作用;探讨将现实性、文化性、娱乐性融合的节目趣味性,让受众愉悦身心的同时感受健康向上的精神导向。结合受众需求打开创新思维,将娱乐性和健康向上的文化艺术有效平衡,提高节目的整体质量,这是提高我国电视文艺节目的关键元素,也是真正有利于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5.
潘悦 《视听》2023,(5):104-107
在加速社会背景下,《向往的生活》《奇遇人生》与《忘不了餐厅》等慢综艺通过情感叙事展现了空间、物界、行动、时间与自我的异化,实现了对加速社会的抵抗。以治愈心灵、情感疗愈为主打的慢综艺注重“当下”的情感体验,而不追求在短时间内呈现出刺激感官、传递信息的效果。慢综艺通过贯彻“慢”生活的理念,引导且满足了受众对于放慢生活节奏,享受“当下”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16.
刘蓉 《传媒》2021,(2):68-69
大型融媒体理论节目《中国宣讲达人大会》播出之后获得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认可,其运用故事化、年轻化、综艺化的方式宣讲中国精神的传播策略成功地打动了目标受众的内心,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打造了一堂冒热气、接地气、聚人气的新时代思政课,启发传统思政内容传播的不断创新.本文以《中国宣讲达人大会》为例,对新时代背景之下如何借助全新的融媒体理念和融媒体工具创新思政课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谢升佳  刘红斌  胡辉 《视听》2023,(1):103-106
近年来,慢综艺在荧屏上掀起一阵深度娱乐风。相对于过去情节紧凑、极具冲突、既定剧本的快综艺而言,慢综艺以慢节奏、非限定人设、减少剧本干预等特点收获大批荧屏粉丝。慢综艺在制播理念、价值导向、受众诉求、人文情怀方面呈现出理性回归趋势,契合快节奏社会生活下受众渴望回归慢生活的心理需求,既缓解了快综艺迭代的审美疲劳现状,也实现了文化价值和荧屏娱乐的双向输出。  相似文献   

18.
自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开播以来,一直广受好评,很快就汇聚了庞大的忠实观众,开创了综艺娱乐节目新的高潮。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节目的创办成绩与其内容设计和受众心理需求的良好结合密不可分。本文就以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节目为例,对节目内容和受众心理需求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凤至 《传媒》2019,(16):57-59
当前,媒体融合趋势不断加深,新颖多元的网络节目层出不穷,“草根”主持人大量涌现,为主持人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适应媒体融合环境,主持人必须重新审视自身在传媒行业以及节目中的角色定位,重新理解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将“融合思维”贯彻到工作中。同时,不断拓展自身技能,加强与受众的互动,提升新媒体素养,创新主持风格,建构有沉浸、有辨识、有力度的主持格局,更好地为受众服务,打造融媒视域下的精品视听节目。  相似文献   

20.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广播新闻媒介受到了巨大冲击,尤其是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地方广播电视台想要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要增强自身的新闻传播力。为此,本文在深入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广播新闻生存环境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策略:加强融媒合作,实现交互传播;创新报道模式,抢占传播前沿;找准传播定位,贴近受众生活;加强角色转换,重视节目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