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一定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己任,教师要发现、引导和唤醒学生,而不是灌输和打压学生。学生乐在其中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而以"勤"作为铺垫的"懒"老师课堂,正是打开"幸福教育"之门的一把钥匙。教师退一步、让一步、缓一步、慢一步,做个会指导的"懒"老师,让学生乐于——勤看、勤听、勤思、勤讲,做个有能力的"勤"学生。  相似文献   

2.
陈浩 《学周刊C版》2019,(21):166-166
要想给学生自我管理的空间和自我约束的锻炼,班主任必须发扬"四懒"精神。即"懒得想""懒得看""懒得说""懒得做"。班主任要做到当"懒"则"懒","懒"得循序渐进,"懒"得恰如其分,做一个会"偷懒"的聪明的班主任。  相似文献   

3.
面对大班教学,教师的工作量往往很大。其实,作为老师,只要"懒"得有目的",懒"得有方法,同样会用"懒"换来学生的勤,换来他们的自主学习。一、中文"懒"得提示目前,仍有一些英语教师认为,不给学生解释课文的中文意思是不行的,所以在他们  相似文献   

4.
戒“懒”     
好的精神状态是与“勤”相连,与“懒”相悖的。俗话说:“一懒生百病,一勤生百巧”。各级领导干部要有个好的精神状态,就必须戒“懒”。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教学实践者的视角,阐述了“懒之有道,勤之得法”的教学观点。“懒之有道”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握好两点起码的教学原则:“零经验的不讲”、“充盈经验的也无须再讲”。要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敢于放手,要做一个勤于思考的“懒”教师。“勤之得法”是指在需要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环节就必须勤奋,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勤在"引导"、懒在"灌输"。教师的先勤而后懒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7.
“勤”与“懒”不仅是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而且是教师在工作中的不同方法,它们有多种表现。“勤”可分为“勤苦”与“勤奋”。“勤苦”,即无谓努力,无效重复;“勤奋”,即努力工作,不断超越。“懒”有“懒行”与“懒形”之别。“懒行”,即不负责任,不思进取;“懒形”,即勤于心思,以思促行。“勤奋”与“懒形”是有效教学的双重支撑,二者相互区别、相互渗透。只有正确理解、科学把握“勤奋”与“懒形”,才能推动学生循着合乎规律的轨迹张弛有度地前行,实现深度学习,提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窦晶 《少年月刊》2012,(20):20-21
懒(lan)小妖(yao)有一个姐姐叫勤(qin)小妖,不必多说,从名字就能判断出姐妹俩的性格特点了。姐姐勤小妖每天都要帮助懒小妖叠(die)被子、洗衣做饭、打扫房间。"这样下去,懒小妖会变得越来越懒惰(duo),我要离开一段时间,让她学会自己料理生活。"勤小妖想了一个办法。  相似文献   

9.
张敏 《家长》2014,(Z1):19-20,41
正由此可见,妈妈的"勤"对孩子教育是否有效,要看在什么方面勤。如果勤于捉刀,勤于唠叨,反而效果不佳;如果勤于寻找方法和对策,并能有效实施才是值得借鉴的。"我是一个‘懒’妈妈,可是我‘懒’得有技巧,也‘懒’得有成就……"每当我周围一些年轻的妈妈向我抱怨自从孩子上了学自己不但没感到轻松、相反还更累的时候,我就这样情不自禁地念叨起来。气得她们一边向我"咬牙切齿",一边又"满脸堆笑"地向我讨教经验,呵呵,你别说,我心里还真有一点自豪感。我周围的一些年轻妈妈们相比我来说,对孩子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干什么工作就得会念什么经:和尚要念和尚经,道士要念道士经,做教师的自然要念教师经。教师经不好念,别人念经"勤"字当先,而我却背道而驰,"懒有所得""懒有所乐"。"懒人经"一:角色互换每每学完一篇新课文,学生们就会把与之相关的配套练习做完。这时,我都会带领他们一起核对里面各种问题的答案,俨然已经成为了习惯。这不,我又在不厌其烦地讲  相似文献   

11.
确定教学重点。小学语文每个单元都有相应的作文同步训练,但教师不能囿于这个同步训练,可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及状况确定教学重点,进行专题训练。学生哪方面的写作不行,就补哪方面的课。作为语文教师,作文教学要摸准情况,对症下药。安排教学环节。作文教学一般来说包括教师指导、学生习作、讲评三个步骤。教师指导该“勤”的地方要“勤”,该“懒”的地方要“懒”,该“扶”的地方要“扶”,该“撒手”的地方要“撒手”。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判断能力和写作能力,使学生逐步去掉身上的依赖感。开展教学活动。一是要多开展听话、说…  相似文献   

12.
吴波 《学周刊C版》2014,(1):135-135
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人说,父母对孩子要"懒"一点,不要大包大揽,因为父母"懒",孩子才会"勤"。的确是这样,父母把什么事都做好了,孩子当然什么都不用做,长期下去,只能培养出一个什么都不会做也不想做的懒孩子。仔细想来,教学中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语文教师上课讲得口干舌燥,从字词句到文章分析再到课后练习,  相似文献   

13.
懒人如吾     
正如梁实秋先生所说:人没有不懒的。不是懒得起床,就是懒得做事。似乎一切祸事归根结底,都是一个“懒”字。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经常看到孩子们的一些怪现象:拿着鸡蛋、桔子不吃,一问才知不会剥;午餐时端着虾子找老师:“老师你帮我剥”;午睡起床,抱着鞋子、衣服请老师帮忙。我想,出现这种怪现象都是因为家长“太勤快”啦!我吸取其中的教训,开始做个“懒”妈妈。 我女儿两岁,吃饭自己吃,我是“懒”得跟在后面跑,懒得动手喂。枯子、鸡蛋往她  相似文献   

15.
懒虫     
本人名曰小保,字永佳,号懒虫。提起我的“大名”,全校上下千多号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见我的名气还不小呗。但凡“懒”字词安在我身上都再恰当不过了,譬如:懒蛇、懒腰、懒汉、懒惰、懒怠、懒散、懒洋洋,等等等等,可以说都是我的专利。我的史迹,说起来比讲《一千零一夜》所耗费的时间还多,可我就是懒得多讲。嗨!嗨!说起来怪不好意思的。因为我从出生到现在已经有5840天,然而我却连毛重一起算也不超过52000克。况且我海拔才1650000微米,你说笑不笑人。我居然懒到了连肉跟骨头都懒得多长一点的地步。怪哉!回家的日子,我的懒劲可说是惊天动…  相似文献   

16.
<正>人们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教师,好像教师与懒惰无关。但是我想说,勤快的教师必将带出一群懒学生,一个有长远眼光、具有素质教育理念、真正对学生负责任的教师,应当学会"偷懒"。首先,懒得有"心",不当学生的"救世主"。古语云:"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有些教师也说:"状元是撞出来的""出类拔萃的学生不是教出来的"。细细品味这些话的确有一些道理。我曾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位高三教师为了学生高考考  相似文献   

17.
课堂上生活着一群“趴虫族”,高一的时候最初是一两个人,慢慢地,“趴虫族”的队伍越来越大,并逐渐集中到教室后排。如果你生就懒惰,自认为是个懒人,那你仅仅符合加入“趴虫族”的一个条件:另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你不仅要懒,还要懒得无形、懒得不让人觉察。  相似文献   

18.
懒先生赴宴     
勤先生办酒席,早早地把请帖送给了懒先生,并提醒他千万别迟到。懒先生收到请帖,乐了,酒席上有许多好吃好喝的东西,懒先生满口答应。那天,勤先生家里来了许多客人,连慢吞吞先生和迟到小姐都来了,可就是不见懒先生。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心就是要转变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局面,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消极、他主的学习方式,努力实现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为此,教师要退出主宰课堂的角色,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要做到“懒”与“傻”,让学生勤起来,聪明起来。  相似文献   

20.
<正>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懒",用教师的"懒"换学生的"勤",既赢得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又赢得课堂教学的生动、高效。这里,教师的"懒"是指给予学生感化、点化、内化、强化。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实现这"四化",就一定能构建高效的、理想的课堂。一、感化——心中呐喊"一个教师最大的本事就是让学生喜欢自己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如身临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