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火焱 《成才之路》2022,(11):83-86
思辨性阅读是一种深层次的思维活动,强调学生主动思考、辨析阅读内容,即将"思辨"融入阅读活动中.目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学生的主体意识薄弱、缺乏问题意识,教师忽视阅读资源的利用,阅读教学模式机械化、程式化,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科学等问题.基于此,在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制定详细的思辨性阅读教学目标,积极拓展文本内容,深化...  相似文献   

2.
从初中语文这门学科自身特点出发,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学生想要真正学好语文就先要攻克阅读这个难关。而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很好帮助学生拓展阅读思维,接受更多的知识。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进入初中之后,语文文本阅读要求逐渐提高,让许多学生难以适应,在阅读考查中频频受挫。本文着重从强化意识方面入手,重点明确整体意识、审题意识、语境意识对提升文本阅读能力的重要作用,以期对初中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可是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理解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存在许多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建构新的模型.我们认为阅读教学是以文本解读为中心的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构成的系统,是教师、学生、教材编者以阅读(文本)为前提,通过关于阅读(文本)的对话来掌握(文本)阅读的教学对话过程.用这一模型指导阅读教学,教师一定要牢记这一模型的精髓:语文意识和教学价值意识.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引,针对现时语文阅读教学中脱离文本的分析现象,提出阅读分析要重视文本,立足文本,培养学生文本阅读意识,切实实现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文本意识的缺失已经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各种不同程度的失误与偏差,必须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立足文本,全面悟透文本,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补救文本意识的缺失以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思维定势违背了阅读教学的科学逻辑,因此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还必须引导学生不断打破思维定势,养成独立思考的阅读习惯和个性化阅读习惯,即根据文本特点进行多元解读,大胆发表独立见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才能拥有广阔而又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殷敏 《语文天地》2012,(8):49-50
在当前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对语文文本阅读的重视不足,加之个别教师对阅读教学认识有偏差,使语文教学远离了文本,对知识进行架空分析,造成学生的文本意识逐渐淡化。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本意识,已经成为当前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期望通过探讨找到有效提高学生文本意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初中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文体意识是比较薄弱的,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文体意识的强调也多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而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却是很少强调。殊不知,在阅读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文本的情境,更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阅读理解和感悟。  相似文献   

8.
要改变传统语阅读教学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读和悟的弊端,应以探究性阅读为本,强化学生的阅读主体意识,需要教师和学生增强创新意识,真正使阅读成为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9.
吴霞 《语文天地》2012,(15):49-50
在当前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对语文文本阅读的重视不足,加之个别教师对阅读教学认识有偏差,使语文教学远离了文本,对知识进行架空分析,造成学生的文本意识逐渐淡化。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文本意识,已经成为当前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期望通过探讨找到有效提高学生文本意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引,针对现时语文阅读教学中脱离文本的分析现象,提出阅读分析要重视文本,立足文本,培养学生文本阅读意识,切实实现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小学阅读教学要"得体",主要指的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符合不同的文体阅读要求,要在阅读教学中有文体意识,凸显不同文体阅读教学的特点。回顾十多年来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文体意识逐渐淡化。尤其是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很"不得体",千篇一律地采用一种阅读教学模式,根本体现不出各种文体的风格特点。这不仅违背了不同文体的阅读规律,也影响学生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更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董水龙 《语文学习》2010,(7):108-109
阅读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文体意识”的意识构建.更是阅读方法方式的构建.但这都被我们当前的语文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所忽视。科学文本的阅读教学.我们要在“文体意识”构建的同时渗透科学精神——即理性意识的养成,让科学真正成为我们每一个学生思想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王军 《教师》2012,(30):71-71
语文教学要走出“少慢差费、高耗低效”的怪圈,需要我们从汉语言文字特点和民族传统的思维方式出发,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学生语惑。在阅读教学中要整体把握文本,引导学生从阅读的实践环节和阅读方法上进行系统训练,使学生获得对文本全方位的认识和感悟,最大化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除了积极扩大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外;更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问题意识、整体意识、语境意识、主旨意识等思维意识,使他们能够按照合理的思维路径进行阅读,最终实现正确解读文本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5.
顾建英 《文教资料》2012,(23):48-49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粗浅阅读带来的低效现象十分普遍。学生未能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主旨是原因之一。本文试从认知阅读规律出发,结合案例,论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的重要性及其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学生只有在与文本的对话情境中,不断地生疑解疑,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性阅读。为此,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只有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条件,才能促进学生养成善于质疑的习惯,进而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7.
刘铮 《考试周刊》2013,(29):44-44
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时时强化对话意识。本文以《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为例,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强化对话意识的基本做法:充分阅读,理清情节,抓整体感知;含英咀华,深入解读,与文本对话;还原情境,续写结尾,做创造性提升。  相似文献   

18.
问题意识是促进学生深入阅读的动力。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才能在问题的驱动下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即在阅读中使学生学会质疑与解疑,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质疑与解疑,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希望能给小学阅读教学以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提问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有效提问可以引领正确的阅读方向、发掘学生潜在的阅读能力,提升整体的阅读效果。教师要怀揣教材意识、学生意识、课堂意识和发展意识,精心设置课堂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让阅读教学因有效提问而无限精彩。  相似文献   

20.
张倩男 《语文天地》2013,(10):68-69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其核心内容应该是文本阅读。但是,在现行的阅读教学中,由于大语文教学观的影响与课外阅读的提倡,导致教师对文本阅读不够重视,或远离文本,架空分析;或漠视文本,以练代讲。忽视了文本阅读对于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从而出现不重视文本阅读的现象。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必须加强文本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