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册(试验修订本,人教版)《逍遥游》中有一段话:“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这段话编者把“蟪蛄不知春秋”中的“春秋”注为“指四季”,把“以五百岁为春”注释为“意即以二千年为一年”。这样注  相似文献   

2.
“春秋”辨     
高中语新教材第一册(试验修订本,人教版)对《逍遥游》中“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这段话的有关注释欠妥。问题出在课编把“蟪蛄不知春秋”中的“春秋”注释为“指四季”,  相似文献   

3.
萱堂     
古人把椿比作爹,把萱比作娘。所以娘又被称为“萱堂”。我知道萱草是一种再平凡不过的草,开着像小喇叭一样的黄花,那些花可以吃,就是黄花菜。也许它的甘于平凡乐于奉献很像天下的母亲吧。我娘就是这样的一株萱草。  相似文献   

4.
金针,俗名黄花,中药称其为“萱草”。魏晋文人嵇康在《养生论》中写道:“合欢蠲岔,萱草忘忧。”因此金针又有了“忘忧草”的雅号。清代诗人谢重晖在《咏萱草》中写道:“闲种萱草花,时得览芳柔。晓看迎露放,暮看逐风收。”  相似文献   

5.
“孝子”本是指对父母孝顺的子女,如今却有了新定义,说“孝子”就是父母孝顺子女。乍一看似乎不伦不类,细想又觉得不无道理。98年12月3日《扬子晚报》上登载的《一位29岁姑娘的零岁方案》中,泉城姑娘刁永梅的母亲就是一例。为防止女儿丢失,她将女儿放在家里,...  相似文献   

6.
佳句储备库     
我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古人把母亲称之为“萱堂”。萱草花又叫作金簪或金针,花语:伟大的母爱。  相似文献   

7.
母亲节     
★自1907年美国的安娜·贾维斯女士倡议创立母亲节以来,世界上已有四十多个国家正式确立了母亲节,多数国家的人们都在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这一天开展庆祝“母亲节”的活动。今年的母亲节是5月9日,别忘了哦!由于“母亲节”发起人安娜女士的母亲酷爱康乃馨,康乃馨就被选中为献给母亲的花。后来,美国首次发行的母亲节纪念邮票上出现母亲之花—康乃馨送给妈妈的花我国也有一种母亲之花,学名萱草,民间又叫无忧草、金针菜、黄花菜。萱草不仅可供人观赏,也可供人食用,在我国南北方广为栽植。萱草很早就有“母亲花”的中国的母亲花—萱草了一位母亲凝…  相似文献   

8.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要写了对巴迪幼年时第一次写的诗,父母给予了截然不同的评价。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虽然父母的评价不同,但其中却隐藏着共同的情感——爱。怎么让十来岁的孩子体会父母不同的爱呢?思考再三,我决定采用辩论的方式。师:同学们,巴迪七岁时写了第一首诗,父母给予了截然不同的评价。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你认为哪种评价更好?支持母亲的评价的同学请举手。(大多数学生举手)哪些同学支持父亲的评价(?只有十来个学生举手)因为同学们支持的评价者不…  相似文献   

9.
<正>群文阅读能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变得多元化,思维获得提升,让语文教学焕发新的活力。基于此,笔者设计了以《群文阅读高中读本》(高一)中“剪不断的生命脐带”为议题的群文教学。前置任务:学生运用浏览、默读、批读、细读等方法阅读,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并完成导学案。课堂探究:首先,通过分析《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掌握劝说的艺术,懂得由“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到“对一朵花的爱是欣赏与合理的浇灌”的关于真爱的哲学。其次,比较阅读《我的母亲》(胡适)《谢幕的教养》(刘心武)《母亲的力量》(孟鸿)《多年父子成兄弟》(汪曾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艾里希·弗洛姆),分析概括父母行为、性格和对孩子的影响,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爱,激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相似文献   

10.
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公益广告给人印象很深。小孩子的妈妈为他的母亲洗脚,母亲慈爱地说:“忙了一天啦,歇会儿吧!”“不累。”这个情节被小孩看在眼里,他转身跑出去,为他的妈妈端来一盆水,喊着:“妈妈,洗脚!”画外音:“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广告词说穿了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中国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心切到什么程度,大家都有体会和见闻。怎样才能使父母如愿以偿呢?有一位杂文作家汪重友写过《望子成龙与自己成龙》一文,其中一些观点,不乏真知灼见。他说,在孩子的眼里,有三种父母不值得尊敬:第一种是“无知父母”,自己不…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篇文章《要会向孩子“推销”自己》:有位做母亲的老是抱怨:说自己的女儿不能体贴父母,理解父母。父母每天白天工作很紧,晚上回家后还得操持家务,特别是对女儿照顾无微不至。可女儿呢,好像是得了“感情淡漠症”,对父母的这份爱心并不“领情”,不管父母多么忙和累,她都跟无事人似地看她的电视或玩她的游戏机,甚至连句关心问候的话都没有。因此,这位母亲时常一生气就爱骂女儿:“你不知道我有多累。”  相似文献   

12.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要写了对巴迪幼年时第一次写的诗,父母给予了截然不同的评价。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虽然父母的评价不同,但其中却隐藏着共同的情感——爱。怎么让十来岁的孩子体会父母不同的爱呢?思考再三,我决定采用辩论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诚实     
一名男子到一家保险公司办理人身保险。保险公司的经理问他父母是多大年龄去世的。“我的母亲三十岁时死于心脏病,我的父亲三十五岁时死于肺结核。”“我很抱歉,”经理说,“由于您的父母都不健康,我们不能为您办理人身保险。”正当这名男子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办公室时,他遇到了一名职员,这名职员无意中听到了他们的谈话。“你不应该如此坦白地说出事实,”职员说,“如果你那样说的话,没有一家保险公司愿意为你办理保险。发挥你的想像力吧!”这位男子又到了另一家保险公司,被请进了经理办公室。“嗨!年青人,你的父母是多大岁数去世的?”“母亲…  相似文献   

14.
1961年,奥巴马出生于美国夏威夷州火奴鲁鲁?被《时代周刊》称为“梦想家”的母亲影响了他的一生j他的父亲来自肯尼亚,在夏威夷大学留学时与其母结识。奥巴马两岁多时,父母婚姻破裂、奥巴马6岁时,母亲与印尼留学生苏托洛结婚,奥巴马随母亲来到雅加达。8岁时,奥巴马曾在一篇作文中写道:我长大后想当总统,奥巴马10岁时被母亲送回夏威夷随外祖父母生活。  相似文献   

15.
据报导,在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大厅里,一个5岁的孩子,愤怒地向母亲提出强烈“抗议”:“我讨厌刘亦婷!我再也不想听‘名著’了!”看来,这个小女孩实在是忍无可忍了! 原来,最近那位母亲跟着潮流也买了一本“名著”——《哈佛女孩刘亦婷》。她读了以后,觉得获得了培养孩子成功的“法宝”,就开始在女儿身上做“实验”,一心要按照刘亦婷父母的做法,再复制一个“刘亦  相似文献   

16.
《荔枝》这篇课文围绕荔枝写了“我”跟母亲之间的四件事 :一是“我”在母亲快70岁的时候 ,第一次给母亲买回了她从未尝过的荔枝 ,母亲竟像孩子一样高兴 ;二是母亲让客人吃荔枝 ,为“我”解围 ;三是母亲虽然喜欢吃荔枝 ,但是总把大个的留给“我”吃 ;四是母亲去世前把“我”给她买的新鲜上好的荔枝全让给她心爱的孙子吃了。在教学时可指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抓住重点来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母亲对儿女的爱 ;然后再读课文 ,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阅读反思 ,巧妙补白等来感受家庭亲情 ,唤起学生对自己父母的关心的人文精神。一、细读…  相似文献   

17.
<正>【原文阅读】墨萱图[元]王冕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字词注释】(1)萱草花:中国的母亲花,它还有另一名字——忘忧草。《博物志》记载:“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如今想来,这话一点不假。有一天,我吃完中饭,闲着没事,于是拿出《我是五好小公民》这本书来,在“孝顺父母”篇中,看到了《孝子汉文帝》一文。历史上颇有名气的汉文帝刘恒,虽出身在帝王之家,可他仍然孝顺父母。在母亲长达三年的患病期间,只要一有空,他就陪在母亲床边,亲自为母亲煎药汤,每次煎完,自己总是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他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直到母亲病情好转为止。读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想到…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父母     
鲁迅在《<呐喊>自序》里说:在他要到N进K学堂时,母亲为了支持儿子的“自便”,为他“办了八元的川资”,“然而伊哭了”。又说:“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鲁迅对哭了的母亲与“亡故”了的父亲是热爱的。那么,现存就让我们对他的父母做些介绍:  相似文献   

20.
母婴资讯     
父母年龄大,儿女“兔唇”率高最新一期《美国流行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父母双方的年龄越大,宝宝患先天性“兔唇”(唇裂和颚裂)的风险就越高。科学家已经发现“兔唇”与某些基因缺陷有关,母亲吸烟和妊娠早期叶酸摄取不足可能会有一些影响。另外,来自丹麦南方大学的研究人员则发现,父母双方年龄都偏大,也会使新生儿患“兔唇”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