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生》2007,(11)
话题曹雪芹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种"痴"其实是一种立身的精神。这段话,又会引发你对"痴"怎样的联想呢?请以"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字数不少于800字,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
痴是一种喜爱,痴是一种依恋,痴是一种生活态度。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痴”倒在多娇的自然中。对于他们来说,山水可以给他们的心灵以安慰,而痴,则是亲近自然最直接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种"痴"其实是一种立身的精神。由此,引发你对"痴"怎样的联想?请以"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字数不少于800字,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4.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种"痴"其实是一种立身的精神。由此,引发你对"痴"怎样的联想?请以"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字数不少于800字,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5.
徐洁 《教育文汇》2011,(9):52-54
天一阁归来,一位痴女子的形象在我心头挥之不去。这女子的“痴”与众不同,传说她化作了一块石头,终日站在天一阁楼下的花园里。那石有一人高,颇似古代女子装束,永远以回首的姿态痴痴地望着天一阁的方向。这背后有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6.
你也像痴巫婆那样爱问“为什么”吗?  相似文献   

7.
语痴     
从教30余年,委身于语文教学,自以为深得门径,却不知是否有人为“语痴”下过定义。 印象中,常人大抵把爱好语文抑或语文教学的人称之为“语痴”。  相似文献   

8.
翻开文学巨着《红楼梦》,我们会发现“痴”字在文中占有相当的分量,有人把“情”、“玉”和“痴”列为该着作的主题词。仅在章回目录中“痴”字就出现11次之多。本文以红楼梦的两个全译本对章回目录及第一章的翻译为语科,讨论了如何正确理解“痴”的语义特征,及在不同语境下“痴”字的翻译方法。指出在不同的语境中,“痴”的所指意义和隐含意义各不相同,译者应该采用不同的对等词加以处理,同时笔者也认为,这些对等词也不能完全传达出原文中“痴”的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正>“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此言辞浅意显,几近大白话,契合说话者的身份。他对主人家冒着严寒,踏雪履冰,前往湖心亭看雪的举动无法理解,一个“痴”字真实地道出了舟子的想法。然而真的是“相公痴”吗?一、为赓续文化传统而痴迷张岱是谁?他出身于名门大族,高祖、曾祖、祖父三代皆举进士,以书香传家。张岱天资聪颖,  相似文献   

10.
说“痴”     
吾友尝谓我曰:“君之想在太痴,醉于一己所善之物,而不顾常理。”斯时我瞠目视之,默然不语:以为然,亦以为不然。思沉累日,遂于今作此文。佛家最戒“贪嗔痴”,执迷于我相,乃往生彼岸净土之大碍;渔夫也劝屈子“不凝滞于物”,即不痴也;苏格拉底虽不一语挑明,却深信“自制是一切美德的基础”,而痴无疑是难以自制的。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4个省市的高考大作文,仍是“文体不限”的话题作文及其变体。 “话题”作文,来自何方?华东师大2002年2月1日版《语文教育展望》第340页指出,“话题作文是一种舶来品……”“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一位教师开展的“头脑风暴”(思维风暴)活动;即由教师出一个话题,让两三个一组的学生“围绕话题做一种叫做思维风暴的游戏”,学生尽可能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只要与话题有关,任何稀奇古怪的想法都是允许的”),然后“从中选择可以开展论述的命题……这种由话题引出的命题作文称为话题作文”。  相似文献   

12.
成尚荣 《现代教学》2013,(12):78-79
“如果只有课程标准”这是一个极具前瞻性和思想张力的话题,因而又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话题。答案可能是多样的。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如果只有课程标准,将会发生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对待?这一提问,其实是一个重要的提醒。  相似文献   

13.
《四川教育》2006,(10):20-20
课堂调控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也是一个需要“常谈常新”的话题。在新课程背景下、在现代教育的语境中,课堂调控被赋予了什么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今年高考可能会加强话题作文的审题,笔者根据“有障碍而不难”的原则,设计四则话题,以期引起考生的注意,并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话题一]曹雪芹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种“痴”其实是一种立身的精神。由此,引发你对“痴”怎样的联想?请以“痴”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广东普通高考作的话题是“雕琢心中的天使”。今年话题的提出,与去年的截然相反。去年是没有引述材料而提示语言相当详尽;今年是有引述材料而没有提示语。没有提示语的好处是,限制少了,留给考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大了。但是,对考生来说,审题的难度加大了。究竟怎样理解和把握“雕琢心中的天使”这一话题?考生对这一话题理解和把握得如何?今后作备考应注意哪些问题?笔作为高考评卷作题组长,就今年考生作的现状,提出一些分析和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夏智慧 《现代语文》2011,(3):142-142
话题作文一经问世,便倍受青睐。高考、中考对它情有独钟,几年来一直占据作文命题排行榜的首位。语文教师对它恩宠有加,唯“话题”是从,不敢稍有怠慢。学生更是口中念的、心里想的、笔下写的是“话题”。话题作文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那是缘于难以抗拒的“诱惑”。  相似文献   

17.
裁缝们有一句行话,叫做“剪到功的乱成衣”,意思是功夫修到家了,就能“随手所欲”了。“乱成衣”其实是随心所欲裁剪的意思。话题作的“体裁自主”,本质上就是鼓励同学们“超体裁”作。只要合理,何不也来个“乱成衣”呢?  相似文献   

18.
常乐 《少年读者》2009,(5):43-43
“痴”是“癡”的简体字,我喜欢简化后的痴字,因为它不但简单了,而且还赋予了新的含义。可以说这是一个简化得最成功的字。  相似文献   

19.
谢道炳 《新作文》2004,(2):26-26
话题作命题形式一般由“话题材料”、“话题”、“提示语”、“要求”四部分构成。学生往往只注重了“话题”和“要求”。却忽视了“提示语”.尤其对“话题材料”漠不关心,甚至于对“话题材料”,不屑一顾。理由是只要是围绕“话题”写作就行.所写章与“话题材料”可以毫不相干。事实果真如此吗?当我们细心去研究“话题材料”,就会发现“话题材料”并非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20.
谢顺 《中国教育》2005,(1):47-47
何谓“话题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围绕一个话题,寻求可以直接描述或议论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对这个话题的认识或观照。换言之,就是以某个话题为中心的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自定内容的自由式开放性作文。它的命题意图是放宽作文的限制,拓展思维的空间,鼓励考生发挥写作个性和创新精神,充分展现自我。可见,话题作文,是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象的一种命题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