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植 《生物学教学》2005,30(9):15-15
1.1 对教材的认识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动物的运动”一节,其内容与原教材相比有较大的变化,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紧扣瀑程标准,抓住重点,借用多媒体手段,发挥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就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完成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初中就接触过电磁感应的概念,但初中对电磁感应的定义还不完善。高中教材的内容就是要让学生更深一层次准确理解电磁感应现象。教材中的定义很抽象,怎样才能使学生既能轻松接受  相似文献   

3.
杨永杰 《广东教育》2002,(12):45-45
一、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形象性因素善于形象化地处理教材,能够使单调枯燥的知识变成生动形象的内容,使学生在轻松、生动的氛围中接受知识。例如在讲充分必要条件时,对必要条件,书上是这样定义的:如果P则Q是真命题,即PQ称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言简意赅。但是学生对“是必要条件,未必是充分条件”不好理解。这时,我举出这样例子,“狗有四条腿。”大家都毋庸置疑,狗是四条腿的充分条件。四条腿是狗的必要条件,大家都能接受和理解。但是“四条腿”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否则,有四条腿的动物都变成狗了。这个比喻…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并指出“弧度是学生比较难接受的概念,教学中应使学生体会弧度也是一种度量角的单位(圆周的1/2π).”事实上有相当多的高一学生感觉弧度很“糊涂”,对教材中给出的“1弧度角”的定义总觉得是“天上掉下来的”,难以理解.  相似文献   

5.
《机械能》是物理学中的重点教材之一,也是中学生学物理不易接受的一部分知识。这章教材的中心内容是机械能的转变和守恒定律,而掌握这个定律的关键又在于使学生对功的物理意义和量度法则有深刻的理解。因此教材用了一半以上的篇幅来阐述功的概念。教材开头就从功、功率的概念及其量度法则入手,紧接着就运用功的概念对学生熟悉的杠桿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的机械功的原理。并运用这个原理来分析斜  相似文献   

6.
本节是《二次函数》的复习课。初中阶段学生虽已学过这部分内容,进入高中阶段又进一步学习这部分内容,由于职高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多是机械的,很难从本质上加以理解。对知识掌握不扎实。而二次函数的内容涉及面广,灵活性大,技巧性强。复习时要以“课本”为蓝本,注重浓缩知识,使之系统化。纵向深入,加深对性质、概念、  相似文献   

7.
顾亚平 《生物学教学》2005,30(11):20-20
“血液和血型”是苏教版七年《生物》下册第十章第一节的内容,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增添了模拟血型鉴定的过程,解读血常规格化验数据对疾病诊断的意义.提出缺铁性贫血、血清的概念。积极倡导义务献血。由于七年级学生相关知识的欠缺,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存在:将缺铁性贫血和贫血混为一谈;不理解为什么异型血不能互输和解读血常规对疾病诊断的意义,以及义务献血与健康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科学概念"是当今科学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美国FOSS教材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和《科学素养的基准》两大文件的指导下,宏观上以"理解性地学习科学概念"作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具体构建了有层次的科学概念的内容体系,并通过观察和实验落实学生科学概念的获得,最后,以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表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科学概念。以上这些,都值得我国在编写科学教材时借鉴。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生物的新陈代谢”这一章,注重以事实和实验说话,展示了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树立创新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编写思路;在对知识阐述方面采取了实验、实例、图解、思考题(旁栏思考与复习题)、小资料等多管齐下的“全方位战略”。新颖的设计,详实的内容,发展与研究的眼光,使教材耳目一新,尤其是这一章增加的15个小资料,丰富了教材的“血肉”,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方面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军玺 《甘肃教育》2010,(15):50-50
初中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分层设计练习题,其中有一类是“数学理解”。教师应如何设计方案,灵活、高效地发挥“数学理解”题材的作用,使学生理解概念,发展能力,形成数学素养呢?下面我将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稍微和略微     
程度副词“稍微”和“略微”的意义基本相同,《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用二者互释.《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里也解释说二者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实际上,二者在语义上和动词的选择上都存在差别.通过对这两个词作深度的比较对照,从三个平面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英语语法中,语法学家从逻辑意义的角度将“分句”分为“限定分句”和“非限定分句”,这样“分句”的下住概念“非限定分句”的所指外延包括传统语法的“词和词组”等结构;从句法功能上讲。“短语”可由一个“词素”或几个单词构成的“词组”或“分句”来充当。因此,“短语”的所指外廷涵盖了从句法角度定义的“分句”的外延,“短语”是小于“句子”但大于或等于“分句”的语法单位,即“句子”〉“短语”≥“分句”。  相似文献   

15.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6.
教育要提倡生态学,而教育生态学的核心思想是互动,但不少教师和学生对此深感困惑,误以为给学生提问就是互动。提问和互动都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也有相应的教学模式,但真正的互动有多种形式,提问只是其中一种单边的互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认识两者的不同,增进对互动的理解,学会灵活运用多种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江总书记提出了许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论述,构成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新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锒铛”、“独鹿”的本义及其语义发展。“锒铛”本为拟声,由拟声而达意,从而引申出许多新的意义;“独鹿”为“朱愚”一词的声转,本义为驽钝。二词的来源不一,本义不同,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二者词义演变,部分语义交叉融合。本文还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锒铛”、“独鹿”的同源词作了进一步探讨,同时也对前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并补正。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作品<野草>晦涩难懂,其原因并非只是外在社会环境的残酷所致,而是有着更为重要的语言学原因:鲁迅深切体悟到了语言的困境,为了突破困境,他不得不寻求新的言说方式,采用沉默、话语的正反并置和象征三种表达策略辗转在"说"与"不说"之间.  相似文献   

20.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