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主动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彰显的历史思维、担当精神和意志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的精神导引。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要以准确理解其内涵为前提,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主体力量、价值导向、指导理论、主要表现、本质属性等方面准确理解历史主动精神的丰富内涵。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以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主体保障,以人民主体地位提供依靠力量,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科学理论指导,以历史经验提供定力能力,以正确的战略策略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党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必须坚持“三个代表”,“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们党的力量的物质来源;先进的社会化是我们党的力量的精神来源;最广大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的主体来源。  相似文献   

3.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本文首先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了学校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其次,阐述融入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中小学美术课程的学习任务,并提出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中小学美术教学和评价策略;最后,进行汇集各方力量开展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学校美术教育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在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政治品格和伟大思想武器,也是党百年来无往不胜的重要法宝。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有着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于一体的严密逻辑体系,表现为理论上源自马克思主义斗争理论,历史上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现实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稳步向前,实践中须大力发扬斗争精神。系统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逻辑理据,对党领导人民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辉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培养现代化人才提供强劲动力。通过探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的价值旨趣、价值诉求、价值意蕴,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价值逻辑结构,标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价值遵循。在此基础上,以立足党指导思想的顶层设计、构筑“大思政课”主要阵地、拓宽多元场域传播渠道、完善质量评价机制等方面为着力点,构建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大思政课”的实践进路,赓续高校师生的精神血脉,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郭永发 《青海教育》2023,(Z1):16-17
<正>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系统的首要政治任务。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三量”,即理论含量、精神能量、实践力量,坚持不懈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把理论含量、精神能量和实践力量转化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为书写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一、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论含量  相似文献   

7.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党带领人民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完成历史任务和取得伟大成就所形成的一系列精神的集合。在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建设中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把握其助推“德技并修”人才培育、拓展“大思政课”建设资源、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等当代价值,审视其融入现实境遇,用“大格局”协同育人、使“大先生”教师提质、让“大课程”教学增效、以“大资源”平台优化,系统探索实践路径,真正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传承与弘扬,提高高职院校“大思政课”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大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指导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理念。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思政课必须担当的政治任务。以把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发展”融入必修2《经济与社会》第三课为例,“大思政课”引领下的高中政治主题教学依托大主题、大主线和大主动,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更好地传承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伟大智慧。  相似文献   

9.
《青海教育》2023,(11):5-6
<正>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省教育厅党组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重大要求,立足全省教育工作实际,积极创建“学+宣+阐+促”有效机制,及时安排部署、分解任务,细化措施、压实责任,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在全厅系统掀起大学习大宣传大贯彻的热潮,以扎实有效的举措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总方向,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出了全面系统的战略安排,为开创新时代教育工作新局面规划了路径、提供了方法、划出了重点、明确了要求,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贡献教育力量。  相似文献   

11.
“赶考”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节点,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赶考”精神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源于中国共产党面临“崭新时代到来”的形势和任务,以及部分党员干部思想的新变化。从“进京赶考”到强调“赶考远未结束”,中国共产党在70余年的“赶考”实践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并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宝贵经验主要有: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始终具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大力弘扬敢于斗争、敢于担当的“赶考”精神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夺取伟大斗争胜利提供思想武器,为建设伟大工程注入强劲动力,为推进伟大事业增添力量源泉,为赓续红色血脉提供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2.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生的实践作为。教学中,思政课教师首先应把准“三维视角”,即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当今急剧变动的国际形势,这是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铺垫。同时,要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落细落实、入脑走心,还要引导学生关注信仰、关注情怀、关注担当,这才是党的二十大精神铸魂育人的落脚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3.
<正>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的二十大报告第六部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和第九部分“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都体现了人民至上的理念;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系统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开篇的“三个务必”,篇中“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篇尾总书记提出的“两个永远在路上”,以及贯穿报告始终的问题意识、底线思维、防范风险挑战等论断,无不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忧患意识的具体表征,为接下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继续走好新的第二个百年赶考之路提供了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5.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回首过去、环顾现在、展望未来,是一座“精神富矿”,对时代发展影响深远。我们要聚焦“小切口”,扩大“辐射面”,在“广度、深度、精度”上下功夫,深学细悟笃行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河南城建学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取得实效。在“广度”上下真功夫,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遍地生花”。党的二十大精神思想深邃、内容丰富。要想全面系统掌握其精髓和要义,必须深读细读反复读,逐字逐句把每一点都弄通悟透。  相似文献   

16.
<正>为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部署,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由福州大学、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福州大学研究基地主办,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省团校、福建省青少年研究会承办,《思想教育研究》编辑部等协办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论坛”于2023年5月20日在福州召开。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的重要核心课程,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教学主阵地。文章从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意义、思考、路径3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以此提质增效发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作用,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课程功能。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为高中思政课教学提供了深广的理论精髓和思想源泉,高中思政课教学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合一的融入路径,将新时代伟大成就、伟大思想、伟大使命融入教学中,担负起重要政治责任和历史责任,引导高中生从党的二十大精神中汲取历史智慧和奋进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为中国影视剧提供了创作素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也为中国影视剧注入了灵魂。在百年精神谱系的影像书写实践中,创作者通过再现党的历史和共产党人的抉择与奋斗,生动再现了伟大的建党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赓续与传承。中国影视剧在讲述历史、塑造人物的同时,也注重叙事手法的与时俱进。通过奇观化以及为影片注入“诗性”等手段,在提升作品观赏性的同时,也增强了观众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认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影像书写实践,具有构建集体记忆增进历史认同感,践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自我革命的自警和自觉反对腐败,建成了廉洁政治新局面,开启了党对腐败治理理论的初步探索,基本形成了以党严惩自身腐败为先导、清廉政府建设为基础、反腐败法规制度为依据、思想教育和严厉惩治干部腐败为手段、民主监督为保障的整体化推进状态。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应当充分重视这些历史经验,始终保持高度的清醒和政治自觉;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提升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强化政治监督,构建全面有效的监督体制机制;坚持惩罚和教育相结合,抓好“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