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20年的春节,我身在家乡武汉却并没有在家过春节。在回武汉过年的火车上,我就已经开始了采访,彼时,新冠肺炎的消息沸沸扬扬,作为记者的职业敏感告诉我,这可能是一场堪比非典的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后来的故事就是回武汉过春节的我,正面遭遇中国抗击这一场人类史上罕见传染病的狙击战,那个春节以及之后几十个日日夜夜构成了我迄今最难忘的一段记忆。  相似文献   

2.
春节·道德与电视剧卢鸽威,吕平,李秀敏1999年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与往年一样,我们花功夫思考,如何向武汉人民交一份春节电视连续剧的菜单,我们把它看成是武汉有线电视台着力思考和重视编播的大问题。电视发展到今天,电视连续剧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文学形式,它把文...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春节有着不同的细节内容,而正是这种细节性的差异使不同地方的人感受到传统的影响,并通过地方性的认同,使春节习俗的差异性存在不断地传承发展。因此,从本质上来看,春节的细节决定了年文化的存在,尤其是决定了年文化的时代性差异和地方性差异,同时.地方性认同,又强化了这种差异的延伸。然而,在现代传媒和通信工具的影响下,年文化不断异化和趋同。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的几年,武汉报业的价格战一直是降价战.在2008年,这一切成为历史.8月6日,武汉5家报纸统一行动,将零售价由0.5元提至1元,订阅价也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5.
权超 《湖北档案》2005,(2):58-59
春节前后,我翻开影集,看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春节照,往事萦怀,70年的沧桑岁月,55年的从影生涯,悲欢离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6.
“新的一年,我们服务大众不止步,追寻新闻不停歇”,2月7日除夕出版的大众日报,在一版向广大读者拜年,这句话既是大众日报2016年春节报道思路的主线,也是大众报人薪火相传的理念. 诞生在战火硝烟之中,拥有77年光荣历史的大众日报,即便在战火纷飞之际也从未间断、停刊,成为我国报业史上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党报.正是秉承“不停歇”的精神,近年来每逢春节,大众日报不仅坚持出报,还以精心策划的栏目,扎实、深厚、温暖的报道,新颖美观的版面呈现方式,让春节报道成为报道创新的一次有效实践,报道质量的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7.
"希望下一代能活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这是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中的经典台词.2022年春节档,该片位居春节档电影票房排行榜榜首,它以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水门桥战斗为背景,讲述发生在1950年12月"三炸水门桥"这段真实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富含辞旧迎新的美好寓意。经历史的沉淀及社会的不断发展,在人际传播、社会传播、内向传播等传播方式的多种作用下,衍生出一系列春节现象。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这一特定期间的现象映射了社会的传播现状及发展状况,包含着重要的传播意义。春节习俗是民族文化内涵传播的窗口,它的复杂性与丰富性在传播过程中都带来不同的效果,春节某种程度上是一场传播盛宴,其中包含的各项传播都值得去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史,搭载着电视这一媒体,春晚牢牢地吸引着国人的目光,把这台晚会成功地镶嵌在了中国最重要的节日里.每年春晚都会迎来一番褒贬不一的评论,甚至是一片骂声.  相似文献   

10.
《唱响武汉》是武汉广播电视台于2012年10月推出的一档电视文化互动栏目,栏目带着一批写武汉、唱武汉的"武汉之歌",行走武汉三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深入企业、学校、农村、工地、社区,与百姓零距离综艺互动,推广、传唱"武汉之歌",传播与武汉相关的知识、历史和文化,让武汉人民更加了解武汉,更加热爱武汉,从而增强武汉人民对武汉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11.
王寅  郭妍  王杨 《传媒》2023,(5):24-25+27
<正>北京台春晚,一个创建于1986年的品牌,在每年大年初一如约和观众见面。30余年的陪伴,使得北京台春晚早已不是一场单纯的晚会,是春节夜晚的年味盛宴,是陪伴多年的春节习惯,是口口相传的春节话题。2023年1月22日,农历正月初一,在温暖喜庆的氛围中,北京广播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圆满播出。过去的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也是全国人民共同度过的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2022年12月31日,北京市委书记尹力来到北京广播电视台,视察节目录制播出情况,  相似文献   

12.
春节到了,意味着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就要过去,万象复苏草木更新的春天将要来临.春节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也是历史最悠久、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相似文献   

13.
陈栋 《今传媒》2007,(3):9-11
"为烈士寻亲"是2006年里一个让很多人为之感动的话题.特别是<武汉晚报>策划的"为烈士寻亲"系列专题报道,给广大民众留下了深刻印记.追踪报道华中科技大学学生"为烈士寻亲"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回访烈士家属,策划太原清明节公祭等系列活动,开展春节慰问烈士家属公益活动……整个系列专题贯穿于苦与乐、情与泪之间.  相似文献   

14.
郑媛 《现代传播》2002,(4):135-136
《除夕夜》紧紧围绕春节晚会这一中心展开 ,主题鲜明 ,情感至真 ,是一部极为成功的专题文艺节目。其成功之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料翔实丰富节目大量引用了春节联欢晚会相关的一些资料画面 ,从资料的全面程度我们不难看出编创人员工作的辛苦和态度的认真。在第一集介绍春节联欢晚会发展历史时 ,画面展现的是我国于 195 5年录制完成的最早的一台春节联欢晚会 ,虽然由于种种技术原因 ,人们未能如期在除夕夜的电视机前欣赏到这台晚会 ,而是在春节过完半年后才在电影中看到 ,但这毕竟是我国第一台专门为春节而录制的联欢晚会 ,它也…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的几年,武汉报业的价格战一直是降价战。在2008年,这一切成为历史。8月6日,武汉5家报纸统一行动,将零售价由0.5元提至1元,订阅价也相应提高。这次提价,没有谁“一声令下”,但同行们“心有灵犀”,先是8月2日楚天都市报和楚天金报通告读者,文章内容不同但标题相同——《艰难的时候,让我们也一起走过》,颇为煽情,难言之隐,一气倾诉。8月5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和长江商报跟进,  相似文献   

16.
节点时段的新闻策划在春节7天休刊期结束之后,兔年初七,《武汉晨报》在复刊第一天以《微博春节·新闻故事片》的超常规操作面对广大读者。当天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的鲁国,我的老家.这里还延续着千百年来的老传统,那就是春节磕头. 我这31年的人生历程里,每年的春节都是在千里之外的鲁西南老家度过的.无论多么繁忙也无论多么劳累,只要能在除夕赶到老家,再过上个正月初一,那就完成了一个心愿.不为别的,除了陪陪老人、全家团聚之外,更让人难舍的还是那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磕头.  相似文献   

18.
作为华中重镇的武汉是一座有着35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曾经凭借张之洞开创的近代工业跻身一流城市之列,被称为“东方芝加哥”,铸就“大武汉”的辉煌。建国后武汉一度独领风骚,但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武汉在全国经济政治格局变化中城市地位开始下降。当前,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部署的推进,武汉正进入发展的重要阶段。2011年武汉提出要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发挥全国性重要影响。而当前我国主流媒介所呈现的社会现实图景中,武汉媒介形象如何?本文以《人民日报》近年来对武汉的报道为例,分析了当前我国主流大众传媒中呈现的武汉媒介形象。揭示其形象的基本框架和具体特征。  相似文献   

19.
<正>2023年春节档电影,《满江红》成为爆款。南岳名将岳飞的同名词牌成为热搜。电影故事设置在岳飞死后四年,岳飞并未出场,然而观众在片中无处不感受到岳飞精忠报国精神的感召,并引发了一股岳飞热。细心的网友发现,岳飞七次北伐,都是从驻扎的武昌(宋代武昌称鄂州)出发,回师后曾驻屯汉阳。岳飞抗金最辉煌的岁月都以武昌为大本营,至今武汉三镇留下十七处与他有关的遗迹和地名,这是江城武汉宝贵的历史与精神财富,值得后人铭记。  相似文献   

20.
武汉晚报社2008年度广告经营创历史最好水平,年增长超20%:发行量连续第5年进入"世界日报发行量百强":武汉晚报被评为湖北省首届"出版政府奖报纸奖":获2008年"中国晚报十强"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