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考状元不等于职场状元 近日,《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出炉,课题组通过核查"2007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的杰出人才发现,在"杰出企业家"中没有一位是高考状元;而在学术领域,中国两院院士、外国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和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奖人等专家名单中,均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名字,在"杰出政治家"中同样也没有高考状元.  相似文献   

2.
正6月18日,中国校友会网发布《2014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的1977-2013年中国各地区900余位高考状元中,选择就读经济学、工商管理学专业这两大"赚钱"热门专业的人数位列前两位,合计占高考状元总数的38.45%。(据《京华时报》)此前有报告指出,高校扩招前20年高考状元就读专业的分布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而扩招后10年的高考状元专业选择则明显集中于经济管理、电子信息、计算  相似文献   

3.
一、当代大学生的经济价值观的行为表征1.非理性的专业报考热。据《1999-2006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载:"经济管理类专业"为我国高考状元首选的专业,高居"1999-2006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专业排行榜"第一,而部分关系到国  相似文献   

4.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这是我国首次针对高考状元职业状况发布的调查报告,旨在让社会了解  相似文献   

5.
胡适在《杜威先生与中国》一文中写道: "自中国与西洋文化接触以来,没有一个外国学者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有杜威这样大."  相似文献   

6.
像往年一样,2004年中国各地高考状元依旧成为新闻媒体追逐的焦点。目前,笔者翻阅了一下最近各地晚报的报道,却发现这些性格迥异的高考状元们身上有一些共同之处:并非来自显赫的家庭,也没有非同寻常的人生境遇,但都在波澜不惊中考来了虽有惊喜却仍在意料之中的分数,成为令人羡慕的高考状元。人们不禁要问:这些高考状元之所以一鸣惊人的秘诀究竟在哪里呢?全面发展:“考试英雄”不再是书呆子用“木桶”理论——只有每一块木板均衡,木桶才能最大限度地盛水——来揭示2004年高考状元的成功秘诀是最恰当不过了。这些高考状元都是坚持学科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长达1300年科举制造成了中国人的状元情结,这种情结并没有随着一百多年前科举制的谢幕而终结,“高考状元”这个说法就是很好的见证。前不久,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联合发布了一份《1999~2006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这项调查历时8个月,对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除西藏、港澳台以外)的560位“高考状元”作了全面的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熊丙奇 《广西教育》2013,(32):28-28
6月17日,中国校友会网发布最新《2013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的1977--2012年中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高考状元中,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培养的高考状元人数最多,有35人,雄踞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顶尖中学排行榜100强”榜首,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高考状元摇篮”。  相似文献   

9.
教育广场     
《山东教育》2012,(26):63-64
聚焦新闻背景又到高考"发榜"时。虽然今年各主流媒体不约而同发声斥责炒作"高考状元"的做法,虽然各地教育部门也推出力举屏蔽考生分数,虽然专家学者发表调查报告指出"高考状元"功业未能与名号相提并论,但媒体、商家炒作"高考状元"的高潮依然不减。"状元情结"何时休?这个问题十分令人困扰。(2012年7月2日《中国教育报》)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因其开拓性的文化散文创作而饮誉文坛,那么"杰出教育家"朱永新教授(2001年美国阿姆斯壮大学AmstrongUniversity将年度"杰出教育家奖"授予朱永新先生)近期力作《新教育之梦》(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问世则在教育界刮起了一股"梦想旋风"。《新教育之梦》区区15万字,其文风之清新、诠释之简洁、举证之得体一扫教育理论论著之晦涩难懂、佶屈聱牙的风格。最近笔者再次捧读,受益良多,这里稍作介绍。  相似文献   

11.
正一年一度的高考录取工作已然落幕,高校对各省"状元"的争夺战也就此平息了下来。然而,"状元"们到底选择了什么样的专业,探寻其背后的意图,或许可以从另一个层面了解到高校专业设置、未来就业和下一步教育发展的蛛丝马迹。前不久,中国校友会网发布《2014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的1977~2013年中国各地区900余位"高考状元"中,选择就读经济学、工商管理学这两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之交的杰出学者王国维在文学史上的卓越成就引人注目。他借鉴西方的文艺思想,对中国"文以载道"的文学传统提出鲜明质疑和强烈批判,强调文学独立于社会因素之外的审美价值,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超功利"文艺观。  相似文献   

13.
正每年高考过后,各地热炒"高考状元"的现象都会层出不穷。一位从海外归来的朋友说,相比中国,在美国、英国、北欧等国家,从来没有"高考状元"的情结。为什么没有?主要在于这些国家人才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仅仅"分数高",并不能证明就是优秀学生,还应该在情感、  相似文献   

14.
英国学者阿瑟·韦利发表在《大陆报》(1927年10月2日)的英文论文《论中国现代文学;胡适的天才》,是西方英语世界的学者最早介绍"五四"文学革命及其领导者胡适的重要文献之一.这篇文献,是中国现代文学海外传播的重要文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外国语文》2018,(叙事学暑)
正为给广大叙事学研究者,特别是青年教师和研究生提供学习叙事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平台,共同探讨叙事学领域的前沿话题,追踪学术热点,开拓学术视野,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学术期刊Frontiers of Narrative Studies(De Gruyter)、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叙事研究所"定于2018年7月16—1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2018年叙事学暑期高端研讨会。会议拟邀请James Phelan(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杰出教授)、《叙事》杂志主编)、乔国强(教育部长江学者、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尚必武(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上海交通  相似文献   

16.
《教育文汇》2012,(9):15-15
32年来高考状元全军覆没,竞无一人成才。一份《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曾引发网友竞相围观。“状元”在当下中国是一个亮眼的词汇。  相似文献   

17.
周襄楠 《神州学人》2006,(11):24-25
陈晔光:1996年在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2000年~2002年任美国加州大学河边分校助理教授,现为清华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博士生导师,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副秘书长及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他主要从事细胞信号转导方面的研究,在《自然》、《科学》、《细胞》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研究成果已被同行广泛引用。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美国“李氏基金会杰出成就奖”,2006年获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相似文献   

18.
名师风采     
<正>康震,陕西绥德人,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教授。获评、入选全国模范教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北京市人大代表。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的教学科研工作。兼任《唐代文学研究》《唐代文学研究年鉴》编委,中国唐代文学学  相似文献   

19.
资料链接:据《新京报》报道: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推出的我国首个针对高考"状元"职业状况的调查报告——《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披露,1977年至1998年全国各省高考状元当中,约有40%的人选择出国留学深造或定居海外。针对高考状元报考的都是"能挣钱"专业的现象,课题组负责人蔡言厚教授认为,"学生缺乏为国奉献"的价值观念,在"状元选择出国"上,他更是坚持这种道德批判态度。此后,《山西晚报》刊登曹林的署名文章《不必苛责"状元"出国》。文章认为,中国目前处在一个开放的时期,"这是一个不再以追求私益为耻的时代","我们不用动辄把国家压在每个公民的个人头上","状元"出不出国,回不回国,外界不应指责或批判。  相似文献   

20.
《教育》2012,(22):16-17
陈宝泉在2012年7月2日《中国教育报》撰文指出:又到高考发榜时。按以往的经验,正值媒体、商家炒作"高考状元"的高潮。与往年不同,今年各主流媒体不约而同发声斥责炒作"高考状元"的做法,一有炒作行为冒头即给予痛击。地方教育部门也推出力举:或屏蔽文理科前十名考生分数,或明确参与炒作的学校取消评优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