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人余光中以一首《乡愁》登陆,蜚声华夏“,乡愁诗人”不胫而走。纵观他的全部诗作,可发现一个始终贯穿于他不同时期诗作的情结——“乡愁”。剖开此情结,我们就会看到如诗人所说的情结内涵“: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具体地说,余诗“乡愁情结”的内涵,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对故土亲人往事的回忆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童年、少年时代是在动荡岁月中度过的,抗战时随母亲颠沛流离寄寓四川重庆,1949年随父母到香港,1950年去台湾。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与亲人的聚散离合…  相似文献   

2.
诗人余光中以一首《乡愁》登陆,蜚声华夏,“乡愁诗人”不胫而走。纵观他的全部诗作,可发现一个始终贯穿于他不同时期诗作的情结——“乡愁”。剖开此情结,我们就会看到如诗人所说的情结内涵:“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具体地说.余诗“乡愁情结”的内涵.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台湾有一位诗人,称自己是文学上的“多妻主义者”。他不仅“右手写诗左手为文”,还精通评论和翻译。不少人认为,他翻译的王尔德名剧中很多对仗部分优于原作。“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是他写的;“踢踢踏,踢踢踏,给我一双小木屐,让我把童年敲敲醒”是他写的;“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也是他写的。他,就是十年前因一首《乡愁》而被内地读者知道并记住的台湾诗人余光中。2003年10月19日至23日,余光中回到“母乡”江苏常州探亲,度过…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与《乡愁》邂逅是在7岁。我仍清晰记得在那个不谙世事、日日云淡风轻的年纪里,自己怎样读余光中、读他的《乡愁》。常常是拍着小手,又蹦又跳地念着“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些对仗如童谣的句子。  相似文献   

5.
余光中是一位擅长表现乡愁的作家 ,解读他那些盛满乡愁的作品 ,可以领略他赋予乡愁的丰富多彩的内涵。对童年生活的追忆 ,对爱情、亲情、生命和死亡的眷恋 ,对故乡的思念 ,对传统文化的回归 ,共同构成了乡愁文化的主线。余光中通过他的乡愁倾诉着对祖国大陆的一片真挚情感。  相似文献   

6.
阅读练习     
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余光中:一生一世永远斩不断的乡愁王钟的在海峡两岸,余光中一直以"乡愁诗人"著称。很多中国人都会背诵他那首《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在大陆和台湾因政治原因分割的历史背景下,不少饱受离别之苦的中国人以乡愁文学为心灵寄托,维系着跨越大江大海的精神世界。作为台湾乡愁文学的代表人物,余光中创新了传统文化中"乡愁"的  相似文献   

7.
乡愁     
余光中爷爷是台湾著名诗人、作家,他的家乡是福建永春。1928年,敬爱的余光中爷爷在南京出生,1949年他随父母迁到香港,第二年到台湾大学外文系学习。1953年,他与覃子豪、钟鼎文等作家创立了“蓝星”诗社。后来他又到美国留学,回到台湾以后先后担任多家大学的教授,现在是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他的作品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等十多种。余光中爷爷常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倾注于他的诗作之中,《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  相似文献   

8.
余光中因其《乡愁》一诗而有“乡愁诗人”之称。乡愁,指对大陆乡土文化的怀念。余光中在台湾生活40年。最近20年居住在南台湾的高雄,临山近海.周遭的风景,常在他的诗文中出现。南台湾盛产各种水果,诗人饕餮之余,常有吟咏,写水果的甘美,颂乡土之可爱。最近台湾的果仙果后如莲雾、芒果,飞越《乡愁》所说的“一湾浅浅的海峡”,登陆神州。大陆乡亲在品尝佳果的时候,不妨一读“乡愁诗人”的水果诗,感受一下他对乡土的恋慕赞美。  相似文献   

9.
蒯威 《辽宁教育》2013,(3):88-88
《读者》2012年第17期的“言论”中,选载了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一段话,他说:“《乡愁》表达的原本是淡淡的哀愁,但看到内地演员朗诵《乡愁》,总是激动,甚至凄厉,有样板戏的味道,令我很难为情。”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鹤发童颜的余光中在接受来自祖国大陆的记者采访时,又一次忘情地吟唱起他作于30年前的《乡愁》。由于余光中15年前从香港返台后“背弃台北”而“转居高雄”,记者初抵台北欲寻访这位名播两岸的诗人的计划受到困扰。幸好报载他要到台北出席一个文学翻泽界的笔会,我们便通过电话与他相约,没想到诗人竟是那样的爽快,答应在会议结束后与记者相谈。  相似文献   

11.
乡愁永远是一种距离,距离越远乡愁越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读着古人的诗句,我们被古人那种浓浓的乡愁沉醉,沉醉于他们对故乡的一种深深的眷恋,沉醉于他们跨越时空距离而坚守原汁原味的乡音的执着。因为有了时空的距离,诗人的乡愁更加动人心魄。时间的距离把乡愁酿造成一坛陈年老酒,空间的距离把乡愁牵扯成一根绵绵情丝。“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在余光中眼里,乡愁是阻断同胞团聚的海峡,这条浅浅的海峡竟成了中华民族深深的伤痛,成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伤痛。可望不可及的生离死别,隔海相望…  相似文献   

12.
重阳登高,茱萸遍插。佳节思亲,乡愁四韵。1928年的重阳节,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有诗有酒的日子里,所以他自称是“茱萸的孩子”。在多数人眼中,余光中以诗闻名,其实,他的作品不全在诗,他的诗情早已化入散文,今天,就让我们到余光中的散文中去感受他的诗情,  相似文献   

13.
余光中思乡恋土诗歌特色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光中作为台湾“乡愁诗”的代表诗人,其诗中的思乡恋土情结凝聚着强烈的民族感情和家园同构的哲学思想,在艺术形式上则集传统与现代于一身,风格多变,又于变化中求大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正>多年前,我是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少女,不懂诗、不读诗,只晓得看些小说。然而少男少女们都在读诗。挑了泰戈尔和余光中。第一首便是大名鼎鼎的《乡愁》。他讲的乡愁、母亲,我不懂,全然不懂。少小没有离过家,不懂乡愁,我晓得爱妈妈,妈妈那时充满着生命活力,我不愁。  相似文献   

15.
乡愁四韵     
文誚余光中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趣味链接][作者简介]余光中(1928-),祖籍福建永春,生于南京。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诗集有《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余光中诗选…  相似文献   

16.
余光中作为台湾“乡愁诗”的代表诗人,其诗中的思乡恋土情结凝聚着强烈的民族感情和家园同构的哲学思想。在艺术形式上则集传统与现代于一身,风格多变,又于变化中求大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余光中是台湾当代诗坛的大将,在中国当代诗史上有突出的地位。从题材与内容来看,乡愁是余光中创作的母题。诗人的诗作中,数量最多、思想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他的乡愁诗,他的乡愁诗约在百曹以上,乡愁诗是他诗作中最为闪光的珠宝。  相似文献   

18.
余光中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他的乡愁诗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饱含着对乡土中国的怀念、对文化中国的依恋以及对祖国统一的渴盼.余光中乡愁诗“中西融合”的诗风在台湾现代诗坛独具特色,扩大了乡愁诗在中国诗坛的影响,在台湾乃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余光中 ,台湾当代著名诗人 ,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他的家乡是福建永春。 1 92 8年出生于南京 ,1 94 9年他随父母迁到香港 ,1 950年到台湾大学外文系学习。 1 953年 ,他与覃子豪、钟鼎文等作家创立了“蓝星”诗社。后来他又到美国留学 ,回到台湾以后先后担任多家大学的教授 ,现在是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他的作品有…  相似文献   

20.
在台湾当代诗坛上,余光中是一位与缪斯订了白头偕老盟约的诗人。他同时又是一位具有强烈民族感与传统感的歌者,他隅居于海上小岛,歌声却常常飞向他生长于斯的大陆。他数度道游讲学于欧美,但他的心魂却留在东方,并没有和他一起远走。他的乡愁真是太深太重,使得他随时随地都要触发。他登美国丹佛山、落基山,蓝天白云、怪石白雪,美则美矣,但他却感“心寒眸酸,不是滋味”。而他所有的思古怀乡之情全然浓缩于《乡愁》和《乡愁四韵》两首小诗中,这两首诗中一字不饱含深情、浓缩爱意、直把人拖曳到一个绵密索绕的诗美境界。诗人余光中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