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的心理健康黄河清本文综合了近年来大量的有关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论证了不同类型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的关系,并提出了如何改善父母教养方式的构想。1溺爱型的父母导致孩子情绪不稳、意志薄弱、交往困难、软弱无能,容易形成骄横...  相似文献   

2.
赵翔 《家长》2013,(7):36-36
许多父母在教导青少年孩子时,常常怀着挫折感,而青少年子女与父母沟通时却又常常带着压力,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与父母沟通,这些状况已成为现代父母在教养孩子时的一项挑战。  相似文献   

3.
为多途径减少初中生的手机依赖行为,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希望和手机依赖三者的关系,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初中生希望问卷、中学生手机依赖量表对333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的手机依赖程度显著高于女生,初二和初三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显著高于初一的学生,并且手机依赖程度存在学校间的显著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的手机依赖相关显著,其中,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与手机依赖呈显著负相关,拒绝、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与手机依赖呈显著正相关;希望在父母的情感温暖教养方式、拒绝教养方式、过度保护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的手机依赖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锦 《考试周刊》2008,(11):210-211
父母的态度和教养方式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本文分析论证了不同类型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的关系,并提出了如何改善父母教养方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刁岩  宋立娜 《考试周刊》2015,(42):171-172
本研究为了探讨家庭教养方式与亲自沟通对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包头市三十六中204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消极的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亲子沟通与心理健康呈显著的负相关;亲子沟通的问题性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6.
“直升机教养”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养方式,它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涉及多个领域,如心理健康、自我调适、社会行为、社交关系、学业成就和职业规划等。采用元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的结果表明,“直升机教养”对青少年发展有消极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高保护剥夺了青少年的自主权;高要求强化了青少年的无效感;高控制弱化了青少年的控制力。为应对“直升机教养”对青少年发展带来的问题与挑战,建议从父母、孩子、学校和社会四个层面入手,为青少年创造一个更为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社会行为的影响,从而指导家长实施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以乐山市第七中学的初中生群体为样本展开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父亲的教养方式在初中生性别上有显著差异;父母的教养方式在是否独生子女上有明显差异;亲社会行为与父母教养教养方式各维度均呈现出显著性相关。因此,学校需要针对多子女家庭进行专题指导,帮助家长用积极的教养方式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8.
过去,父母常犯的错误不外乎“忽视”和“虐待”。事实上,带领我们进入新世纪教养孩子的趋势是过分纵容,过分的保护和过分的刺激。让我们把它统称为过分的教养。过分教养,尽管意图是好的。但是它却妨碍了孩子独立性和个性发展的需要。而且也忽略了让孩子按其自然时间来正常发展的重要性。作家约翰和琳达·弗里尔在他们的著作《父母教子的七点禁忌》中,从这样一种想法出发详细阐述了他们所认为的7个问题——警告现在的父母,过分教养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如智能手机,它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这也使得儿童过早地接触手机甚至痴迷手机,因此,造成了青少年厌学、偏激、消极的人生态度等不良现象,很多家长为之感到苦恼。要想让孩子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减少手机给孩子带来的危害,作为家长必须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耐心地与孩子沟通,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进行家校合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心理门诊中,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当父母带着有情绪忧郁的孩子来咨询时,孩子的妈妈通常是化了妆的,穿着也比较讲究;而陪同来的父亲也常常是很神气、很帅气的。与父母近似“完美”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的孩子却显得很弱小,就像枯萎、焦渴的禾苗一样,亟待雨露的滋润。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许多父母在社会上、工作中扮演着“强者”的角色,但在家庭中却难以成为合格的父母。他们让孩子感到的,不是可亲可敬,而是无法接近与沟通。同时,父母“过分完美的形象,无形中为孩子定出了高标准,给孩子很大压力,使孩子感到自卑。倒不是说社会地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