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A4):163-164
心理委员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不仅能减轻辅导员负担,而且能形成良好的朋辈教育体系,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本文就高校低年级这一特定群体建立起辅导员和心理委员沟通反馈机制,推动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心理委员述职和填写心理委员工作表的方式加强辅导员、心理委员和低年级班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的联系,完善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制度。  相似文献   

2.
加强高校班级心理委员队伍建设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主体作用,构建健康和谐校园环境的重要保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心理委员队伍是顺利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关键所在;严格选拔程序和系统培训心理委员是加强心理委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心理委员素质与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纷纷建立起班级心理委员制度,虽然国内心理委员制度起步晚、不完善之处很多,但是由学生担任班级心理委员具有教师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挖掘学生人力资源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效力,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班级作为高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与五级心理危机干预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心理委员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要加强班级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业务培训与考核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协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班级心理委员制度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心理委员制度对于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高校班级心理委员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建立以"心理委员"为基础环节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体系,并进一步完善体系中的各个环节,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班级心理委员能有效地、深入广泛地开展工作,从而达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心理委员是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设置班级心理委员符合并适用于我国国情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心理委员的服务对象是同辈、同学或朋友,他们彼此之间有着共同的成长经历和情感体验,自然性的鸿沟小,防御性低,互动性强,更容易彼此理解、沟通和接纳,更容易深入到学生内心。北京林业大学通过班级心理委员在班...  相似文献   

7.
班级心理委员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班级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架起老师和同学沟通的桥梁,为同学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助力同学们健康成长。文章从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心理委员的培养路径、心理委员培养的教育学价值等方面,构建学生自主自助和朋辈互助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系统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心理委员制度是指在学校班级设立专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职责的班委成员的制度。在每个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可以协助专兼职心理教师和班主任开展多项工作,如组织心理健康活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时发现班级心理状况异常的学生,上报心理教师进行辅导和干预。心理委员的设立对于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班级心理委员工作的质量与效果,采用自编问卷对广西大学515名班级心理委员进行了调查,分析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满意度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进一步完善心理委员的选拔、培训、考核和激励等问题,以调动心理委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心理委员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如何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能动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吉林大学和平校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例,从高校心理委员的科学定位、明确职责、构建体系及开展主题活动等方面,积极探索了班级心理委员工作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